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IT化:解决产业空洞化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空洞化是指伴随本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产生对国内生产的替代作用,本国制造业的生产下降并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不容否认,如果生产总量基本固定,因对外直接投资而增加的海外生产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国的生产,削弱本国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导致产业空洞化,但对外直接投资并不是必然导致产业空洞化。因为制造业转移之后留下的生产空间可以由其他产业来弥补,特别是对日本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对外直接投资某种意义上恰好给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一定压力,促使日本确立新兴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地位。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产业空洞化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产业空洞化及其成因谭红平(武汉大学)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发展现状“产业空洞化”(Holowing-Out)是指由于海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母国国内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与就业大幅度减少、竞争力下降、结构性失业增加等较严重经济问题的一种经济现象。产业...  相似文献   

3.
根据IMF的统计,2001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384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排在第3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成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80年代制造业大规模向海外转移,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日本国内的危机感,产生了所谓“空洞化”问题。产业空洞化对日本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导致原有企业间关系趋向解体。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在1989年曾达到颠峰,总额为675亿美元。从1990年起,连年递减,1992年减少到341亿美元,近乎高峰时期的一半。1993年,1994年继续大幅度减少。但是,与外国对日本的投资额相比,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要大得多,致使日本国内出现了与产业流向海外出现的“产业空洞化”同样的  相似文献   

5.
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韩国是以外债为主并在初期抵制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金融危机以后,韩国调整了利用外资的政策,由贷款主导型转向直接投资主导型,开始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中国作为利用外资的大国,应借鉴韩国经验,正确处理外国直接投资和外债的关系,利用外资应按产业部门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把利用外资和提高技术水平结合起来,使外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部分国家有关政策韩国1960年,韩国政府为了克服经济困难,促进经济发展,公布了第一个《外资引进促进法》,开始引进外资,其中农业是这一时期产业投向的重点,但这时政策的重点是利用国外贷款,而不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966年,韩国政府公布了新的《外资引进法》,在注重国外借款的同时,开始积极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70年代又出台了一些新的鼓励措施,公布了鼓励外国投资的产业部门,到1978年,韩国废除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免税的特殊优惠待遇,开始有选择地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进入80年代以后,韩国开…  相似文献   

7.
韩国是我国的近邻和重要的贸易伙伴,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后,韩国对华投资迅速增长,2004年韩国在华投资额达到44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直接投资对象国;2004年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近25亿美元,占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44.9%,排在香港、维尔京群岛后,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外国资本来源地.截止2004年底,韩国对华累计投资额达到260亿美元,占中国境内外商投资总额的12.19%.长期以来,韩国在华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投资行业以消费型传统制造业为主、地域分布以东北和环渤海地区为主;近期韩国投资行业和地域发生巨大变化,投资主体中大中型企业明显活跃、投资行业发展对电子、汽车等行业、投资地域沿东部沿海向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韩国在华投资迅猛增加及其新趋势,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相关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尤其是促进大西北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振兴东北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FDI(外商直接投资)在香港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吸引跨国公司对香港的投资,还是香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香港均居于亚洲“四小龙”的前列。香港经济起飞的关键在于巧妙地利用了产业全球化的机会,通过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成功地建立起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出口加工工业,促成了香港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迅速增长。然而,随着制造业的对外转移,香港经济面临“产业空洞化”的威胁。正是由于在新的国际生产体系中未能找到自己明晰的定位,香港当前经济发展低迷,国际竞争力下降。因此,香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是要重振…  相似文献   

9.
FDI(外商直接投资)在香港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吸引跨国公司对香港的投资,还是香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香港均居于亚洲"四小龙"的前列.香港经济起飞的关键在于巧妙地利用了产业全球化的机会,通过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成功地建立起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出口加工工业,促成了香港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迅速增长.然而,随着制造业的对外转移,香港经济面临"产业空洞化"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董蕾 《时代经贸》2011,(12):75-76
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的第一支柱产业,并且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一方面,电子信息企业迅速崛起,其对外直接投资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国内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相当少,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更是空白。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增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直接投资的有效运用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使直接投资成为影响一国国内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力量。在国际投资发展自由化趋势的今天,东道国如何利用不同的外国资本培养本国产业发展;如何利用外资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升级服务;东道国政府应当提供哪些政策指导才能有利于本国产业发展实现这些目标,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又村 《经济师》2013,(4):6-8
"产业空洞化"经常发生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转型中,其实质是在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出现了新产业没有完全填补旧产业留下来的空缺。如果在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三次产业之间的合理过渡,那么就可以防止"产业空洞化"的发生。山西省"产业空洞化"问题,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考虑和规避的重大难题。如何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衔接,关系到产业空洞化问题的解决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实现。所以说,产业空洞化问题就是产业转型问题。山西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工商学院副院长、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名誉副院长容和平对山西产业空洞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山西产业空洞化的成因、特点,提出了规避产业空洞化的对策建议。近日,本刊记者就山西产业空洞化的若干问题,采访了容和平教授。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并购是跨国公司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占领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企业并购案,东道国大多采取防范措施。我国企业面临外国跨国公司并购热潮,政府主管部门也有必要作出战略决策,明确规定禁止并购的产业和企业,并通过立法规范跨国公司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4.
外国直接投资作为一种功能资本,它的首要作用就是在国际间转移技术,这是外国直接投资与国际商业信贷的根本区别之一。从东道国角度来看,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既能弥补本国资本不足,又带来了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因此该种资本流动特别受发展中国家的青睐,本文旨在分析外国直接投资技术转移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今后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及策略选择。l外国直接投资技术转让的基本规律l。回外国直接投资技术转让水平与投资部门的关系按照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的首要条件取决于它和东道国当地企业和其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韩两国的建交,两国的经济关系更为紧密,很多韩国企业来中国投资,使两国的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但是在中国市场,外国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时间短,给韩国的投资者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文在对这些现实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李孝圣 《当代经济》2006,(10):89-90
随着中韩两国的建交,两国的经济关系更为紧密,很多韩国企业来中国投资,使两国的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但是在中国市场,外国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时间短,给韩国的投资者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文在对这些现实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17.
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为国内进口竞争性企业提供了保护,但由于高额的反倾销税会诱使外国企业直接投资,构成对国内竞争企业的威胁。因此,当存在跨越关税壁垒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可能时,国内进口竞争企业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反倾销申诉,以降低外国企业直接投资的可能。外国企业也会在反倾销保护措施实施前采取战略性的出口行为,以化解进口国的贸易保护威胁。国内竞争企业寻求保护的努力与外国企业化解反倾销威胁的博弈过程表明,反倾销保护需求与外国企业直接投资之间存在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韩国与广东经贸往来密切,而京畿道是韩国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中心。本文分析了京畿道与中国(广东)经贸合作现状,重点讨论了京畿道的投资环境、产业园区发展和各种扶持与激励政策,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对中国(广东)企业投资韩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外国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规模的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对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规模以及经济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发现外国直接投资是我国经济规模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规模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可以通过经济规模导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20.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洞化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产业衰退、新兴产业发育迟缓的产业空洞化问题正困扰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文章分析了产业空洞化对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并通过分析该问题的形成机理,揭示出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外部需求变化引起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衰退,通货紧缩、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经济要素流动性差、民间投资主体缺位则导致了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面临外部环境变化的弹性不足。进而针对这些因素,提出通过体制、科技、投融资、市场等方面的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弥补新旧产业衔接的"空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