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6年,中国保健品企业如何过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点2005,中国保健品行业在2004年创出新高后,再次遇到发展瓶颈,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三支力量:广告渠道模式、会议营销模式和直销网络模式同时受挫,骨干龙头企业普遍未能完成年初计划,销售利润大幅下滑,不少中小企业已处于泡沫化边缘。体验营销虽然作为一匹黑马杀出,但已遭遇媒体舆论棒打。中国保健品行业再次遭遇严冬已成共识,新一轮棋局对弈前洗牌在即,3000多家保健品企业混战的局面将永远成为历史,最终能够剩下来的品牌企业也许不会超过30家,家电行业的今天就是保健品行业的明天。  相似文献   

2.
保健品行业在中国发展了将近 20年,在这20年中保健品企业依靠广告支撑销售的传统模式攫取了高额利润。但由于传统营销模式只注重销售、不注重品牌,各保健品企业大多无法避免投机性的短期行为。在企业纷纷倒闭的同时,消费者对整个保健品行业产生了信任危机。而国家有关规范保健品行业的政策也加速了保健品行业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业内人士也纷纷对保健营销模式进行创新,本文认为以提供健康服务为特征的顾问营销模式以其服务性、可持续发展性、适用性更适合保健品企业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保健品行业是本土非常活跃的一个行业,广告营销,概念营销,深度营销,会议营销,各种准直销等营销模式和方法层出不穷,对本土其他行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保健品行业也是一个混乱而又危险的行业,任何一种营销模式带来短暂的辉煌之后,便迅速走向困顿。面对一个有巨大需求的市场,大企业举步维艰,业绩提升乏力,中小企业更是时时挣扎在生死边缘。在这种形势下,伴随着国家对保健品行业的管控力度空前增大,保健品行业的营销创新与升级再次成为保健品行业的中心话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并且期望通过享用保健产品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为了得到更好的销售成果,保健品厂商通常会运用形式多样的营销模式,如传统的广告+终端的模式;直销模式;会议营销模式;网络营销模式等。针对目前保健品营销存在的产品同质化、缺乏消费者信任以及营销的短视行为等问题,企业应该抓住目标市场需求,提升自身产品研发能力,采用合理的营销模式销售产品。此外,企业还应当诚信经营,树立好品牌口碑,采用口碑营销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5.
天韧 《经贸世界》2005,(2):69-71
直销,这种营养保健品销售的最佳通路已成为众多保健品公司采用的最佳营销方式。随着中国直销立法,大量优秀的外资营养保健品直销公司也开始了对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大举进攻,新的一轮保健品大战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问题也更加关注。因此,对于中草药保健品而言,也具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中草药保健品的营销当中,新型物流商业直销模式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中草药保健品的直销市场环境,研究了中草药保健品直销面临的问题,进而探讨了中草药保健品发展直销的对策,从而论证了新型物流商业直销模式对我国中草药保健品营销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从1987年中国第一个保健品蜂王浆面市以来到今天.保健品行业已经走过了近20个年头。在这20年里.很多的保健品企业淡出了,但仍有大批优秀的企业不断涌现,他们并没有用铺天盖地的广告来塑造品牌。而是选择了一种“体验式服务营销”的模式,迅速地占领了市场.这种营销模式就是会议营销。会议营销指通过寻找特定顾客,通过亲情服务和产品说明会的方法销售产品的销售模式。北京夕阳美就在会议营销上找到了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舞台。  相似文献   

8.
保健品行业的发展顺应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保健品行业发展初期,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信任程度较高,企业具有较高的利润。但随着市场产品的多样化,竞争程度的加剧,使得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管理思想的不断发展、消费者习惯的转变以及竞争环境的恶化,保健品市场开始出现一些新兴的营销模式,这些模式与传统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并日益显现出其优势。本文以保健品的企业营销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营销模式与新兴营销模式的对比分析,探讨保健品营销模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保健品行业的发展顺应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保健品行业发展初期,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信任程度较高,企业具有较高的利润。但随着市场产品的多样化,竞争程度的加剧,使得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管理思想的不断发展、消费者习惯的转变以及竞争环境的恶化,保健品市场开始出现一些新兴的营销模式,这些模式与传统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并日益显现出其优势。本文以保健品的企业营销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营销模式与新兴营销模式的对比分析,探讨保健品营销模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孟雷 《中国商办工业》2008,(10):193-194
入夏以来,保健品在各个市场上的销量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即使是一些知名品牌的保健品,也受到季节的影响。如何在淡季使产品的销售保持“不淡”。这是保健品生产企业应牛分类注的,企业应制定有特色的营销组合策略,以保持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论保健品淡季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入夏以来,保健品在各个市场上的销量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即使是一些知名品牌的保健品,也受到季节的影响。如何在淡季使产品的销售保持"不淡"。这是保健品生产企业应十分关注的,企业应制定有特色的营销组合策略,以保持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从培训到教育营销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昭春 《经贸世界》2005,(11):74-75
目前,很多传统保健品企业引入直销模式时,在管理上基本都处于失控或茫然状态,对直销团队的忠诚度和稳定性无从把握一一要么重金收买、树立崇拜,要么放任不管、欺哄利用等等,这些问题会导致直销团队缺乏稳定性,企业老总成为“救火队长”,一般管理人员无所适从,后果十分危险。  相似文献   

13.
姜兰剑 《广告大观》2006,(2S):71-74
2005,以媒体广告为核心推广手段,已陪伴中国保健品走过20年风雨历程的传统营销模式,终于风光不再,堕入无可救药的没落深渊;与此同时,一种更富效率、也更符合中国国情的营销模式悄然浮出水面,这就是人称“中国式直销”的会议营销。  相似文献   

14.
<正>一、概述自2006年始,中国保健品行业开始进入复苏阶段,这个态势在新的一年里暂时不会有突破性改变。但是,在保健品的市场上,传统营销模式将受到挑战;在保健品生产企业资本运作中,各企业寻找着新的生存方式,更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在境外市场寻找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保健品市场在发展中长期存在着生产企业重广告轻研发,品种单一不能满足需求,唯利是图甚至虚抬高价误导群众的情况等问题,导致老年人在选用保健品时受虚假广告影响较大,真假难辨,不能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保健品,用后效果不佳,严重打击了消费信心。保健品生产企业在管理上应加快创新步伐,提高管理水平,产研结合,寻求科技含量突破注重树立品牌效应;在销售上应积极运用网络新型营销模式,探索精细化营销模式,根据购买力合理定价,注重售后服务,从口碑中改善品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不断促进我国老年保健品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保健品市场的营销分析,对现有保健品市场的营销背景介绍、市场以及企业的营销管理的初步分析。以营销学4P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保健品营销的策略,着重总结分析了俱乐部营销模式的优点,并在最后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贾昌荣 《经贸世界》2005,(11):95-96
很多业内人士都固执地认为保健品行业是亲广告行业,销售业绩需要依靠广告来拉动,一些传统保健品企业也对此深信不疑,当然,持此种观念不足为怪,广告确实为很多保健品企业制造了营销销佳绩,诸如上海健特的脑白金,太太药业(现健康元集团)的太太口服液,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中国保健品行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从保健品到礼品,从进药店到进卖场,从广告营销到电视直销,从会议营销到旅游营销,整个市场都是采取简单粗放式管理,江湖气息极重。二十年来周而复始,每一轮出现为数极少的几个品牌热闹一番后,整个市场都会重又陷入冰冷的泥潭,回到最初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杨勇  马震 《市场研究》2006,(6):49-51
直销起源于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全球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的运作体系。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已欣然接受了直销。直销在实践中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但在中国,直销模式至今仍是一种新型的销售模式。90年代初,直销由美国雅芳舶来中国后,其在中国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经历了90年代中期的疯狂,到1998年政府全面禁止,再到2004年的立法风潮,直销一直为非法传销所累。但是不可否认,在全球,直销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有相对于传统销售方式的很多优点,必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日益显现其巨大的营销意义。因此,业界人士将其称为。跨世纪的营销理论与方法”、“21世纪的主流营销模式”等。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1日,中国直销市场正式开放,面对一些实力雄厚的医药保健品企业的“直销狂热症”和一些中小企业叫苦不迭的现状,作为国内知名营销咨询机构的专家组不禁担忧,难道直销真的就是产品救世主?“明星”集团要不要在直销上“悠”着点?那些正在崛起的发展中企业是不是也应该以务实态度看待直销,避免跟风现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