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行政许可法》从起草到公布历时7年,已于2003年8月27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将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审计机关作为较高层次的财政经济综合监督执法部门,尽管没有行政许可职能,但并不等于《行政许可法》就与审计机关无关。相反,《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必将对包括审计机关在内的所有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最近,笔者参加了审计署举办的2004年第1期市(地)审计局长培训班,有幸听取了署领导及有关专家关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专门授课,深受启发和教育。防范审计风险、加固审计质量“防火墙”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机关的核心任务。随着《行政许可法》的施行,加固审计质量“防火墙”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这次集中性的学习,笔者认为:要加固审计质量“防火墙”,必须加强领导,以人为本,把制度约束、致力创新与强化质量意识、风险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崔新林 《审计月刊》2004,(10):17-17
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这是一部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重要法律,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审计机关是政府的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尽管没有行政许可职能,但并不等于《行政许可法》就与审计机关无关。笔者结合学习,就《行政许可法》与《审计法》衔接问题谈几点认识,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4.
《行政许可法》是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自2004年7月施行以来,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产生重要意义,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审计监督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加强审计监督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下面,笔者就新形势下审计机关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行政许可法》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李金华审计长讲“预算执行审计是永恒的主题”,而财政预算执行的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对资金量大、有预算分配权和下属单位较多的部门应当成为审计的重点。同时在《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对规范政府行为,促进依法行政,保证政令畅通,促进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加强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重点内容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审计机关的影响审计机关作为较高层次的财政经济综合监督执法部门,尽管没有行政许可职能,但并不等于《行政许可法》就与审计机关无关。相反,《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必将对包括审计机关在内的所有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产生深刻影响。正如温家宝总理指示的那样,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不单纯是一部法律的执行问题,而是涉及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的大问题。《行政许可法》对审计监督工作的影响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行政许可法》勾画了法治政府蓝图,要求审计机关进一步严格依…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施行,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档案执法检查工作要贯彻落实《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及《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工作准则》,进一步加强审计档案法制建设,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档。  相似文献   

8.
王洁  叶敏 《中国审计》2004,(16):44-4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已于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学习好、实施好这部法律是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责任。审计机关应当结合审计职能,通过对行政许可专项费用和行政许可收费的审计监督,积极促进行政许可收费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保障《行政许可法》的顺利实施。行政许可收费的性质和特点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许可收费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9.
赵广晨 《中国审计》2004,(20):4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行政部门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作为政府的内审机构,如何应对<行政许可法>对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发挥自身职能,促进依法行政,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为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审计应有的贡献.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规范和提高,促进审计执法和审计成果质量的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0.
郑雁君 《广东审计》2000,(11):39-40
审计活动自始至终存在着风险,而如何控制审计风险又直接影响着审计效果。尤其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审计活动的空间和方式均将不同程度的改变,审计活动蕴藏的风险也更加难以预测,其对审计效果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因此,辩证地认识把握审计风险与审计效果的关系,已是摆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树立新的审计风险观念,是提高审计效果,发展审计事业的客观要求 审计风险观念不应当仅局限于指审计人员因做出错误审计结论和表达错误审计意见而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通常意…  相似文献   

11.
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目标的确定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它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某项审计的总目标是审计组办理该项审计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应当在审计实施方案中专门确定。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目标通常指的是审计总目标。审计目标是审计实施方案的核心。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是审计实施方案的主体部分,审计实施方案是保证和控制审计质量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审计实施方案中正确确定和运用审计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审计证据是审计监督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前提,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基础和后盾。如何搜集审计证据,既是基础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应用审计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审计方针的贯彻,各级审计机关加大了同步审计和联动项目审计力度。但是,由于审计体制和审计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基层审计机关在实施同类审计时,在审计的深度、广度和审计处理的力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4.
审计决定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行为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法律文书,是惩戒违规行为、维护经济秩序的手段,具有法定的强制约束力,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但在审计执法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致使审计决定在执行过程中打了折扣。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直接影响到审计效率和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国家审计的权威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一、因素分析制约审计决定落实的因素主要有三,即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环境。(一)审计主体对落实审计决定的影响。审计机关是审计决定的作出者和督办者,是代表政府行使综合经济监督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审计在查处大要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审计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审计的力度不断加强,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高审计机关的审计效率,使有限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正逐步成为审计机关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以下四个步骤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一、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都要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国家审计程序,由规定的工作步骤所组成,通常包括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四个环节。审计程序是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在项目审计中自始至终必须遵…  相似文献   

16.
所谓审计环境,是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境况和条件,是对审计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审计的本质与职能、审计的动因与目标最终都将统一在特定的审计环境中。优良的审计环境有利于保证审计职能的发挥,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不良的审计环境将影响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损害审计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营造一个适宜的审计环境,对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在审计实际工作中,经常可以遇到社会审计机构已经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过某一方面或者全面的审计鉴证。笔者结合《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可以利用经核实确认后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结果”作出以下理解。 从审计实践看,审计机关利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力量和他们的审计结果是可行的,也是应该的,并且符合国际惯例。但是朱总理指示“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力量及审计结果”的同时,又指示我们“加强对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部口的指导和监督。”这是符合我国社会审计和内部审…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认识审计日记与审计方案的关系。审计方案是审计项目实施的指导文件。审计日记是反映审计方案执行情况以及审计人员落实审计分工、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它们二者是前提和基础、依据和效果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审计方案审计事项无从着手,没有审计日记无从检查审计方案的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9.
柏蓉 《宁夏审计》2006,(4):30-31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一定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审计评估,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活动。它在审计目的、内容、职能和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内容上主要体现了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合规性。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仅延伸了审计范围,拓宽了审计领域。而且在财务审计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基础上,进而审查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随着全球经济环境一体化和审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展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的效益审计已成为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它是证明被审计事项的性质和事实的客观依据,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建议结论的基础,是解除和追究行为人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客观依据和基础,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审计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认识审计的客观环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强独立性、客观性,防止主观性和片面性,减少或避免审计人员所承担的审计风险,降低审计费用,提高审计效率,使审计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