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针对某区块油层渗透率低、注入困难、层间矛盾突出、含水上升快等问题,以提高采油速度为主要目的,开展现场试验,在剩余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转注、补孔、压裂、细分调整等技术手段,采取多项综合治理措施,对现有井网进行综合利用,努力搞好低产低注井、高含水井的调整挖潜,从而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总结出了一套井网综合利用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该区块的采油速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对该区块高含水后期水驱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处于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日益减少,开发难度日益加大,准确掌握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对老油田调整开发方案、制定挖潜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杏一区井网重组示范区剩余油分布状况、类型和补孔技术在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与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精细地质研究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某区块二类油层的沉积特点和剩余油分布特征,认为二类油层剩余油仍主要分布在河道砂中,其次分布在有效厚度小于1.0m的砂体中,主要分为厚层顶部剩余油、层间干扰型剩余油和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剩余油进行聚合物驱的调整挖潜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逐渐深入,油井含水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综合含水高达94.24%,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控含水上升速率,挖潜剩余油已经成为油田增油上产的主要任务,补孔、压裂、酸化、堵水、换泵、调参等增油措施在油田开发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其中,补孔措施是挖潜剩余油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结合测试资料对喇嘛甸油田补孔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迟晓丽 《民营科技》2011,(10):29-29
通过分析以往停聚区块对采聚浓度、综合含水的界限制定比较单一的状况,对2007年停聚的区块,在含水、采聚浓度、聚用量等参数上都放宽了界限,在深入分析中区东部及东区停聚后开发效果及不同类型停聚井组各项参数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主力油层井组合理停聚时机及技术经济界限。通过对中区东部及东区不同类型停聚井组日产液、综合含水、采聚浓度、提高采收率、聚用量变化规律的深入分析,总结了主力油层含水回升后期井组停聚原则及方法,为今后停聚区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河106断块井网适应性差等问题,为提高特高含水期的原油采出,开展了河106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进行了以“调整注采井网、提高注采对应率”为主的层间剩余油挖潜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濮城中渗复杂断块油藏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从微观、宏观两个方面详细描述了高含水后期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对剩余油潜力进行再认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剩余油存在类型,提出了分类油藏不同的挖潜技术对策,在重组、建立、恢复注采井网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层间调整挖潜,改善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后期开发效果,使水驱采收率得到了提高,水驱效果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闫寒 《价值工程》2011,30(6):31-31
本文针对边底水发育的齐家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直井开发底水锥进较快的实际,加强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和计算边底水油藏水驱前缘,搞清了底水锥进和边水舌进状况,提出了水平井挖潜零散剩余油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河庄油田河50断块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陆地平台井组,经过30多年的开发,主要问题表现为剩余油分布零散、含水上升快、井网瘫痪等,调整挖潜难度较大.以剩余油研究为目的、以细分层系、重建井网为手段,最终提高油藏采收率的行之有效的系列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濮城南区沙二上2+3油藏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详细描述了特高含水后期油藏厚油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通过钻井岩心、测井等资料的精细研究,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利用隔夹层识别技术对厚层进行了细分,分析水井吸水剖面细分及剩余油监测资料,研究了厚油层层内分段含油饱和度分布规律,对剩余油潜力进行再认识。应用选择性补孔提液与精细注水相结合的配套技术挖潜层内弱水淹区剩余油,改善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后期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青化砭油田长6和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是近年来延长油区发现的较好的油田之一,也是延长油矿管理局上产的重点开发区块.为了研究资源潜力,改善目前的生产现状,动用剩余油,提高油田采收率.油藏数值模拟就是利用数值模型再现开发历史,分析开发矛盾并预测不同方案的开发效果.因此,在对已开发油藏进行数值模拟工作之前有必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深刻剖析油藏的动态特征和开发矛盾,这有利于建立更接近于客观实际的油藏数值模型和调整拟合参数,以提高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并根据开发矛盾及现状提出合理的开采措施.全油田模型的可行性低,因此本文选取三个典型区块——姚280、姚229区(长6油层组),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并分析剩余油潜力,进一步加深对地质特征的认识,为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和技术政策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多油层断块油藏经历多次细分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层间差异性日益突出.在精细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有的各种技术手段,研究辛47断块开发过程中不同剩余油分布形态、不同断块形态、不同沉积微相、不同流体性质、不同储层物性和不同开发井网组合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开发》2016,(12):174-175
林中九块位于林樊家油田西南部,主要开发层系馆陶组。目前处于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中等含水开发阶段。与去年年底相比,自然递减加大,开发形势变差。为此,我们对该区块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潜力,为该区块下步开发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苏艳玲 《价值工程》2011,30(16):44-44
升382井区油井产液量低、含水高、采出程度低,油井地层压力平面分布不均衡,开发效果相对较差。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储层和剩余油进行重新描述,通过注水调整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采出、高含水"双高油藏所面临的开发矛盾,筛选调驱体系,实施深部调驱治理,缓解层间、层内和平面矛盾,扩大注水波体积,挖掘主力生产层的剩余油潜力。实践证明,油藏开发指标明显好转,经济效益显著,为同类油藏的治理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沈阳油田注水开发二十多年,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油藏注水系统完善,油藏压力稳定。针对注水效果好的区块,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单井产量,是现开发阶段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 孤东稠油的KD521区块,储层岩性复杂,结构疏松,边底水活跃.随着稠油开发的不断深入,造成地层亏空严重,边水侵入快,且由于汽驱井点少,汽驱井井网不完善,不能有效地补充地层亏空,减缓边水推进,造成区块含水大幅度上升,目前区块整体含水大于90%,已经对整个区块吞吐后期采收率的提高及转驱开发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和损失.统计该稠油区块自2005年以来含水成快速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采出、高含水"油藏在开发后期所面临的开发矛盾以及剩余油高度分散的现状,筛选与油藏配伍的调驱体系,实施深部调驱,有效缓解开发中的三大矛盾,扩大注水波及范围,有效挖掘剩余潜力。矿场实践证明,实施深部调驱后,区块开发指标明显好转,经济效益显著,为处在开发后期的高含水油藏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杏四~六面积区块经过聚驱开发后,油层开采程度得到较大提高,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同时聚合物驱替结束后仍有大量聚合物溶液滞留地下,如何继续提高后续水驱阶段采收率是该区块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通过对注采井采取不同类型的调整试验,探索区块后续水驱开发阶段行之有效的挖潜措施,为指导油田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朱琦 《科技与企业》2013,(13):240-241
本文通过对北三东西块注聚合物开发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该区块聚驱见效特征:见效时间早,最低点时,含水下降幅度小;产液能力低,下降幅度大;注入压力高、注入速度低;受平面及层间矛盾影响,区块见效不均衡。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于储层发育较差、注采井连通差,局部聚驱控制程度低;初期注抗盐和高分子聚合物,油层适应性差;地层压力高,地层能量得不到释放等几方面。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