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沙俐 《中外企业家》2014,(1):266-267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古希腊城邦的“中产阶级”政体,是建立在其所推崇的“中产阶级”的理性、中庸等品行观念基础之上的,而实际上,亚氏的“中产阶级”政体观念具有极强的阶级性,该理念与当今中国的“中产阶级”实非同一概念。然而,亚氏对于由中产阶级所领导的善治下的教育制度构想,不仅代表着古希腊教育发展史上的最高成就,且与当下中国的教育现状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2.
郭爽 《活力》2006,(4):129-129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形成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接班人,争取赢得未来,争得未来社会席位的主要能力武器。是基础教育中必须重视的一大环节。体育是德、智、体三育中的一大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由于受以技术教学为主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往往为突出技术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和培养,造成体育教学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和失调发展。缩小了体育教育本职功能的内涵,片面地突出了体育的特性而忽视了教育的特性,使体育教育不同程度地走向了误区。笔者认为,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认识体育教育的内涵,其中应重视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为此,本文对此聊作拾零,以供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学是人进行系统体育锻炼和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最后一站,有其特殊性,大学生们对自己的体育课成绩关注度颇高,如何使高校体育课成绩的评价成为学生“珍爱生命、走向卓越”的有力撬棒?论文从生命发展视角出发,阐明了高校体育课成绩的评价应摒弃以往的“惯习性评价”方式,真正尊重学生生命体的存在,大胆改革,从而达到体育教育之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颜蕾 《活力》2006,(2):133-133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作为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的体育课,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仍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并不喜欢上体育课,特别是女生,她们来上体育课在很大程度上是处于无奈,“教者发令,学者响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有的甚至找出种种理由请假或逃课。现有文献研究表明,高校女生厌学体育课的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意识;生理、心理因素;社会和家庭因素;体育教师素质;教学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沈启军 《民营科技》2010,(11):164-165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高校体育是为实施终身体育打基础的最重要的阶段,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一定要围绕着"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这一宗旨进行改革。现以终身体育理论的提出、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为基础,着重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对终身体育的影响:重视选项课程,取消基础课程;重视个体差异,学会以人为本;重视导向功能,培养积极分子;重视全程教育,加强课外环节。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做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改革之一,“双证书”建设越来越被各高校所重视,本为就高职院校“双证书”建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7.
顾兰娣 《活力》2005,(5):202-202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执行者。本文阐述了学校体育部建设要从人的认识、人的素质提高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体育教师工作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从而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实至实处。  相似文献   

8.
谭琴 《东方企业家》2005,(1):114-115
“改变才是永恒.”曾经在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任职六年,如今身为道康宁亚洲区总裁的杜嘉伟(lan Thackwray)引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话.强调道康宁对变革的重视。很难相信这家1943年诞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始终以有机硅为主要产品的传统企业.却以创新作为公司文化。  相似文献   

9.
闻实 《成功之路》2012,(5):47-48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古希腊哲学家与教育家,被誉为“淡泊名利而勇敢地追求真理的人”,被视为全希腊最有智慧的人。然而,他自称“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并告诫弟子们,“我们必须自觉自己的无知”。这话耐人体味。  相似文献   

10.
体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是促进人健康成长成材的主要手段。人的良好体育思想和体育行为是从学习中习得。加强体育本质教育、功能价值教育、技能技法教育,建构殷实体育思想,是促进体育习惯养成和终身体育行为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琼 《民营科技》2009,(3):47-47,49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一直是以课程为中心而构建的,它主要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来实现与完成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以课程为中心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强调课程的“中心环节”、“基本途径”的作用,因而在课程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已初步建立了较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然而,该教学模式却使课外体育发展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要的标准更高了,社会不仅需要各种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人才的个人身体素养也有要求,因此,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要能够重视体育教育和体育管理工作,认真解决体育教育中的问题,实现有效的体育管理策略,促进体育教育效率的不断提升,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打下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了高职体育管理工作现状,提出了促进体育管理工作发展的策略,对于实现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树军 《活力》2005,(3):49-49,68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的逻辑起点是人,最终也回归为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而人,不仅是理智之物,也是情感之物,教学过程应是“人——人”之间信息传递增长、情感交流发展的过程。然而审视当前课堂教学的状况,我们发现情感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情感教育意识淡漠、目标模糊,教育教学的方式缺乏“人情味”,压制或摧残学生情感的教学行为时有发生,由此而造成的悲剧也不鲜见。究其原因,正如我国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所说,“这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它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相似文献   

15.
孙亚君 《活力》2010,(20):110-110
人的自主自由问题历来是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不同时代的研究者,对自由含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种理解的差异,源于他们对“人是什么”的不同理解。古希腊哲学将人视为社会动物、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就曾持“人是政治动物”的观点,基于这样的理解,西方古典哲学中所讲的人的自由多指社会政治自由。到了近代,人则主要被视为理性动物,因此近代哲学所讲的自由除政治自由外,着重强调人的理性自由、意志自由。马克思哲学扬弃了对人的抽象片面的理解.赋予自由以丰富的内涵。他认为人正是在实践创造活动中确证着自己为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自由说到底就是实践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闫光 《活力》2014,(22):75-75
所谓人本化教育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对员工加以教育及管理。顾名思义,“以人为本”则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与管理,并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要地位,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及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掘人的潜能。对于政工而言,则是以谋求员工的全面及自由发展而努力,为满足员工发展需求,促进单位发展。下面首先对单位政工工作现状加以分析,然后重点政工中的人本化教育与管理策略,以望对后期的政工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邱创琳 《活力》2010,(2):13-13
本文通过对引发技工学校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技工学校要通过抓好学生“三基”教育,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卫生保健意识,全面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等途径来加强学生体育安全教育,使学生通过安全、有效的体育锻炼得以终身健康地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8.
宣锋 《企业经济》2003,(3):122-123
成年人依然记得,中国卡通曾让世界瞩目。“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葫芦兄弟”、“宝葫芦的秘密”等优秀作品一直让人难以忘怀。然而今天,中国的卡通市场却遭受着日、美卡通的大举进攻。探其原因,除了创作本身以外,更为重要的是缺乏有力度的营销推广。影响中国卡通创作的主导思想是,创作主要都是针对低龄的少年儿童。认为少年儿童无法熟练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下,卡通是一种可以采用的辅助性教育工具,所以相对重视卡通的教育功能,使其娱乐性明显不足。近日来,据权威市场调查公司对京、沪、穗三市的两千多名青少年进行了有关…  相似文献   

19.
邢志 《成功之路》2012,(5):21-22
一份资料记载,古希腊德尔斐智慧神庙刻着这样五个大字:“认识你自己”。据说这是一句象征着最高智慧的“阿波岁神谕”,历来被人们所传诵并效法。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经常告诫年轻人要“认识你自己”。  相似文献   

20.
创新扶困助学机制,确保贫困家庭孩子入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券”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1950年提出的旨在促进公立学校竞争的公共教育经费配置方案,由政府向学生(家庭)发放等额的只可用于抵冲学杂费的“教育凭证”,学校则凭收到的“教育凭证”去政府换取教育经费。随着浙江省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保障贫困家庭孩子入学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为了提高资助贫困学生效率,浙江省对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资助尝试实行了“教育券”制度。本主要介绍浙江省实施“教育券”制度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