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尝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与"非遗"艺术特色与文创产品如何结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索文化创意产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兴传播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简要阐述了"老字号"川菜文化遗产相关研究现状,强调了"老字号"川菜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从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工作方案、课题特色和创新之处等五个方面构建"老字号"川菜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框架,为科学保护"老字号"川菜文化遗产、持续传承"老字号"川菜文化遗产、实现合理利用、科学发展、永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潮汕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蕴深厚,拥有潮剧、潮绣、潮州木雕、潮州陶瓷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多项,另外还有品类繁多的省市级非遗。本项目围绕潮汕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通过研究新媒体背景下潮汕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发展现状,基于对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基础上,充分开发其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推动其传承与发展,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4.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旅游的发展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冲击。研究、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通过旅游开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是大众旅游时代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研究白族三道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变迁与传承,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景宁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数字化保护,通过数据库建设、数字化应用和大数据分析,以数字动画创作和虚拟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对景宁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与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十三五"规划中第六十七章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传统戏曲。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扶持民间文化社团组织发展。中央再次以政策的高度明确提出保护"非遗"的决心。"非遗"文化属于公共文化,我国公共文化隶属于是国家的教育部门、文化机构等机构,这就决定了"非遗"的发展和保护必须依靠政府机构作为其保护的主体,而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政府如何在新形势下对于"非遗"保护起到职能和作用则是文章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北京商业》2009,(3):4-7
商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发展和传承是综合的生态场多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人类知识技艺的商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单纯依靠知识技艺的保存和传承是远远不够的。商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保护和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对人才的保护政策,而应分析影响商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各种因素,从整体上考虑。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9,(15)
社会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需要借助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优势,来提高湖湘的文化品牌,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高校作为知识与时代的先锋,应承担对其的传承保护责任,通过严谨的课堂教学体系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加以保护和传承,使民族文化得以更好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包括文化实体的保护,也应包括文化空间的保护.文化空间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延续的文化"土壤",强调对文化空间的保护,有利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完整性.本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提出了相应的分级保护策略,以期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并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0.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先进文化发展新的生命力,是摆在所有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陕西省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保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充分了解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弄清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找出重新发展富平县非物质文化的一些对策和措施,真正实现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非遗保护为热点的社会趋势,并结合"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展开的调查研究。此次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当地的文化市场。通过进行手工制作,结合书面和亲身实践,切实体验非遗的内在力量,感受精神冲击。深入挖掘非遗保护重建改造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将新鲜的时代"血液"融入非遗文化之中,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以此实现非遗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反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连带式效应。打造非遗文化的"活态"继承和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振兴,最后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2.
朱义华 《中国市场》2013,(36):37-38
吴歌是吴语文学、吴声歌曲与吴地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兼口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于一身,融文学性与音乐性于一体。这种特性使得吴歌既具静态的人文研究价值,更具动态的艺术欣赏与社会服务功能,也因此赋予了人们更多认识鉴赏、保护传承吴歌的维度,如文化遗产、民俗文学、地域音乐、吴文化学与译介学等。这些维度的切入,尤其是跨文化译介视角的切入,既有利于实现吴歌的在世界范围内的保护与传承,也可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20,(3)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性,是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加之市场主导政府助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势头迅猛,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之一的西北地区,拥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同时在此番转型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保护好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本文将从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及特色入手,以其品牌构建为主线,探究品牌构建过程中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郑丹 《江苏商论》2013,(6):18-19,26
被国家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无锡惠山泥人在先后采取了抢救性保护、传承人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等多方面的保护措施后,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惠山泥人在生产性保护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并通过对国内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案列的比较与借鉴,提出惠山泥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性保护与传承中的发展路径: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及时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确保传承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让惠山泥人找到当代定位。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5,(3)
在文化全球化和产业化的大背景下,为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创新和发展,提高地方的文化产业化进程,必须探索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科学模式和途径。文章提出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多种形式融合、政府支持引导与个体保护相结合、保护传承与创新经营相结合等方式,提高文化产业化升级,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承德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作为较早有人类居住和较早从事农业、畜牧业的苏南地区,存在许多景观类农业文化遗产。对其开发与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保留生态农业景观,传承高价值传统知识和文化活动。然而过度的开发会适得其反。本文将重点识别苏南地区景观类农业文化遗产开发风险,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建立开发风险的多级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无锡雪浪山茶园为例,为雪浪山茶园农业文化遗产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风险警示。同时,根据评价结果,从农业文化遗产自身的保护与传承角度出发,结合市场需求,建立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何保护与传承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使命,本文特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分析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共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吉林省在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促进了吉林省文化根脉的传承和弘扬,同时对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分析吉林省非遗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是创意生存之路,具体阐述了三点建议。必须从吉林省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使吉林省非遗保护工作与旅游事业都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保持非物质文化的活态性特征,只有传承主体(社群)的实质性参与,才能实现其生命的价值。只有正确理解保护与开发的内涵,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让其焕发生机,璀璨盛开。  相似文献   

20.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文化遗产”习惯统称为“传统文化”,对“物质文化遗产”多称为“文物古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为“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或“传统习俗”等。近年来,国际社会对这类概念的逐渐规范,我国也于2005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对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保护等做了进一步的明确。随着这些工作的开展,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在全社会得到逐步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涵盖的面非常广,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本文以泰山东岳庙会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就加强档案管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途径,谈一些浅显的认识。一、档案管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必要性(一)泰山东岳庙会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时间、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按照这一概念,泰山东岳庙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