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山 《华商》2012,(2):48-49
经历了15个月的拘禁和4个月的取保候审,原太子奶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总裁李途纯无罪获释。1月20日,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检察院发出《株天检公刑不诉【2012】1号》文件,认定李途纯不符合起诉条件,决定对李途纯不起诉。从被拘到无罪的588天里,李途纯共涉嫌四个罪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职务侵占、抽逃资金、挪用资金。  相似文献   

2.
文一夫 《华商》2010,(6):44-48
如果李途纯能力不强的话,也不会有太子奶。他有他的优点,有他的能力,他是一个决策型专家,包括深谋远虑是一把好手。但如果做稳定性的基础工作、管理那可能差一些。  相似文献   

3.
张玲玲 《浙商》2012,(5):49-49
看到李纯途无罪获释的消息,我们有理由追问:身陷近48亿“非吸”黑洞的浙江玻璃董事长冯光成的命运又将会如何?  相似文献   

4.
皮小然 《华商》2010,(5):28-32
李途纯、株洲市国资委、还有几番欲入太子奶的各路资本,都抱有怎样的企图?李途纯手创的太子奶,能捍卫最后的尊严吗?  相似文献   

5.
张星水  乔武 《商界名家》2003,(10):31-33
2003年5月.非典刚刚过去。河北亿万富豪孙大午“犯事”的消息赫然登上了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与“棒杀”杨斌、周正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知情人,媒体中人、律师居然纷纷对“疑犯”孙大午投以不同程度的同情与怜悯。众所周知,孙大午系因“非法集资罪”等3项罪名被羁押的。然而,孙大午的所作所为是否果如有人所言的于情可谅、于法难容?监号中的孙大午处境怎样?孙大午的“非法集资”是其人大午的行为过于超前还是我们的法治建设僵化.滞后了?2003年9月6日.本刊记者采访到了孙大午的辩护律师.北京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律师张星水,以下是他的口述实录——  相似文献   

6.
《光彩》2010,(7):3-3
6月中旬,湖南株洲市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李途纯等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作为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将  相似文献   

7.
早在2005年我国就开始试点进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并相继出台了若干规范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规定。而从具体规定来看,较高标准的业务开展方式促使能够真正参与到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企业却不占多数。那些资质不够或能力不足的企业只能选择通过非标准模式的类资产证券化实现融资目的,这种非法定的类资产证券化实际上存在着较大的刑事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8.
施丽青  李培 《北方经贸》2014,(5):112+116-112,1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加大,由于监管不力和民间集资的便利,导致非法集资活动猖獗,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大案要案频发,涉案地域广,涉及行业多,参与集资群众众多,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非法集资已经演变成为典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特别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分日益成为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9.
王福生  陈力 《商界》2003,(12):36-37
近段时间:孙大午事件被各种媒体妙得沸沸扬扬,当了“名人”的孙大午日子一点也不好过,一百多天的牢狱之灾,让一个好端端的企业陷入困境,而由此引发的关于法律和公义的种种争论,更是他所始料不及……  相似文献   

10.
《浙商》2005,(2):26-27
40岁的唐万新在监视居住时曾说:“只要保我一条命,10年以后出来我还是一条好汉!”但是,德隆资产在通过拍卖、破产清算等手段处置完毕后,“世界上就再也没有德隆这个字号了”。  相似文献   

11.
张玲玲 《浙商》2013,(1):28-31
以包租回购方式对外分割出售上海滩商厦等项目产权,竟被上海有关部门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关押拘留。  相似文献   

12.
许志永 《商界》2003,(12):41-42
我们梦想通过孙大午案推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环境能够得到优化,我们并不是简单地认为只要孙大午出来就是胜利了,因为这个案件本身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1月1日中午,孙大午以被“判三缓四”的结局,结束了5个多月的羁押生活,一度震动海内外的“孙大午事件”也终于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4.
月度人物     
李途纯:太子奶创始人;杨致远:雅虎联合创始人;王雪红HTC董事长  相似文献   

15.
应胜南 《消费导刊》2012,(6):132-132
近几年,由于资金需求的多样化,民间借贷市场异常兴旺,众多无法从正常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单位和个人纷纷求诸于民间借贷。但借款人如果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吸收借款,往往很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在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情况下,单个的民间借贷合同是否有效,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发展的如火如荼。但该模式同时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P2P网贷平台被舆论指为"影子银行",有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P2P网络借贷模式的交易流程,指出因网贷平台有权使用支配客户的资金,该模式的确涉嫌非法集资犯罪,并对该模式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秦颂  爱明  一平 《经贸世界》2004,(5):45-47
2004年3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原“全国优秀企业家”林明学非法吸储和金融诈骗4亿元一案作出终审判决。这起历时五年,“案卷材料装了一车”的特大经济案终于尘埃落定。曾经风云一时的林明学被法院以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信用证诈骗、行贿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0年。  相似文献   

18.
王文正 《浙商》2009,(1):86-88
为得到一个好项目,浙江义乌人骆光武答应了投资地政府提出的条件一年出口创汇达到1500万美元。可当他完不成这个目标时,就想用高汇率吸收美元,最终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入狱6年。  相似文献   

19.
石学敏 《商》2014,(28):154-155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下的借款合同应以认定有效为原则,以认定无效为例外。在具体判定过程中,首先,需在理念上突破公权至上的思想枷锁,充分尊重私法自治和意志自由,衡平公法和私法的博弈关系。其次,需纠偏对合同法第52条第(五)项的理解和适用;最后,结合法律、法规的意旨、法律、法规所规制的对象、交易稳定及安全等因素,综合认定借款合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20.
赵丹枫  高欣 《现代商业》2007,(30):256-257
各式各样,日益增多的非法集资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行政处罚手段已经明显不能有效地规制社会上纷繁复杂的非法集资行为,作为保障社会最后一道防线的刑法手段一旦介入了调整领域,部分非法集资行为也就上升为了集资犯罪.本文介绍了我国规制非法集资行为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刑事立法状况,并对非法集资犯罪的处置原则和特点,以及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