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俊 《经济师》1998,(5):54-54
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路贺俊一、国有资产产权明晰化是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条件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旨在于明确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责、权、利,形成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股东与董事会间的制衡关系是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关键是要重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充分反映全体股东的利益;重视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价值,充分发挥两权分离的经营优势,建立健全公司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3.
李美双 《时代经贸》2013,(22):256-257
从内部而言,公司治理的基本架构主要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为主体,通过其相互制衡来达到管理的目的。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监督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系统,决定公司的主要战略和决策。监事会直接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履行职责的情况。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公司可持续经营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对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亭会在公司治理当中的具体情况展开了分析,发现“三会”在公司治理当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意见。基于董事会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当中的核心地位,本文对董事会在公司治理当中的问题进行了更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完善国有出资人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建立有效治理结构的关键环节,本文认为,完善国有出资人制度要从作为国有出资人代表的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载体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及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控股,参股经营的国有资产具体经营企业三个层次上进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及独立董事制度的认识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春艳 《时代经贸》2007,5(9Z):215-216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英美国家的一元公司治理模式,对于监督公司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维护股东权益和降低代理成本均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旨在改变董事会的运作状况和效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入手,提出了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和角色定位、明确国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及占董事会人数比例的下限以及逐步建立与完善独立董事的约束激励机制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研究了股权治理、董事会治理以及高管激励等因素对上市公司抗金融危机能力的影响机理,同时,基于美国金融危机期间中国697家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高管薪酬水平及高管持股比例皆与公司抗金融危机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国有控股对公司抗金融危机能力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有利于提高公司抗金融危机能力;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独立程度对公司抗金融危机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胡帮胜  刘旻 《生产力研究》2005,(12):217-218,221
公司治理是通过各种激励约束机制使公司管理者行为能满足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要求,如果低劣经营业绩的高级管理者能被及时更换,则说明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因此,通过检验经营业绩和后续高管变更之间的关系是评价公司治理机制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有关高级管理者变更与经营业绩关系的研究成果,发现董事会特征、管理者持股、大股东和外部接管竞争是影响公司高级管理者变更的重要机制。在此基础之上,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透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公司治理结构是由公司的法律地位、产权结构和多元利益主体结构所决定的,其中公司的产权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治理结构内部制衡关系分析,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实质上是一种信任托管关系,董事会与公司经理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而监事会与董事会及经理之间又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从外部制衡机制分析,证券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政府的经营管制等都会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四年的数据,对董事会治理与企业绩效间关系进行考察。研究采用6个变量来描述董事会治理结构特征,用EVA作为公司绩效指标。实证结果显示,董事会规模与绩效间呈显负相关关系,董事会持股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而独立董事比例、开会次数、董事会领导结构以及第一大股东任命股东比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不显著。整体研究结果显示,董事会治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分析认为,当前我国董事会治理没能发挥有效作用,其原因和董事会在独立性、领导权以及决策权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双才 《经济论坛》2001,(19):16-17
一、不同治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从世界范围看,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美英实行的“股东主权模式”,另一种是日本、德国实行的“主银行制度”。股东主权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公司治理结构。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一般分为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为代表的高级管理团队三个层次。由于股东分散,在很多情况下,股东一般实行“用脚投票”方式。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但由于股权分散使得董事的选举实际上是被管理者操纵的。公司中不设监事会董事会负责监督职能。为了解决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控问题除了市场机制以外纽约证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