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考察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与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关系。设置有关假设的两个考察变量和八个控制变量。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揭示了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因素对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的影响,并对考察变量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2.
吕敏蓉 《财会通讯》2011,(4):107-109,117
本文以2007年至2008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和事务所对非标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差、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及上年收到非标审计意见是上市公司本年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正向影响因素;设置了审计委员会可以减少非标审计意见;事务所规模对非标审计意见没有显著影响;审计费用率对非标审计意见有正向显著影响,审计费用率越高,越容易收到非标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7年至2008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和事务所对非标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差、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及上年收到非标审计意见是上市公司本年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正向影响因素;设置了审计委员会可以减少非标审计意见;事务所规模对非标审计意见没有显著影响;审计费用率对非标审计意见有正向显著影响,审计费用率越高,越容易收到非标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4.
王铁萍  田云玲  姜豪杰 《价值工程》2007,26(12):100-102
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设置了两个考察变量和十一个控制变量,检验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与审计质量成反比的假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09年至2011年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是否普遍采用关联交易作为盈余管理手段、不同公司特征下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在不同的公司特征下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被ST上市公司较未被ST上市公司、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较没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较第一大股东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均会强化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东北三省2006-2008年深沪两市披露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变量综合成几个主成分,得出关联交易综合得分变量RPT;继而以RPT为因变量对文中提出的三个理论假设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公司规模、净利润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关联交易综合度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需要对上市公司及大股东的行为加强监管,尤其是需要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进行监管和抑制.根据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年报出具的审计报告,分析了大股东欠款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欠款的成因,并提出了抑制大股东欠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郭倩  黎尧 《财会通讯》2014,(9):71-74
本文以2008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并根据终极控制股东的产权性质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考察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间大股东资金占用与企业财务风险的关系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越大,企业财务风险越严重;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控股股东的存在会抑制财务风险与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3年东北三省上市公司年报,对东北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东北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严重不足,非市场化因素对企业影响巨大。第一大股东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公司与相对控股公司相比,存在着绩效好而薪酬低的独特现象。东北三省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的治理结构急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中具有绝对控股比例的大股东虽然有所减少,但具有相对控制权的控股股东反而增多。本文以2009年沪深证券交易所15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较股权分散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中具有绝对控股比例的大股东虽然有所减少,但具有相对控制权的控股股东反而增多。本文以2009年沪深证券交易所15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较股权分散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大股东控制的现象在很多国家都普遍存在,中小股东的权益由于不能参与选择会计师而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对高审计质量需求的缺失也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现象对审计质量到底是正的还是负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现象普遍,其中大股东性质为国有性质的比例较高。当大股东为国有性质时,事务所更容易为企业出具标准的审计意见,而导致较低的审计质量。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导致较低的审计质量,容易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3.
胡定杰 《财会通讯》2021,(15):70-74,84
本文以2014—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这一行为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股权质押会显著增加企业风险;进一步引入企业产权性质和质押股份性质两个解释变量,检验产权性质不同和质押股份不同的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风险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国有控股或国有背景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风险具有更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对于限售股,当质押股份为流通股时,企业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4.
在三一重工的带头下,一共有84家上市公司大股东作出了追加承诺延长解禁限售股锁定期的公告.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探寻影响大股东追加承诺延长解禁限售股锁定期的因素,发现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是否追加承诺延长解禁限售股的锁定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是公司规模大小与股权激励;具有显著负面影响的因素是公司属St类公司、行业性质以及对绝对控股的偏离程度.  相似文献   

15.
多个大股东并存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明泉  丁锋  谢睿 《会计之友》2021,(15):17-23
研究多个大股东并存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对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完善公司内部股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标准部分调整模型为基础,利用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并存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并存显著促进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处于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地区的公司,多个大股东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这也间接证明了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产生的监督作用.将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多个大股东这一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相联系,不仅拓展了多个大股东对公司治理影响的认识,而且丰富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  相似文献   

16.
审计意见与大股东控制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2005年1235家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模型实证审计意见与大股东控制力的关系.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大股东控制力正相关,与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ST公司、重亏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本文政策建议为:限制金字塔多层和交叉多重持股;实行国有股缩股和累退投票制度;规定更合理的股东大会决议的最低股权数;审计师应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会降低资产负债率,控股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会提高资产负债率,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同时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和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通过对2007年和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资产负债率没有显著影响;股权性质对资产负债率、留存比率、负债结构有影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比率最高,自然人控股企业留存比率最高、资产负债率最低。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非控股大股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非控股大股东可以降低企业违规的可能性和违规频次,支持了治理观.进一步分析中,对非控股大股东治理方式进行检验,发现非控股大股东不仅能通过积极发声的方式,也能通过退出威胁方式抑制企业的违规行为;区分违规类型异质性发现,非控股大股东主要抑制了企业中信息披露和公司经营类的违规行为;区分企业类型异质性发现,相比在国有企业中,非控股大股东在非国有企业中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治理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研究非控股大股东如何发挥治理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量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被曝光,使用案例分析这种行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拥有上市公司绝对控制权的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关联交易、提供违规担保等手段掏空上市公司.文章以?STYH的大股东YH天成集团对上市公司掏空行为为例,分析YH天成集团作为大股东?STYH所使用的掏空手段及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最后为如何...  相似文献   

20.
以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年报监管问询对审计师定价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年报监管问询通过增加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可信度和威胁程度,提高了审计费用,即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发挥了中介效应。从问询函特征来看,被问询次数越多以及公司回函越详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中介效应越显著。进一步从内外部监督视角来看,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中介效应在选择不具有行业专长事务所以及董事会独立性低的上市公司中更显著。拓展性研究发现,审计费用的增加是因为购买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而并不是因为审计意见购买。上述结论丰富了年报监管问询在公司治理层面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和审计费用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