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驰 《人力资源》2008,(10):70-74
劳动报酬即是劳动者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是用人单位的成本支出,直接关系着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时时反映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对立关系。一直以来,因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屡见不鲜。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和《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的进一步修改,关于工资纠纷的争议处理出现了部分变化。因此本期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对劳动报酬界定、约定、支付、履行方式以及扣减、拖欠、经济补偿等关键点做出分析,为企业减少工资纠纷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
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完成了一定工作任务,就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的权利。但目前在我国,由于资强劳弱等原因,用人单位利用其强势地位,违法克扣、拖欠劳动者薪酬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严重地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鉴于此,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国内外劳动者工资权益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针对我国欠薪的现状,对欠薪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欠薪问题的可行性措施,以期为完善我国劳动者薪酬支付保障机制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一、相关概念 工资,从形式上看,是指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国际劳工组织《1949年保护工资公约》中指出了工资的含义:由一位雇主对一位受雇者,为其已经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工作或已提供和将要提供的服务,可以货币结算并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予以确定而凭书面或口头雇用合同支付的报酬或收入。简单来说,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4.
鲁劳社函〔2006〕387号各市劳动保障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企业: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劳动保障部21号令)、《山东省企业工资支付规定》(省政府188号令)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对最低工资执行中的几个具体政策问题进一步明确,请遵照执行。一、最低工资标准是少数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降,确无正常工资支付能力的用人单位(连续3个月以上不能正常发放工资的),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劳动报酬。有支付能力的用人单位不得将最低工资作为正常的工资支付标准。二、用人单位需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的,应履行必要的民主程序并事先报同级劳动保障行政…  相似文献   

5.
工资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的劳动报酬,是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劳动生活的基本保障。按时支付劳动工资既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又是合同义务。《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月支付劳动工资,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的工资。  相似文献   

6.
《宪法》赋予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政府为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有效行使,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建立了一系列包括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因事休在内的休息休假法律制度体系.但是,法律仅对带薪年休假的适用范围、标准、程序以及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条件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规制,未能明确带薪年休假的性质,特别是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性质.这导致在处理关于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劳动争议案件时,因“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法律性质认定存在较大争议而出现各地裁审尺度不统一的现象.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性质将直接影响仲裁时效以及劳动者是否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经济补偿的问题,甚至影响终局裁决的范围.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和带薪年休假性质最终探讨、得出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障劳动者工资权的实现,《劳动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了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行为必须遵循货币支付、直接支付、全额支付、定期支付、优先支付等规则,  相似文献   

8.
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依法组织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公休日进行工作,或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即在加班或加点的情况下,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发放给劳动者的工资,称加班加点工资。我国《劳动法》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相似文献   

9.
休息休假权是劳动者应当平等享有的重要权利,有关职工在各种假期的工资支付问题是企业工资政策咨询的热点之一。随着《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国务院令第  相似文献   

10.
工资集体协商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劳动者争取更多的劳动报酬,而目前来看,工资的决定权主要掌握在用人单位的手里,劳动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企业工会如果想通过集体协商达到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的目的,在充分了解国民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企业、行业的经济状况,细致地关注到劳动者工资收入构成等方面情况的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协商谈判技巧,从而作出有理有据的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劳动部为配合《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充分保障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特制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相似文献   

12.
加班加点工资引发的劳资纠纷已成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发生劳动争议的主要内容。《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强化了足额支付加班费、劳动报酬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并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报酬的特别时效。但在实践处理中,因各地的具体规定和实际作法不统一,仲裁和法院部门掌握的尺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加班加点的概念以及加班加点的时间确认和加班加点工资的科学计算进行重新剖析,从根本上妥善处理好此类劳动争议和纠纷。  相似文献   

13.
各市地劳动(劳动人事)局,省直有关部门:现将劳动部《关于印发〈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89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一、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的规定(暂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按现行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标准工资(基本工资)、年功工资、各种形式发放的奖金及国家、省规定发放的各种津(补)贴。用人单位发给劳动者的实物,通过补贴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收入不做为工资组成部分。二、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在工资报酬方面明确以下内容:1.劳动者应执行的工资制度,标准工资(基本工资)等级、工资额;2.按照国家、省规定的各项津(补)贴;  相似文献   

14.
一、事实劳动关系与"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链接: 第五条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15.
一、相关概念 工资,从形式上看,是指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国际劳工组织<1949年保护工资公约>中指出了工资的含义:由一位雇主对一位受雇者,为其已经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工作或已提供和将要提供的服务,可以货币结算并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予以确定而凭书面或口头雇用合同支付的报酬或收入.简单来说,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这种协议,劳动者加入到用人单位,担任一定职务或从事一定工作,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分配劳动者工作岗位,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劳动合同制度是劳动法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制度,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金救济费、计划生育补贴等; (2)劳动保护方面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  相似文献   

18.
丁田 《价值工程》1993,(5):14-15
<正> 工资是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反映了是否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也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积极性。例如,煤矿企业采掘一线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不高,职工队伍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资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本文着重从价值工程的角度,分析煤矿企业地面、井下辅助、采掘三类人员工资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合理比例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日前颁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职工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职工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由于实践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工作天数不足一个月的工资支付计算方法一般采取加法和减法两种方式,虽然该通知对日工资和小时工资的计算办法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其工资支付的计算方法尚未统一,计算方法不同易造成劳动者工资水平差异,并引发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