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志莲 《科学决策》2004,(12):54-56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又进入了新的灾害多发期,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火灾、农业和森林病虫害,以及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频繁发生,损失有明显增大趋势。同时一些行业和地区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排除,使重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一、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且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 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即重化工业阶段,城市化步伐加快,往往是资源和环境承受压力最大的时期,当前中国正处于这一时期.2003年我国GDP增长9.1%.  相似文献   

3.
1.城市化与工业化对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有专家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进器”,这是很有道理的。城市化是与产业革命相伴而生的。由于工业革命始于英国,英国的城市化开始得最早,城市化程度也一直领先。1801年,英国的城镇人口比例已经相当于我国1990年的水平,达到26%,城镇数量106座。1851年,其城镇人口比例已达45%,接近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城镇增至265座。进入19世纪,法、  相似文献   

4.
韩毅 《发展》2010,(10):23-23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重要前提,经济的工业化必然带来社会发展的城市化。经过六十年的发展,我国整体上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域差距也很大。由于区位条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以及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等均较差,陇南的城市化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在这种特殊的市情下,如何破解陇南的城市化发展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我国城市灾害发生频率大幅度增加,已经进入灾害高发期一方面.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几率进一步增大。降水分布不均衡、气温异常变化等因素导致的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火灾  相似文献   

6.
工业革命以来的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任何国家实现现代化都不能逾越的阶段.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实践还表明,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而农村工业化直接推动农村城市化.当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已超过50%,中国城市化平均水平也超过31%,广西的城市化平均水平只有23.5%.广西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农村工业落后是其中主要原因.在广西农村,工业起步晚、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内部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存在是造成城镇发育程度不高、数量少、规模小、功能不够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弱等广西农村城市化落后的直接原因.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城市化进程,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广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加紧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广西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浙江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继续"走在前列",关键是要在城市竞争上抢占制高点,以新型城市化提升新型工业化,以城市经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城市化空间布局和形态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加速发展。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这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意味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行为、价值观念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城市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我国现代城市发育最早、城市密集度最高、城市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之一,长三  相似文献   

8.
消防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始终面对的基本问题.我国历来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损失非常严重.迄今为止,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高原区滑坡、泥石流...  相似文献   

9.
徐剑锋 《浙江经济》2013,(20):17-19
浙江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城市化得到了较快提升,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1.3%上升到2013年的63.2%,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但也要看到,浙江城市化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根据钱纳里等经济学家的长期实证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密切相关,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工业化发达期,其城市化也将进入到成熟发展阶段,城市化率应达到70%以上。从韩国与台湾的城市化进程看也是如此。韩国在1990年进人工业化发达期,城市化率达到了83%i台湾在1986年进人工业发达期,城市化率为77%。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历史表明,城市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工业化的出现而产生的,工业化时期正是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向工业现代化迈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在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加快。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起步晚,发展进程曲折,因此城市化水平还很低,突出地反映在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然而,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即大量的"逆城市化现象"——"非转农"的  相似文献   

11.
所谓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产业、资本、市场集中的过程.城市化的本质是工业化,工业的发展必然促使人口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这种人口流动的必然结果是城市化.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大致是同步的.然而,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工业化.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推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致使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不仅大大低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洪水灾害、海洋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等等。据统计:我国50~60年代自然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为300—400亿元;90年代已达1000亿元以上,其年均损失已由相当国家财政收入的1/6增至1/4—1/3。40年来,我国灾害年均死亡人数约1.6万人,相当全球灾害死亡人数的1/8。以上数据说明,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强度大、影响面广,损失严重的旧家,而且正在进入一个灾害日趋严重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浙江城市化在计划经济时期是城乡隔离的城市化,在最近20年走的是以农村城市化为主的多元城市化道路。到目前浙江城市化水平为32.4%,已经严重滞后于浙江工业化的进程。随着我国工业化进人初步工业化后的经济成长期.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逐步完善,城乡统一大市场的逐步建立,国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此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由以农村城市化为主的多元城市化向一体化的城市化的转型时期,一个必须加速推进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4.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近日撰文指出进入 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面对新的市场供需失衡问题。笔者认为,在十几年前,我国还是一个日用生活品严重短缺的社会,而现在我们却面临严重的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促成这个转变发生的,至少有三个重要的结构性因素,正是这些社会学意义上的结构性因素从根本上制约了国内需求的有效提高。 1.滞后的城市化 :农村人口被甩在市场之外 在经济发达国家,与工业化过程相伴随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城市化。它的城市化发生在其工业化的初期。工业化初期的典型特征是:工业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工业规模的扩大和工业中就业…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我国GDP总量达到11.67万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际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将是加快经济发展重要的战略起点。一方面,人均GDP登上1000美元台阶后,人们的消费结构开始加快升级,随之又必然带来产业结构升级和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也是矛盾凸显的时期。其中,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过程中,资源约束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劳动力由农村进入城市,由农业进入非农产业。对于那些人多地少,人口密度高的国家而言,这种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经阶段。自近代至今,日本已走完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经济和人口分布重心向城市转移,城市数量和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加强的历史过程。20世纪初全世界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3.2%,而现在已超过50%,其中发达国家为79%,发展中国家为43%。目前中国的城市数量为666个,城镇人口为45844万人,城市化水平为36.2%,工业化率44.9%,低于发达国家43个百分点,形成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导致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提高缓慢等。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化滞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进程中,如何避免一些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的高耗能和高污染;如何将我们的经济从高耗能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低碳环保的集约型发展方式;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家园,在辽宁这样一个重工业为主导的省份,其意义尤为重要,本期我刊选登相关专家、学者的看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山 《乡镇经济》2001,(5):9-10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代表了人类进步。然而在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走一条农村工业化道路,农村工业化将有助于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乡镇工业是农村工业化的载体,也是农村工业化的实现模式,因此,合理规范发展乡镇工业是农村工业化的核心。同时,农村工业化的结果必然会逐渐形成农村城市化格局,农村的城市化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抗击非典,使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露。今后,我们必须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注意完善防疫灾的战略与对策,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开辟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人类的发展史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不断发生这样那样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十分复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灾害频繁的国家,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记述: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的3703年间,我国共发生自然灾害5258次,平均约6个月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