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邢祎 《时代金融》2014,(14):145+152
自2000年手机银行业务进驻国内商业银行后,手机银行开始逐渐取代网上银行,成为更具便利性、更具竞争性的服务方式。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调查分析,针对业务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从安全、产品、营销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巨大的潜在客户群和银行金融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促使手机银行服务应运而生,它将全新的移动金融理念注入人们的思维,实现了银行服务的即时获取。基于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纷纷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先后推出了手机银行服务。目前,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数据网络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数据传输速度和质量也有较大提升,手机银行业务掀起了发展的高潮。各商业银行先后推出基于WAP、KJAVA、BREW等多种方式的新一代在线手机银行服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手机银行业务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是一种全新的银行客户服务渠道,它使客户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手机能够上网,那么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在旅途中,都能安全便捷地管理自己的资产和享受银行的服务。目前,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已进入成长期,手机银行的外部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日本、以NTTdocomo(日本移动通信公司)为先导推出了利用手机上网的在线服务。该项业务由于使用者不断增多,内容不断充实,日渐成为日本银行零售业务的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5.
《华南金融电脑》2006,14(10):36-36
继建设银行开通手机银行后,民生银行的手机银行服务也于近日正式开通。据悉,用户通过WAP手机上网就可以办理与民生银行营业柜台一致的各项银行业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手机银行因成本低、覆盖面广、使用便捷、应用前景广阔而备受商业银行关注,成为继ATM、POS、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之后的又一种更加便利、更具竞争力的服务方式。虽然手机银行具有传统商业银行服务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尚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随着我国手机银行业务逐渐进入成长期,商业银行如何突破业务现有发展瓶颈,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和使用率成为产业链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8.
作为金融领域非常具有发展前途的一项业务,手机银行已经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对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手机银行业务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银行已成为网络银行的核心业务现代商业银行凭借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把人们在传统银行营业网点、商场以及其他地方进行的商务活动搬到一个公共媒体,即金融网络系统上进行,其中个人银行业务在金融网络系统已得到充分发挥的空间。目前,个人银行业务已涉足到资产、负债、中间业务,涉及面越来越广,客户需求越来越高,对金融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根据美国Gartner.Grap’s Dataquest公司一份调查表明:截止到1998年末,有700万户左右的美国家庭是通过计算机获得银行金融服务,而且几乎都是通过互…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在手机终端应用的日趋成熟,手机功能快速拓展,并日益成为集通信、娱乐、金融支付于一体的全能终端。截至2007年7月,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4.9亿,手机WAP客户近1亿,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电话和短信的交流,希望能够通过手机传载更多信息。巨大的潜在客户群和银行金融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促使手机银行服务应运而生,它将全新的移动金融理念注入人们的思维,实现了银行服务的随时获取。基于其巨大发展潜力,国内各大银行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纷纷推出了手机银行服务。但是在发展手机银行业务面临着许多问题,早在2000年很多商业银行就推出了基于STK卡的手机银行服务,但是由于需要换卡,升级困难,而且成本较高,当时并没有得到普及。后来USSD技术得到一定发展,但由于各地移动运营商的支持情况不一,无法做到全网接入,因此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最普通的短信方式的手机服务虽然比较容易被客户接受,但由于安全性差,功能单一,操作不直观等原因,银行也只是主要利用此渠道提供通知类服务。  相似文献   

11.
对促进中小城市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手机银行因成本低、覆盖面广、使用便捷、应用前景广阔而备受国内商业银行重视,成为继网上银行之后又一种大力推广的新型业务。由于手机银行发展时问相对较短,且不同地区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银行网点密度、通信网络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致使各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中小城市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陕西省手机银行业务始于2007年,由工商银行率先推广应用。目前,手机银行业务已吸引了一定的客户群,客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文化也在逐步形成。由于重视和投入程度不同,手机银行业务在各商业银行之间发展较不均衡。在手机银行实现方式上,商业银行一般可采用短信、WAP以及网页形式获取手机银行服务,农商行(农信社)则采用芯片方式,在SIM卡上进行打孔贴片,提高了手机银行的安全性,但存在兼容性差、成本较高、通信不可靠等问题。据测算,仅进行打孔贴片的成本就达每部手机10元。在手机银行的功能方面,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资金实力雄厚、交易结算系统完备,信息系统现代化水平较高,手机银行功能相对丰富、整体水平较高,而农业银行、农商行(农信社)的设施、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相对薄弱,其提供的手机银行服务也相对较少。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手机银行一般能够提供全面的账户管理、查询、转账、支付,缴纳水电、通迅费用,以及金融产品交易等功能,农业银行能提供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缴费、信用卡还款等经典功能,农商行(农信社)只能提供账户查询、转账、汇款、贷款还息等功能。二、制约中小城市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手机银行应用环境及客户市场的逐渐成熟,目前手机银行成为国内银行竞相发力角逐的新兴热点市场。在市场格局尚未定型之前,主要银行已开始行动,激烈的竞争态势初现端倪。国内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情况到底如何,银行应如何看待这个市场,如何投入市场竞争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笔者对此进行了认真观察和深入思考,提出了国内银行业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通过电脑使用网络银行功能的人逐渐增多,而且,使用的方式日益多样化,近年来,在日本,以NTTdocomo(日本移动通信公司)为先导推出了利用手机上网的在线服务(i-mode),用户可以利用手机上网处理银行业务,即通常所说的手机银行,该项业务由于使用者不断增多,内容不断充实,日渐成为银行零售业的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4.
英国银行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
个人银行业务是建设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要建立发展的长效机制,或者说必须要坚持科学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建设银行的个人银行业务一直围绕规模做文章,价值创造的理念尚未树立,个人银行业务呈粗放式发展,不少人片面地认为抓存款就是抓个人银行业务。目前,在全行业务战略转型的指导思想下,宁夏分行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方向也开始由规模扩大型转向价值创造型。  相似文献   

16.
手机银行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移动电话终端办理相关银行业务的简称,它是继ATM、POS和网上银行之后又一种新兴的、无分支网点的银行业务模式。其本质是移动业务和银行业务的整合,银行可以通过手机为客户提供各种银行服务。手机银行可以汇集账户管理、转账汇款、消费支付、存取款、信用卡、咨询和客服等多种银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私人银行起源于16世纪的瑞士日内瓦,形成于18世纪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发展于20世纪的美国,在国外的发展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球私人银行业以日内瓦、苏黎世、伦敦、纽约、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为中心,已形成欧洲、北美和亚太三大主要区域市场。瑞银集团、瑞士信贷集团、宝盛银行、花旗集团、汇丰集团等的私人银行近年来在全球行业评选中均名列前茅。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已形成经营管理品牌化、服务方案个性化、业务发展多元化等一整套成熟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一、对现有业务框架进行整合 一是要继续优化营业网点布局,精减无发展前途的网点,压缩人员和费用,努力降低营运成本;二是要对现有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做好市场和客户的分类调查,充分了解客户需求,为个人银行业务的创新提供依据;三是在加强柜面服务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大对柜外延伸服务方式的探索及主动性营销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翁恺宁  陈华兵 《新金融》2002,(12):19-21
商人银行在西方金融理论中的一般称谓是merchant bank.它起源于英国,在美国又称为投资银行业务(investment bank).  相似文献   

20.
随着非接触支付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支付便利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手机支付得到了较快发展,其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很多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了手机支付业务,移动运营商和互联网运营商也已经涉足这一领域。本文分析了国外部分银行和互联网运营商在手机支付中的最新案例,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