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我国当前住房问题和住房价格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当前住房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对住房和住房问题的特殊性认识不足 住房是供居民个人和家庭生活居住的建筑空间或场所,具有空间位置固定、耐久性和异质性等物理特性;同时还具有价值量大、使用寿命长、弱流动性、是生活必需品等社会经济特性。住房具有消费品和资产的双重角色,它既是为居民提供住房服务的消费品,也是可以被拥有和交易的重要资产。  相似文献   

2.
《辽宁经济统计》2009,(12):34-35
《中国证券报》12月07日刊载宣宇的文章指出,在目前高房价的背景下。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安居问题,区分住房的基本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及投资品两种属性,区分两种不同的需求群体,形成多层次保障性住房市场和住房的奢侈品及投资品市场,隔离两个市场价格的联动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3.
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是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目前,已有各种方案出台或正在制订之中。在各种方案中,都提出对职工个人住房实行补贴的设想。在住房制度从实物分配向货币分配的转换中,实行住房补贴无疑是必要的,这一点几乎没有任何疑议,但如何确定房改中住房补贴的标准,以顺利实现新旧制度的过渡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住房本身及其分配具有一些特殊性,这是研究住房制度改革需特别注意的。第一,住房本身是一种超长期的耐用消费品,它的使用时期通常是以数十年来加以计算的。第二,住房又是一种占用资金较大的…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其使用寿命可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是一种常见的投资品,因此,其存量供给与需求必须引起重视。房地产存量市场又称二手房市场,指存量房屋再次上市交易,是房屋重新调整和配置的市场。近两年,由于房地产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的联动效应、人们住房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各商业银行对住房消费贷款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最近,以税收平抑房价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先前传出物业税要征收了,再是住房特别消费税和住房保有税,近日又传新型房产税即将试行。这些成了股市做空地产的幌子,也是地产股连续领跌市场的兴风作浪者。如果房产税开征,就意味着物业税、住房特别消费税和保有税被宣告死亡。保有税是物业税的新变种,物业税面临着公有地权与70年有限使用权的矛盾,因此,开征房地产财产税在法理上行不通。严格来说,房产税是财产税的一种,在法理上有问题。至于房地产消费税,面临着房地产属性的难题,如果将房地产视为消费品,明显与国际标准违背,也必须修改GDP的内核,既然住房不是消费品,没有理由对其征收消费税。鉴于此,立  相似文献   

6.
1 产品策略 高技术消费品与一般消费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技术的先进性,但是这种技术又是有时限的,往往是多家企业同时在开发某一新产品。这意味着企业在向市场推出高技术消费品时,要体现一个“快”字。 高技术消费品率先进入市场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率先进行开发并快速推向市场;二是先等待竞争对手推出,根据其产品的不足和需求的反应,随即推出  相似文献   

7.
在新旧世纪前后交替的三年时间里,有三种消费品在中国格外引入瞩目:住房,汽车和手机,就手机而言,携带方便,价格相对便宜,使用较为频繁,因此,三年下来,手机就完全脱去了尊贵的外衣,不再是拥有者身份的一种显示,而是迅速“飞往建党百姓家”,成为一种趋于普及的大众实用型消费品。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的住房分配制度主要存在三种形式: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房地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两种属性,但是在中国.由于受传统化的深远影响,“安居乐业”、“居有其屋”等等都深刻的反映了住房在中国还具有着强烈的需求刚性,从某种程度上讲.住房又属于准公共产品的一种。正因为住房的这种特殊性.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政府都没有完全把房地产业放手给市场。而是对房地产业实行了一定的政府行为,尤其是住宅。[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囤房现象形成的原因、影响与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解释我国城市居民热衷囤房的原因,分析这一行为对宏观经济与居民家庭生活的影响,提出治理这一行为的策略。研究方法:基于住房特殊属性的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制度诱因和心理作用驱使下,居民将高储蓄率偏好转化为了囤房动机,使住房由一般消费品转为实物储蓄。由于住房的若干基本属性和衍生效应,长期大规模地囤房将造成资源浪费,阻碍了住房公平,削弱了青年家庭的购买能力。研究结论:迫切需要采取政策干预引导住房不再成为"房币"。  相似文献   

10.
住房保障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住房保障》2008,(2):24-28
一、从住房的双重属性看住房保障现在,住房保障已经成为举国上下都在关心的热点问题。要谈住房保障,先要从住房的双重属性说起。只有深刻理解了住房的双重属性,才能真正明白住房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问题,才能理解住房保障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1.
1产品策略 高技术消费品与一般消费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技术的先进性,但是这种技术又是有时限的,往往是多家企业同时在开发某一新产品.这意味着企业在向市场推出高技术消费品时,要体现一个"快"字.  相似文献   

12.
一、住房过滤的含义与理论综述 与一般的消费品不同,住房存在着由新变旧的老化过程,在住房逐步老化的自然法则和高收入者追求高质量住房的心理法则的共同作用下,市场上的高档住房不断被高收入阶层占有,高收入阶层的原有住房由于服务功能的降低、租金下降而被次收入阶层的房客使用,次收入阶层的原有住房又被再下一收入阶层的房客接着使用,住房在其生命周期内按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不断更换住户的过程,称之为住房过滤现象。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后半期,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即纠正前几年过度市场化的倾向,改变粗放式经营方式;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住房建设要向“集约型、资源节约型”发展,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住房政策理念要向民生转变,在强调住房的市场经济属性的同时,也要重视住房保障属性;住房作为民生基础,在发展住房市场讲求效益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这政策环境下,山东房地产市场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住房保障中公共住房如何公平高效分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的解决方法。首先通过保障家庭对公共住房地理位置、居住面积、市场租金、楼层高度和周边环境五个关键属性的期望值和重要性排序来反映保障家庭的住房偏好,再依据保障家庭的住房偏好和公共住房的实际属性值构建彼此在各个关键属性上的子匹配度评价体系。用多维空间里的某一点表示保障家庭和公共住房的匹配状况,而该点各维度的坐标值即为各个子匹配度的数值,再用该点同空间正负理想点的相对距离来衡量保障家庭和公共住房之间的匹配度。之后建立双边匹配数学模型,按照严格优先匹配和非严格优先匹配两种情形,采用不同算法求得合适的匹配解集,并对比分析其所反映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住房属性所谓属性是指属于实体的本质方面的特性或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住房属性则是指住房本身所固有的性质。自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我国学术界就开始对住房属性  相似文献   

16.
耿一夫 《企业导报》2016,(4):186-187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中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渐转变,住房作为一种市场商品,其制度也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加之受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的影响,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经过经过近20年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了覆盖面窄,管理体制不顺,资金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基于公平视角,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定位、资金属性及功能作进一步界定与扩展,并试图在公平视角下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租赁型保障房与产权型保障房的区别当前,在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中,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是典型的租赁型保障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人才房等则属于产权型保障房。两类保障性住房主要有以下区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多源空间数据,从规模、增速、开发强度、空间分布、类型结构等方面,全面分析深圳居住空间总体特征,结合人口需求,通过人均居住指标,以及住房空间的交通、教育、医疗、公园、文体等配套设施完善情况评估,分析深圳居住空间的服务水平,识别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旨在弥补住房短板,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增强人才吸引力。经分析发现,深圳住房空间稳步增长,居住用地建设强度不断攀升,但人均住房面积仍偏低;居住功能不断外溢,轨道沿线居住空间增长明显,但部分原特区外地区居住配套不够完善;成套住房占比偏低。按照先行示范区民生幸福标杆建设要求,深圳应重点从增加居住用地和住房供应、优化住房结构、完善住房配套、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升城中村居住品质等方面推进住房空间发展,实现住有宜居。  相似文献   

19.
余音绕梁     
《中国企业家》2010,(3):24-24
不在这儿工作我给你提供住房做投资,我们上海的土地这么紧张,怎么得了?”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说,住房政策要考虑两个属性,一个是商品属性,一个是民生属性,不能只讲商品属性,不讲民生属性  相似文献   

20.
居住功能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其时空分异格局与模式直接影响了住房供需、职住平衡及群体层级分化等关键问题。既有研究缺乏从居住功能细分类视角运用细粒度、长时间序列数据对居住时空演进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亦鲜有基于居住空间类型差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和探索。首先判定了居住功能更新的时空分异阶段:中心城区改建均衡,多中心商品房建设,外建内改,中心城区社区更新、社区更新外延与城郊保障房兴建。尔后,探究了镇街尺度的演化热点并综合凝练六类居住空间更新模式:社区更新主导模式、保障房主导模式、混住房主导模式、商品房主导模式、组合建设模式、改建一体模式。最后,归因分析发现商品房和混住房布局受人口分布、区位与交通通达性影响较强烈,政策影响对于其建设分布有宏观引导作用;保障房建设强度以及分布主要受住房保障政策的作用;人口分布以及社区属性是社区更新的原始推动力;大事件触媒对居住功能总体演化会产生阶段性强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