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石洋  隋义 《国际融资》2009,(7):35-38
起源于美国、至今仍然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极大困扰的本轮金融危机引发了无数的理论探讨和推测。2008年5月,优傲龙金融集团董事局主席、联合国代表让尼·凯米亚先生在接受《国际融资》杂志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将会引发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岁末,他在接受《国际融资》记者再次采访时,又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对全球乃至中国的影响进行了深刻剖析。今年5月,《国际融资》杂志记者就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根源探寻,第三次采访了让尼·凯米亚先生,他指出,金融监管的制度漏洞和手段不足是引发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存在80年之久的地方银行监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如果不想对这种监管机制进行彻底的改革,而只想在旧的监管机制上做修复的话,那将埋下比目前危机更严重的隐患。那么,现存的金融监管体制究竟存在什么样的缺陷?这些缺陷是如何诱发本轮金融危机的?应该怎样加以改革?且看让·尼凯米亚先生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木子 《国际融资》2008,(6):35-37
让·尼凯米亚先生是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以及国际商会的投资咨询委员会成员,也是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咨询委员会成员,同时他还是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附属委员会成员和77国政府集团高级顾问。作为一位专家型企业家,他对全球金融一体化为国际社会带来的新挑战和机会,有着十分独到的认识。《国际融资》杂志记者就美国次贷对全球经济的深层影响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专程采访了他。他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对此,必须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3.
一场金融危机让美国经济元气大伤,通定思痛,2010年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向金融机构开刀,他正式宣布将向五十家资产逾五百亿美元的大型金融机构征收“金融危机责任费”,帮助政府弥补金融机构救助基金。这项方案被称为“金融危机责任费”。  相似文献   

4.
让·尼凯米亚先生是优傲龙金融集团(以下简称优傲龙)及其附属机构的创办人,同时,他又是私属部门全球发展银行业的创始人。他将优傲龙从一个单纯的项目投资商发展成为成熟  相似文献   

5.
彭发  恩科  竹青 《银行家》2002,(2):46-47
从1982年1月18日南洋商业银行入驻深圳起,深圳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已20年了.20年来,深圳经济持续增长和金融业蓬勃发展,外资银行功不可没.2002年1月18日,在深圳举办的引进外资金融机构2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记者趁机采访了新加坡最大的银行集团--大华银行集团中国区主管梁宝吉先生.  相似文献   

6.
王丽娜 《金融博览》2010,(10):70-71
他是一位受人羡慕的投资大师,在长达68年的投资生涯中,没有一年亏过钱,这个纪录连“股神”巴菲特也望尘莫及。他不仅成功地躲过了1929年的美国股灾和1987年的美国股市大崩溃,而且在大灾难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相似文献   

7.
亚洲金融危机后,美国、欧洲的大银行似乎也在陷入另一次金融危机中. 在美国通货总监办公室(OCC)工作的大卫·吉本斯先生,负责监管美国银行的信用风险,他认为这些大银行也许已经发现了怎样更好的赚钱,但他对其能否进一步发展持怀疑态度.他所监管的银行似乎都找到了一条能合法、安全地赚取高额利润的新路子,但吉本斯先生认为银行其实一直低估了自身的风险.和美联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一样,OCC是美国一家重要的银行监管机构.但不像美联储那样对美国银行的前景表示乐观,吉本斯先生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对银行发出警告.  相似文献   

8.
2009年1月,《国际融资》杂志记者在澳大利亚投资与金融服务协会(IFSA)悉尼办公室再次采访了该协会CEO Richard Gilbert先生。IFSA为了在澳洲与中国金融服务领域之间建立起一条紧密的纽带关系,积极探索两国金融业的合作和进一步增强现有合作关系的可能性。2008年9月,IFSA首次组织澳大利亚金融服务业CEO代表团前往中国香港和大陆访问,时任代表团团长的Richard Gilbert曾在那次访问期间接受了《国际融资》杂志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驻华大使柯杰先生(Joseph Caron)学的是政治学和经济学.他曾于1982年到过中国,那次到中国,是来做商务的.后来他转入外交,一直在亚洲国家工作.到中国来工作是柯杰大使先生多年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美国陷入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体系面临着崩溃的危险。美国政府为救助金融市场和稳定金融体系而出台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直接救助金融机构,稳定金融市场,甚至还参与实体经济的救助。通过实施"不良资产救助计划",再加上实施非传统货币政策和实施刺激性财政政策,最终使美国在2009年下半年走出危机,进入经济上升通道。  相似文献   

11.
The operation of the portfolio balance channel has been emphasized by monetary policymakers as a key channel through which quantitative easing (QE) policies work. We assess whether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pension funds in the United Kingdom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was consistent with such an effect by analyzing both sectoral and institution‐level data. Our results suggest QE led to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hifting their portfolios away from government bonds toward corporate bonds but did not lead to a shift into equities.  相似文献   

12.
美国曼氏金融公司是美国首家因欧债危机影响而破产的金融机构,其破产不仅极大地震动了美国金融界,更重要的是给世界金融的未来发展留下了思考和启示。本文对曼氏金融破产始末进行梳理,分析导致其破产的各种原因,总结出曼氏金融破产的重要启示,这对于防范欧债危机风险、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the spread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particular, this study shows how the effect of the crisis on real business cycle co-movement varied for capital and credit market integration, using a sample of 58 countries in 2001–2013.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United States – the epicenter of the crisis – experienced a severe downturn in the real economy, and other countries followed suit. We find that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business cycle co-movement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were stronger when the level of capital market integration between them was higher. However, the co-movements were weaker when the level of credit market integration was higher. These findings are robust even when including investment channels, local fundamental factors, endogenous policy responses across countries, and alternative measures for financial integration and business cycle co-movements.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while focusing on the impact that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d on the stock markets of Chin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stock-price volatilities and linkage between these three countries are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real-economy variables and monetary-policy variables) and stock price volatility in each country are investigated. The 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EGARCH model revealed that although China’s stock price volatility was far greater than those of Japanese and US stock prices, China was less affect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7 tha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For China, stock price volatility was greater in the early 1990s, shortly after the stock market had been established, than in 2007 when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ccurred. Furthermore, it has been revealed that the linkage of Chinese, Japanese, and US stock prices has increased sinc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Moreover, Granger causality testing revealed China’s real-economy variables and monetary-policy variables do not affect China’s stock price volatility.  相似文献   

15.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的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物流金融是中国最新形成的一种创新型服务,实现了物流与金融的有效结合。本文在对物流金融的含义及运作模式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这个国际大背景,着重分析物流金融的存在对中小企业、物流公司和银行三方的价值,提出了促进物流金融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处置中的中国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国国内经济的失衡和特里芬困境作用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全球化对国际统一货币的需求与主权国家货币行使世界货币职能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因此,金融危机是美元滥发与美国国内经济承受力之间矛盾被迫调整的结果,因而危机爆发具有必然性.然而美国继续使用透支信用,发行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来治理危机,这无疑是饮鸠止渴.从这个角度看,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将不以美国意志为转移,中国必须要利用这场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国际金融与经济秩序调整的契机,提高自身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及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2007年金融危机起源于金融、经济、制度高度发达的中心国家,是由世界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断裂导致的,是对制度模式、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调整。金融层面的原因在于次贷危机.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美国金融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金融监管不力、缺失。从经济层面分析,美国国内经济失衡是危机爆发的基础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制度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过度干预经济,美国模式的技术缺陷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在金融、经济、制度高度发达的中心国家,是由世界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断裂导致的,是对制度模式、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调整.金融层面的原因在于次贷危机,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美国金融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金融监管不力、缺失.从经济层面分析,美国国内经济失衡是危机爆发的基础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制度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过度干预经济,美国模式的技术缺陷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9.
贷款准备金政策框架下的区域货币政策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这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凸显了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和以美元为核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改革现行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势在必行,建立货币区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但在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货币区建设不可避免会陷入三元悖论困境。本文提出在贷款准备金政策框架下,货币区能在保证其内在要求的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基本前提下,区内各个成员仍能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