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熟读(《三国演义》,我也是诸葛亮的一个忠实“粉丝”。 工作后,曾有两次机会去祭祀诸葛亮的成都武侯祠瞻仰游览。最近一次是今年五月,我应邀参加公司退休老副总们的旅游活动。第一站是到成都,然后从成都驱车去都江堰。到成都自然必去武侯祠,当时正是春和景明,到处郁郁葱葱,然而瞻仰的心情却并不轻松。  相似文献   

2.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记忆,而每个记忆总是需要一些元素去填充.唯有成都,这座已经存在2600多年的蜀地名城却由于多元文化的集聚而很难一下子去读懂它. 第一次到成都,是2009年初秋。记得当时下着蒙蒙细雨.但我还是驾车在城中穿梭,并在尽可能多的景点驻足.就想看看这个自称“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是如何的“巴适”。  相似文献   

3.
美艳之下     
星CAR:参加这次成都车展了吗?对于成都有什么印象?黄丽静雯:只有今年没有参加,很遗憾.成都用一个英文单词表示,就是HOT.在我心里最爱的城市中,成都一直是排名前三的.李洋子:参加了.成都是一个很美的城市,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时尚之都!王紫馨:我也参加了.对成都的印象就是诱人的美食,每天工作结束都去吃各种好吃的.  相似文献   

4.
<正>前年,公司派我去成都推销“省钱通”电话。我是浙江人,第一次去成都,陌生的环境,举目无亲。无奈之下,我买了一张成都地图,选择了最笨的一招:扫街,即每天沿着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地推销。这天,我赶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吴站长以为我是客户,便很热情地招呼我进了他的办公室。可等他知道我是来推销电话机时,脸色立即一变,冷冰冰地甩了一句:“出去!”他180度的大转弯让我尴尬地真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走出吴站长的办公室,我的心如同坠了一块大石头,沉甸甸的。  相似文献   

5.
郭特利 《网际商务》2011,(12):25-25
日前在成都出差,抽空再访诸葛亮的武侯祠。其实,众所周知的武侯祠景区,严格说来包括刘备的汉昭烈庙--刘备的灵寝惠陵,与诸葛亮武侯祠构成了一个景区,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同祀的庙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对网络略有接触。被四川中城网络公司聘请为首席经济顾问,迫使我不得不更多地了解网络。于是,我6次去成都,最长一次在成都呆了近10天,请他们的技术专家给我讲、给我演示。经过反复地讲,反复地演示,我对 C 网有了较深的了解。紧接着,将我的电脑与因特网和 C 网同时联网,每天晚上安排1~2小时享受网上生活。寻找网上感觉。尽管如此,我毕竟不是电脑  相似文献   

7.
烤鱼的起源 相传诸葛亮隐居隆中时最爱吃的一道菜是烤鱼,这种烤鱼用料和做法非常特别,他每备家宴,总邀好友共品尝。后来,诸葛亮追随刘备转战沙场,亦将制作烤鱼的名厨接到身边,负责军中饮食。刘备成都称帝后,诸葛亮又将其荐至宫中,为御厨。从此,“诸葛烤鱼”这道美味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8.
近日游成都武侯祠,读到清代四川盐运使赵蕃的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上联写的是大家所熟知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而下联则来自诸葛亮与法正的一段对话,喜读三国的人想必也不陌生。当刘备入成都后,使诸葛军师定拟治国条例,刑法颇重。法正以刘邦约法三  相似文献   

9.
莫响 《糖烟酒周刊》2004,(9):J001-J001
离成都春交会的日期越来越近了。离春季会的日期愈近,内心就好象愈莫名的冲动与向往。春交会参加过几次了,去成都的次数也不少,究竟何以冲动与向往?说不清楚,反正是有些按捺不住。  相似文献   

10.
话说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用培训换市场”的战略思路,刘备深以为然,完全照办,他高兴地对诸葛亮说:“有您在我身边,我还怕什么曹操呢?”  相似文献   

11.
Peter的情人     
阎岩 《广告导报》2008,(5):68-69
近日陪客户走访成都市场,进行广告效果定量调研。虽然周围朋友很多成都人,也经常拿他们“n”、“I”不分开玩笑,但这却是我第一次走进这块风调雨顺的肥沃土地。本没有什么期待,只要完成工作便好,临行前却被好友Peter的一句话吊起了胃口。他说:“成都,是我永远的情人。”  相似文献   

12.
<正>陈先生是广东人,曾从事餐饮多年,有一手煮粥的绝活,生滚粥、老火舰粥、皮蛋粥、鱼肉粥……样样叫绝。有一次去成都,他用亲手熬制的粥宴请朋友,赢得了大家的一片叫好声。“你的粥熬得这么好。不如在成都开家粥店吧!”朋友笑着说。  相似文献   

13.
王星 《中国海关》2002,(12):54-54
<横冲直撞>是一部很老了的印度或者巴基斯坦电影,也是小时候第一次正经把我吓着了的电影.我很长时间都没闹明白,为什么当时老师会带我们在儿童节去看这么部片子.  相似文献   

14.
刘卫兴 《国际市场》2009,(12):61-61
炎炎夏日,星期六那天,我到了南翔古猗园。我喜好摄影,去南翔古猗园为的就是摄影。我要在那里拍摄荷花,这是我今年第二次去那里拍摄荷花。  相似文献   

15.
再访莫斯科     
2007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又一次赶赴莫斯科.在20世纪90年代,我曾在莫斯科工作达8年之久.之后又于2001年和2004年先后两次到访莫斯科.其中,2001年7月的那一次,是为确保北京申奥成功而被有关部门特派去莫斯科协助工作的.  相似文献   

16.
到成都必去杜甫草堂。因为我们这代人对杜甫大都怀有特殊的情结,从"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曾是我们最初的文学记忆。对于杜甫出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是一个广告工作者,即便远在西部的不毛之地,但也能明显感受到国外商品,尤其是美、日商品对我们的冲击。九四年去成都、西安等地考察,对着满大街外国广告和躲在角落里的国内产品广告,我心里有了明显的不平衡。作为一个广告人所应有的素质,我似乎觉得这太不应该,太不应该!是什么使这些外烟、洋酒广告竟这  相似文献   

18.
自从北京某“点子大王”惹上官司之后,有人急于宣告“点子”时代已经结束,我不敢盲目赞同。但点子大王、策划大师的形象定位问题确实到了该认真讨论的时候了。有的媒体称某某点子值几千万,并指明说在某企业的经营实战中得到验证。可是,当记者在该企业采访时,得到的答复是本企业与某策划大师丝毫没有关系。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结果呢?我猜想是点子公司或策划大师的形象定位出了问题。且不说今天的点子大王和策划大师是否真有传说或自称的那种本事,我们可以先讨论他们的社会角色。毫无疑问,点子大王和策划大师在中国古代的社会角色就是军师和师爷。军师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最让人称道的是刘备与诸葛亮这一对。刘备三顾茅芦,表现出对“策划大师”的尊重,而刘备死后诸葛亮对阿斗的扶持,又说明“策划大师”永恒不变的服务宗旨。当然,刘备其实不笨,临死前将诸葛亮和阿斗叫到跟前,先让阿斗认诸葛亮为亲戚,然后对诸葛亮说,如果儿子  相似文献   

19.
春天去成都,作为白酒圈内人,当然不仅仅是去感受成都宜人的气候.更在意的无疑还是白酒这个行业的大气候。糖酒会虽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热闹.但那里还是能捕捉到白酒市场的脉搏。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和刘海军被"成都新华实用信息公司"招聘为驻鹤壁市的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是发展网员,订购公司的报纸,并在报纸上发布企业的购销信息。本市钢丝绳厂是一家中等企业,产品也销往部分外省,我们去他们厂推销报纸。他们根本看不起我们,我们去找厂长,厂长让我们去找销售科;去了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