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家庭贫困具有代际传递特征,影响贫困代际传递的家庭因素包括父母素质与父母受教育程度、性别与营养投资、基因遗传与疾病等,家庭外部因素包括文化背景、机会平等与政策制度等.为阻隔贫困代际传递,必须消除妇女儿童贫困.促进性别平等,实施积极的教育反贫战略,提升贫困群体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
3.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民工家庭的代际关系也处在不断变迁中.本文利用2018年"百村调查"数据,使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发现农民工家庭存在紧密型、传统型、接受型、亲近型和疏离型等五种代际关系类型,传统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已经衍生发展出多种类型.其中,男性农民工更容易与父母产生紧密型或接受型关系,女性农民工更可能与父母有亲近型、传统型、疏离型关系;而新一代农民工更容易与父母产生紧密型、接受型、亲近型关系,老一代农民工更可能与父母有传统型或疏离型关系.同时,人口流动特征对农民工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存在性别与代次差异,异地流动的男性农民工和新一代农民工与父母形成疏离型关系的可能性较低,但对女性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的疏离型家庭代际关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企业代"思想,构建了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机理。在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机理的基础上,依据中小企业各成长阶段的特点,研究了技术创新模式的代际转变是如何推动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并结合吉利汽车的案例分析,以予佐证。  相似文献   

5.
郭朝阳  陈畅 《经济管理》2007,29(8):40-48
消费者社会化是个体获得与消费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家庭又是个体社会化最初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0世纪70年代起,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消费者社会化进行了研究,但从代际影响角度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而中国本土化研究则更少。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消费者社会化的三个表现方面及母女消费者在日用品消费中的偏好,揭示了代际影响在中国城市消费者社会化中发生作用的特点及其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并为管理者有效制定策略利用代际影响强化顾客忠诚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代际维度看,环境规制的成本主要发生在当代,其影响却超出了一代以上人的范围,因此,环境规制不仅是一种一般性公共品的供给,也是一种代际公共品的供给。由于环境规制的成本与收益在代际间的不对称,通常具有正的代际外部性,因而在现实中往往出现供给不足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劳动参与率是反映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自从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以来,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基于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全国抽样调查数据(CFPS),采用Logistics方法,从代际依赖和代际支持两个维度分析可能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的代际因素.在代际依赖方面,父母和孩子的经济依赖都有利于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父母的...  相似文献   

8.
曹雪妮 《新经济》2011,(7):85-87
本文利用大学生就业的调查问卷数据,研究在代际效应下工作搜寻行为对于大学生初始工资的影响,得出了三个结论:1、代际效应影响着大学生初始工资的获得;2、对大学生初始工资的影响力方面,代际效应中的间接作用比直接作用明显;3、代际效应不仅通过人力资本机制发挥影响作用,还通过工作搜寻过程影响大学生初始工资的获得。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三类动机,即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结果发现这三类储蓄动机都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生命周期储蓄动机是解释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整个社会的遗赠储蓄增加,引起总消费不振。此外,由于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利用Auerbach等(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方法,基于符合国情的参数假设,分析了各种"新农保"方案对财政体系可持续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按照目前方案建立"新农保"体系并不会给政府增加太多负担,"新农保"覆盖面扩大的快慢对财政体系的负担基本也没有影响。由于个人账户中积累的资金目前按照一年期定期存款计息,政府承担的个人账户长寿风险非常有限。"新农保"体系带给政府的主要财政负担来自全额负担基础养老金,如果政府把全国的基础养老金都提高至上海市每月135元的水平,给政府增加的负担不会过多。因此,政府可以加快"新农保"覆盖面扩大的速度,并在现有的财力水平下把全国农村的基础养老金都提高至上海市的水平,但是提高幅度不宜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代际流动性研究并没有对代际流动性的短期值和长期值作有效区分,也未考虑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不确定性,因而“代际流动性越高则不平等程度越低”这一分析结论并未在中国的现实中呈现。文章据此通过构建一个代际交叠模型比较分析了公共教育体制和市场教育体制下的代际流动性。模型动态分析发现:(1)公共教育体制下的不平等程度的长期值比市场教育体制下更低。(2)代际流动性短期值的升高并不总是伴随着不平等程度的下降,当社会受到某种剧烈冲击时可能发生两者同升同降的情况。(3)政府进行激进式的教育体制改革会使人力资本收敛速率发生跃升,并且使不平等程度的短期值和长期值都增大,而代际流动性则会在突降后在逐渐收敛到新的更低的稳态值。(4)人力资本积累不确定性参数值反映了个体不可观测的技能或先天禀赋,是影响代际流动性和不平等程度的重要因素。不确定性的突然上升会使不平等程度的短期值迅速上升,并且会使不平等程度的长期值达到新的高位,虽然代际流动性短期值也会迅速上升,但依旧会逐渐收敛到以前的稳态值不变。文章的研究有益于厘清代际流动性与不平等程度的复杂关系,也能为相关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专项问卷调查数据,考虑到社会距离的代际传递问题,对Bogardus社会距离量表进行了改善,经过效度和信度检验后用于研究。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之间存在不对称的社会距离;社会距离的代际传递是存在的,且个人社会距离与子女社会距离之间呈现对称性;仅引入人口变量进行社会距离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职业、教育、婚姻对某种社会距离有显著影响,然性别、年龄、代际、户口性质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群体潜在的通婚可能性较低的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居民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effect of parental education on children's education by using instruments generated by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mechanisms of this causal relationship. Several important findings stand out from our empirical analyses. We find a larger intergenerational persistence in education for higher level in urban areas but for a lower level of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The main results from instrumental variable estimation show that the nurture effect is larger and more significant for fathers than for mothers. A deeper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behind this nurture effect informs us that a father's education passes on to his children's education partly through the income channel. Another notable finding is that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fathers’ income, parental education still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children's education through the nurture effect. This indicates that beyond the income channel, there may exist other channels such as better home environment, which deserve to be explored in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ims to obtain an accurate estimate of China's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and to present evidence on its distributional pattern. Using panel data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 over the period 1989–2009, I find that China is less mobile than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Then, I employ fiv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al pattern of China's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across income level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oor families have relatively high mobility, indicat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 poor children to escape poverty. Finally, I show that while wealthy fathers are likely to pass on their favorable economic status to their sons, rich sons come from a very wide range of family economic backgrounds.  相似文献   

16.
张阳 《财经研究》2007,33(11):124-134
文章建立52期世代交叠生命周期税负归宿模型用以研究税制改革的税负在不同年龄人群之间的归宿。也即在考虑完全预期因素和消费者偏好的情况下,通过构建包括家庭、生产和政府三部门在内的方程组模型,来描绘出整个经济的均衡路径,并用此模型对我国税制改革对不同年龄人群福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计算我国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和税制由流转税为主体税种转为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两项最重要的税制改革对不同年龄人群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CHNS调查数据,对城乡居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及动态趋势进行了研究。静态分析表明: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机会要明显大于城市,且城乡差距明显;个体行业差异显著影响个体贫困发生机会,但父辈行业差异对子代贫困发生机会的代际影响不明显,健康、教育降低子代贫困作用巨大,同等条件下女性贫困发生机会要高于男性,贫困发生机会与年龄呈"U"关系。动态分析表明:虽然中国整体面的贫困水平逐年下降,但贫困代际传递机会基本呈上升趋势;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机会大于城市;城乡子代贫困机会差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拉大。  相似文献   

18.
以赣中南农村为例,考察了农村家庭养老与代际权力关系之间的关联。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赡养问题严重。其直接原因在于赡养原则的变化——从传统时代的无条件"孝道"转变为当代的有条件回报,深层原因则在于代际权力关系的变迁——家庭权力从父辈手上转移到子辈,尤其是媳妇家庭地位的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9.
自我是人格结构的核心,而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研究自我的文化因素成为近年来自我问题研究的新动向。已往对自我的研究,大多放在个体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西方人属于独立性自我,中国人属于互倚性自我。然而,用集体主义文化来概括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是有偏颇的,以此研究中国人的自我存在不全面性或偏差性。因此,本文从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文化的视角,探索中国人自我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调整战略、获取竞争优势并谋求长期发展?基于儒家文化视角考察了社会资本对民营企业战略导向的影响。以中国私营企业为研究样本,发现社会资本降低了企业的资源约束,但也“绑架”企业持续进行关系投入,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战略和关系战略。儒家文化则规制了这种作用,在一定程度增强了企业的创新战略并削弱了关系战略。进一步研究发现,竞争激烈的环境更容易激发企业的战略变革,但外来文化冲击导致的文化冲突削弱了儒家文化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社会资本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支持了民营企业的战略投入。以上结果经过工具变量回归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上述发现拓展了非正式制度下企业行为的研究,为解释中国情境下民营企业的战略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