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国新一轮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近十几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提出在吸引外国大型企业的同时,应注意外资优质中小企业的引资工作。通过以营利性为目的的第三方管理公司为桥梁、以政府支持为后盾,积极吸引外资优质中小企业来华投资、大力推进中、外中小企业战略联盟,力促外资优质中小企业来华投资成功,使之成为提高我国外资质量,推动我国新一轮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此后,我国先后制定了一些积极鼓励外商来华投资的优惠政策。我国引进的外资不断增加,尤其是1992年年初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外商来华投资尤其踊跃。据不完全统计,该年前10个月引进的外资数量超过了过去13年引进的外资总额。应当指出,外商来华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  相似文献   

3.
外商投资对发展我国民族工业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七十年代末,我国决定引进外资加快国内经济建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商来华投资迅猛发展。截止1996年底,已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83万多个,协议外资金额4690多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50多亿美元。如此多的外资涌入国内,在促进...  相似文献   

4.
李春林 《国际贸易问题》1999,(2):50-52,F003
国际直接投资对私人投资者来说是一种风险性的活动,自然险、政治险、商业险等是其中较常见的风险。然而,近年来由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外资政策和法律的大调整,国际直接投资的风险性大大降低,但在外商来华以技术出资合营时却有技术出资特殊风险。其特殊性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资本弱化——国际避税的焦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弱化已成为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国际税收领域的重要课题,许多发达国家都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反避税措施。我国加入WTO以后,外商来华投资企业日益增多,资本弱化避税问题日加显现,我国应从选用固定比率法、制定适合的债务/股本比率及关联方认定标准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6.
《商》2015,(3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来华投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人口红利"却开始逐步消失,导致劳动力的成本不断攀升。再加之近些年来国内物价的不断上涨,原材料成本也显著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外商来华投资的积极性。尤其是自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经济逐步开始下滑,极大地削弱了外资企业对外投资的能力。于是,部分外资开始选择撤离中国,要么将资本回流至母国,要么迁移至新兴经济体国家。外资的撤离虽然能为国内同类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其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外资法与公司法注册资本不同缴资规定的分析,评估了外资法认缴资本制在新建式和并购式外商投资中的利弊,指出外商投资应当按公司法实行实缴资本制,外资法与公司法的不同规定按从新兼有条件从旧原则解决,最终应取消外资法缴资的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8.
魏浩 《财贸研究》2002,13(5):90-92
我国通过外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来华投资,无可否认,外资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却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失业问题、产业问题、技术问题、市场结构四个方面来分析外资优惠政策对国家经济安全的不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外资优惠政策的动态调整以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回归模型,从行业、城市和因果关系三个层面定量分析了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最后得出结论:FDI(外商直接投资)能通过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而促进浙江省经济增长。因此,今后相关外资政策的制定不应该只一味强调引入外资的数量,而必须从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诸种因素出发,充分发挥外资对当地内资企业的辐射作用以促进浙江省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政府引进来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持续扩大。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它利用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的机遇,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有效地引入外资。随着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加上巨大的市场潜力,上海市利用外资的规模逐步扩大。2005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到68.50亿美元,同2004年相比增长4.7%,2006年,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1.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  相似文献   

11.
《四川物价》2010,(2):26-27
阅读:《21世纪经济报道》不久前发表社评说,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利用外资五项重点工作,强调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这在一定程度是出于对周边国家地区调整外资引入政策后的应对措施,以期保持本国低成本的投资环境的优势。在当前国际资本流动陷入窘境,同时国内部分外资抽逃的不利局面下,是稳定资本结构中外资占比的必要措施。但鉴于此前国内过于关注外资引入数量,同时忽视其利用效率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国际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陕西省为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陕西省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情况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陕西省扩大引资充分利用外资的建议。本文认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陕西省资金的不足,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同时跨国公司及外商的投资在资本和就业方面存在着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投资环境日趋完善,良好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管理机制,吸引了大批外商来我国投资。合资、独资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新的生力军。可是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外资的投资比例、验资问题、投资方式等,这些问题在投资时要解决好,如果解决不当,不仅会影响投资双方的积极性,也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我们从多年的外资企业资本管理的实践中体会到,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要注意如下几点问题:一、注意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要符合规定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外资企业验资时,首先依照国家…  相似文献   

14.
大量的外商来华投资,不但弥补了国内资金不足,提高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而且增加了出口创汇和国家税收,扩大了劳动就业,同时促进了我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我国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法制还不健全,特别是外资立法不够完善,加上政策导向偏差和引资经验不足,我国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5.
对外开放14年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外资投向不合理;项目规模不大,技术层次不高;外资地区分布不衡;外商投资逾期不到位,变相抽回资本;部分外商企业亏损严重;以及逃税、避税等问题。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5项对策建议,亦能进一步扩大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促进外商投资企业顺利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完善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法律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完善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法律制度厦门大学张春林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学术界对我国要不要、可不可能发展海外直接投资一直争论不休,实践中我国也一直把引进外资作为利用外资的重中之重,由此导致我国的外资立法偏重于对外商来华投资的规范而轻视了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管...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对开放开发浦东的坚定态度,使昔日远东大都市上海备受国际资本和海外投资者的注目。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8551个,吸引协议外资175.5亿美元。今年以来,尽管因年初我国实行新税制等原因,一些外商对投资大陆表现出观望态度,但上海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今年1-5月新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达1612个,七成多为工业性投资项目,协议吸收外资38.52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4%及一成多。其中的日本企业投资项目191个,新加坡企业投资项目647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五成半和一倍。  相似文献   

18.
《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外资并购的实施是资本市场实施结构性调整的战略举措 ,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将给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投资者以及整个资本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国际资本流动视角分析了外国资本流对我国国内储蓄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在短期内外国资本流对国内储蓄具有“挤入效应”,而长期则具有“挤出效应”。同时,结合我国储蓄与外国资本流入关系的动态变化,认为我国在引入外资过程中,更应注重对外资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跨期资本流入的最优调整。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ESP范式,并对其进行拓展,分析东道国因素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将影响外资决策的因素分为E,S,P三类,每一类。选择4个关键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外商在华投资地域分布不平衡的现状,建立数学模型解释该原因产生的可能性。并通过运用数据资料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