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商》2010,(18):104-104
近日,华谊兄弟(300027)公告称,将通过收购股权和增资的方式,以1485亿元投资北京掌趣科技有限公司22%的股权。掌趣科技主要从事手机游戏、页面网游、社交游戏等业务。  相似文献   

2.
21CBR:选择投资掌趣科技初衷是什么? 胡明:其实华谊兄弟一上市,就在留意游戏类的公司。为什么呢?第一,我们电影要发挥出版权的价值必须要做衍生业务,衍生业务一定要找盈利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华谊兄弟(300027.SZ)正在尝试从一个纯内容制作公司业务转型,新增两大板块分别为渠道与衍生品。据2011年年报显示其电影业务营收下降67.02%,在发改委要求整顿主题公园的当下,拍摄基地、电影城建设亦受到拖累。不过两年前,公司入股的掌趣科技即将上市或将带来数亿收益。针对公司投资之道,近日,公司副总裁胡明接受了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4.
《市场周刊》2013,(9):67-67
十大牛股 1.掌趣科技(涨幅471.14%)  相似文献   

5.
刘智军 《华商》2014,(4):57-58
2013年10月,掌趣科技宣布以13亿元收购拥有知名手游《塔防三国》的北京上游互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距离80后刘智军和他的小伙伴们成立公司仅仅1年。现在,上游互动正奔着月流水7500万元的目标努力。刘智军是怎么做到的?他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其他创业者借鉴?  相似文献   

6.
尚文捷 《中国品牌》2013,(10):40-41
收购银汉科技向游戏领域进军,是华谊兄弟今年的一个大手笔。自2009年上市以来,华谊兄弟一直被外界诟病:一是过度依赖一两个大导演和大演员,二是业务结构过于单一。为克服这种窘境,过去几年华谊开始执行“覆盖电影、电视剧、音乐及衍生全产业链”的多元化战略:以内容制作为核心,向电视剧、艺人经纪、到音乐、游戏、主题公园,包括各种影视衍生品延伸,意在打造娱乐帝国。  相似文献   

7.
从2013年开始,以科技、文化和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为主的并购重组活跃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并购的同时选择签订业绩补偿承诺.业绩补偿承诺一方面可以激励并购后管理层努力提高业绩,但另一方面其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可能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以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简析并购中业绩补偿承诺为中小股东可能带来的风险,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影视     
2013年,影视行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并购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并购金额超过1亿元的其有7起,涉及5家上市公司: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乐视网和中视传媒。其中华谊兄弟并购最多.共有3例,包括收购银汉科技50.88%股权、浙江常升影视70%股权和江苏耀莱20%股权,分别耗资6.72亿、2.52亿和2.10亿,合计11.34亿元。对于这一年中如此多的并购事件,业界亦有不少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亮 《市场周刊》2014,(1):104-107
股价上涨S82%。这是从2012年的《一九四二》到2013年的《私人订制》,一个贺岁年区间中,华谊兄弟股价一路狂飙的最大涨幅。尽管自去年10月9日高送转以后股价开始跳水,但依然难掩华谊兄弟2013年最牛金股的风采。刺激华谊兄弟股价一路飙升的因素,除了几部影片本身叫好叫座之外,并购手游公司、收购影视公司等一系列资本运作,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作为一个会拍故事的影视公司,华谊兄弟的资本故事也是可圈可点。从收购到套现,到收购,再到套现.数个资本故事让华谊兄弟的高管们完成了数轮减持套现。  相似文献   

10.
2014—2018年,我国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并购热潮。2015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到6507亿元,2016—2022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也一直在万亿以上。如此高额的商誉,意味着存在着很大的商誉减值风险。本文选取了掌趣科技连续高溢价并购的案例,主要分析其巨额商誉成因和风险以及产生的后果,并分别针对上市公司、评估机构、投资者、监管部门提出防范措施,为规避商誉减值风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喻澍 《市场周刊》2020,(16):0121-0121
影视娱乐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相较于美国好莱坞“五大”成熟的影视娱乐商业模式,中国的影视企业仍然处在探索盈利模式的发展阶段。华谊兄弟作为“中国电影电视第一股”,近年来盈利受阻。文章拟对比华谊兄弟和迪士尼、时代华纳等好莱坞“一线”娱乐公司,探讨华谊兄弟未来的盈利方向。  相似文献   

12.
洪波 《商界》2011,(6):34-34
投资华谊兄弟与腾讯一贯自给自足的模式不同,不仅需要平衡华谊与自制影视剧和第三方合作的冲突,还得顶住资本方的短期压力,成功与否考验着腾讯开放战略的诚意与手腕。  相似文献   

13.
张娅 《商务周刊》2009,(24):36-36
时钟倒转至10月30日上午9时25分,依然戴着那副黑边眼镜,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王中军手起锤落,敲响上市铜钟。大屏幕上显示:N华谊,开盘价63.66元,比华谊兄弟的股票发行价28.58元大涨122.74%,在当天上市的刨业板28家公司开盘涨幅最大。当日,这只代码为"300027"的股票市值突破百亿元,在新股中排名第三,  相似文献   

14.
《商业文化》2006,(10):10-10
从《天下无贼》开始走大片路线的华谊兄弟决定将大片坚持到底。该集团总裁王中军在十二周年庆典时仍然表示,华谊今后每年将在影视方面投资5—6亿元人民币;今年华谊的大片有冯小刚拍摄的《夜宴》.明年将投资拍摄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和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  相似文献   

15.
喔趣突围     
千亿市场,深挖蓝领用工潜力。"市场蒙了,服务业感觉休克了。"喔趣科技创始人兼CEO储峰,对疫情前后的失控状态记忆犹新。喔趣科技(下称"喔趣"),是一家劳动力综合管理云平台,客户集中在零售、餐饮、物业、物流等服务行业,恰好是疫情波及较大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华谊的棋盘     
从《私人订制》到马年春晚,大家对华谊的吐槽从2013年持续到2014年,也算是跨越了“1314”。吐槽归吐槽,华谊兄弟无疑还是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赢得了眼球也在过去一年赚得盆满钵满。  相似文献   

17.
《三联竞争力》2009,92(11):19-19
2009年9月27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家最能吸引眼球的公司——华谊兄弟。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制作集团,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通过创业板发审委审核,成为第一家在内地上市的影视制作公司,募集资金数额12亿元。  相似文献   

18.
赵正  朱耘 《华商》2014,(2):12-13
两个交易日,市值蒸发约63亿元。这是华谊兄弟的《私人订制》上映之后的业绩。2013年12月19日开盘后,一度呈现上涨趋势的华谊午后再度跳水,收盘时再跌5,78%,收盘价仅为29元/股。大跌的原因之一是影片遭机构差评。但时下中国电影的现实状况是评价和票房并不一致。据报道,在《私人订制》还没公映前,8000万元的植入广告收入就已经收回了影片前期成本,其首映当天全国票房约为1200万元。而对于华谊兄弟而言,《私人订制》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大片,如何延伸其产业链在拍摄《私人订制》电影前,华谊兄弟其实就已经开始策划其战略布局,进入电视市场成为其布局的一枚新的棋子。  相似文献   

19.
有什么比赤手空拳,仅凭一个手印就可支付更加便捷的呢? 银行业的发展以及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出现让支付越来越容易。从现金到银行卡,再到数字信息,消费者所持的凭证越来越小,那么,当这种物理凭证无限取极小值时,能否消失?上海点佰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品牌“立佰趣”)正在通过指纹识别让支付更加便捷。  相似文献   

20.
《市场周刊》2014,(7):62-65
5年前的一张照片。或许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经典一幕——著名导演冯小刚和华谊兄弟执行总裁王中磊肩并肩站在一起,面对着显示屏上节节高升的股价,笑得合不拢嘴。那是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上市第一天,“明星股东”冯小刚身价超过两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