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东是不是公司的所有者──兼与程曾泽同志商榷西南财经大学叶忠霞程曾泽同志在《四川会计》1994年第8期发表的《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不是公司的所有者》一文(以下简称"程文")中提出的观点,我不敢苟同,现提出商榷。所有者即是所有权主体。讨论股东是不是公司...  相似文献   

2.
对《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不是公司的所有者》一文的质疑──兼与程曾泽同志商榷湖南财经学院刘浩《四川会计》1994年第8期刊登了程曾泽同志《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不是公司的所有者》一文。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与程曾泽同志商榷,并求教于同仁。一、公司享...  相似文献   

3.
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不是公司的所有者程曾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不少人产生了"投资"愿望。而近年来,有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上市交易,既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的一种途径;同时也为人们的投资愿望提供了机会。凡是购买公司发行股票的个人和法...  相似文献   

4.
寥筠  翟淑萍 《经济界》2009,(1):42-46
基于“两权分离”的公司治理着力于解决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目标不一致,而我国上市公司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却容易引发新的代理问题——控制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因此,本文从理论上构建基于股权结构相对/高度集中的公司治理分析框架,并建立基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不但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有益的补充,而且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制度的评判依据。  相似文献   

5.
尽管组织形式是公司制,但我们将股东视为合伙人。我和查理·芒格将我们的股东看作所有者和合伙人,而我们自己是经营合伙人。我们认为,公司本身并非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它仅仅是一个将股东和公司资产联系起来的渠道,股东才是公司资产的真正所有者。  相似文献   

6.
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实行股份制的企业通过法定程序向公众发行股票筹集资本,公司资本划成若干等额的股份,以股票形式上市出售。投资者认购了股票,即成为该公司股东。股东可以在该  相似文献   

7.
一、资本与资产国有控股公司是指经国家批准或授权设立,代表国家通过持股方式控制或影响其他公司经营活动和发展的公司。控股公司经营的对象是资本,这是很明确的。但在我国,由于长期忌用“资本”概念,致使目前常常出现混淆“资本”和“资产”界限的现象。从而把国有控股公司经营对象也搞混了。那么,资本是什么、资产又是什么?资本是指股东出资形成的资本性权益,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对国有企业而言,国有资产即是国有资本,其数额为所有者权益。资产是指由股东出资及其企业负债作为资金来源共同形成的企业全部实物资…  相似文献   

8.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财务与会计基本概念之一.表达正确与否,不仅关系财务与会计基础理论之严谨,还涉及所有者合法权益能否保障之大问题.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两则)对“所有者权益”表述欠妥,笔者认为应该重新界定.一、所有者权益应该包括债权人权益《两则》对所有者权益均做如下概括:所有者权益亦称产权、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它表明企业资产总在抵偿了一切现存义务之后的差额部分,包括企业投资者投入资金以及留存收益等.上述概念认为,所有者权益仅指企业投资者的权益,而且投资者在股份公司仅指股东,在合伙企业仅指出资人,在独资企业仅指业主.这种观点将债权人权益排斥在所有者权益之外,笔者认为这种权益观念不够全面.所谓所有者权益,起码应该是企业全部资产最终所有权、要求权和清偿权.如果一个企业的资产全部来源于股东(业主、合伙人)投资,其资产的所有权、要求权、清偿权无疑归股东(业主、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的产生、内涵与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存在代理问题和不完全合同的情况下,公司治理问题就将产生,公司治理可以看作是对初始合同中没有特别规定的问题作决定的一种机制。公司治理主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情况下,解决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从而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第二,在股权分散的条件下,如何协调所有者之间关系,特别是保护中小投资者不被大股东侵犯;第三,在股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公司治理的机制包括: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敌意收购和公司的资本结构,所有这些公司治理的机制都是有效的,但是它们本身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0.
尽管组织形式是公司制,但我们将股东视为合伙人。我和查理·芒格将我们的股东看作所有者和合伙人,而我们自己是经营合伙人。我们认为,公司本身并非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它仅仅是一个将股东和公司资产联系起来的渠道,股东才是公司资产的真正所有者。  相似文献   

11.
《东方企业文化》2007,(8):44-45
<正>尽管组织形式是公司制,但我们将股东视为合伙人。我和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将我们的股东看作所有者和合伙人,而我们自己是经营合伙人。我们认为,公司本身并非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它仅仅是一个渠道,将股东和公司资产联系起来,而股东才是公司资产的真正所有者。顺应以所有者为导向的原则,我们自食其力。多数公司董事都将他们大部分的个人净资产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公司的法人财产权与股东权是法学、经济学界颇有争议并涉及公司本质的问题。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公司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明确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和股东权,理顺股东与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对改制企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公司法人财产权和股东权的定性问题法人财产权作为一个概念,是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的,该《决定》中规定“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财务信息质量问题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财务信息质量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产权关系混乱,内部人(指独立于股东或投资者(外部人)的经理人员掌握了企业实际控制权,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内部各方面联手谋取各自的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使所有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投资者分为股东与债权人两类。在现代经济系统与法律系统之下,两类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处于完全不同的机制之下,进而决定了其报酬率的要求与实现不同。债权人的报酬率要求以利率的方式在借贷契约中予以明确,并具有法律效应,对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产生直接的约束。而股东的报酬率却难以用法律约束的形式予以明示,因为股东是企业剩余收益的所有者,  相似文献   

15.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作为核心,上承投资者,由股东选出并对股东负责;下接经理层,任免高级管理人员并承担公司的战略管理职能。董事会作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重要纽带,若不能较好地实现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应有的作用,则对中小股东利益和公司的长期发展危害甚大。  相似文献   

16.
李秋歌 《财会月刊》2008,(12):70-71
2008年3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个人股东取得公司债权债务形式的股份分红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8]267号,以下简称“267号批复”),对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发来的《关于个人股东取得公司债权、债务形式的股份分红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请示》(浙地税发[2007]89号)进行了答复。本文拟对个人股东取得公司债权、债务形式的股份分红所涉及的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及营业税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障碍分析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世纪㈨年代开始,国外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股东行为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运作过程中已经逐渐被认可,并取得成效。我国证券市场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结泉,这为机构投资者“补位”成为新的股权制衡力量提供了机遇。公司治理在机构投资者介入过程中能否获得实质性的进展,机构投资者在改善我国现阶段公司治理及规范证券市场中能否起到积极股东行为的作用,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公司治理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如何采取措施应对以达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财务行为的目的,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中,“股东利益至上”这一逻辑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几乎世界各国的公司法都认定,股东是公司唯一的所有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论是经营者的选拔任用,还是公司重大经营策略的制定,股东都具有最终决策权。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就是如何解决好股东与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如何激励经理人为了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如何制约经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9.
正《财务与会计》2013年第10期刊登了《个人投资者收购企业原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的税务与会计处理》一文,笔者对文中案例分析部分的论述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与原文作者商榷。一、H公司原股东甲企业和原股东乙个人转让股权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需待商榷原文案例分析如下:H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原股东甲企业占85%股份,原出资额为2 550万元;原股东乙个人占15%股份,原出资额为450万元。  相似文献   

20.
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企业法人,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形式,也是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发展模式。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是公司资产的最终所有人,股东投资于公司的目的在于盈利。现代社会的公司运作管理模式是以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基础的,这就使股东作为投资者日益远离公司的经营管理,使股东与公司相互之间会产生某种以利益为核心的博弈与猜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维度,真正实现股东知情权,落实股东作为投资者和公司资产最终所有人所享有的相关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共赢,创造公司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