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城中村改造涉及的利益主体有政府、村民和开发商,其中,以政府和村民的权力和权利博弈最为突出.在围绕着征收补偿数额的整个博弈过程中,文章认为主要包括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博弈、政府价格和村民价格的博弈.政府和村民的实际不合作关系,往往使城中村改造工作难以进行下去.文章从共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包括树立城中村改造的本位理念、重构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界定城中村改造的权利义务在内的对我国目前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2.
西方产权理论对产权概念范畴的界定并不完整,仅仅将其界定为法权上的权利束,忽视了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背后的权力对等关系.这一不清楚的产权概念界定随西方产权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被用于中国国企改革,使得改革中所谓的"产权清晰"成了一个"不清晰"的"清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将产权混同为所有权,把所有权定义为依法享有的对自己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把产权定义为包括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一组权力束权利,二者都是权利束,且没有了差别.这样,建立在混乱的产权范畴基础上的所谓"产权清晰"就是将公有制化为私有制,大肆化公为私,给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带来损失.因此,清晰的产权范畴界定不仅是理论上的需要,也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根据马克思产权理论,本文受"马克思定理"的启示,提出一个科学完整的产权范畴,即产权是权利和权力的矛盾统一体,包括法权属性上的权利和经济属性上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市老旧住宅综合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居民安置、资金来源和业主利益平衡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界定的角度出发,针对北京市旧房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展开分析并从明晰产权关系、界定“公共利益需要”和充分考虑居民权利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闫月岭 《经济师》2008,(3):223-224
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必须明确允许土地产权流转的权利和义务,并对流转给予规范。土地产权制度既包括经济关系,也包括法权关系。但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界定哪些土地是国家的,哪些土地是集体的。国家在征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同时也应一并征收集体土地所有权纸上所设的承包经营权、农地使用权和租赁经营权等他项权利。否则,农地产权的结构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农村改革以来逐步发展形成的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将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5.
从"资源集中功能"和"生活保障功能"转向"经济激励功能"和"(市场)主体培育功能",进而转向"资源配置功能",这是我国集体土地产权模式经济功能的演变路径,它反映了不同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基于制度匹配观点的分析表明:(1)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其实需要不同的制度匹配;(2)未来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必须联动进行。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改造的法律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改造是地方政府在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下掀起的新一轮"征地"狂潮,是地方政府主导的一场针对城中村失地村民最后一片集体土地的利益博弈。地方政府通过城中村改造,剥夺了村级组织最后一片建设用地;通过将村民宅基地无偿"转为"国有,没收了村民最后一片栖身之地;不公平补偿的城中村房屋拆迁改造,侵害了村民私有房产所有权,摧毁了农民自主再就业的工作岗位及其自力更生谋取的穷人福利,特别是违法的改造程序公然践踏了村民的自治权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集体产权的形成、演变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点,界定集体产权的内涵、梳理其发展脉络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界定集体产权内涵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农村集体产权演变历史的梳理后发现:我国农村集体产权经历了构建、强化、变革、创新四个阶段。农村集体产权演变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每一时期的集体与集体产权都有着独特的形式与结构,而国家与集体在相关权力配置中的博弈是构建各阶段集体产权的基础。因此,通过调整国家与集体的权利关系、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而优化农村集体产权结构,应成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产权问题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产权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国家和法律层面到经济层面、由法权到经济权利再到权利由以确立的生产力基础、由唯心到唯物、由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由以逻辑思辨为主到以历史考察为主的转变过程,马克思的产权观本质上是一种批判的唯物主义产权观。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城市形象的提升,关系到城乡关系的协调.然而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对土地产权的争论一直是城中村改造中困扰政府、居民以及开发商的焦点所在.本文试图就城中村的土地产权问题与"城中村"改造进行思考,以期提出较为系统的协调城乡关系的城中村综合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之间的关系是他物权与自物权之间的关系在农地产权关系上的具体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应当是所有权权能分离导致的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本文通过法理分析以及实践运行总结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权利主体之间地位不平等,缺乏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代理主体行为的有效约束;权利之间的权能边界不清晰,存在权利冲突;权利之间的权能配置不合理,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途径缺乏可靠保障。按照他物权与自物权的关系架构,作者提出:规范集体土地所有权代理人的权利,创新家庭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加快法律制度建设,明确权利之间的权能边界;优化权利之间的权能配置,完善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等是理顺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关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土地市场正在规范和完善.本文在分析地价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征收)过程中比较热点的问题:关于农民的土地权利问题和关于国家征收农地的权力问题,进而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定价提出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财政扶持下的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被城市用地所包围的农村土地,进行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圳城中村改造是政府、村居民和开发商的三个主体在博弈中实现利益均衡的过程,通过建立城中村改造的博弈模型,分析在财政扶持城中村改造下三方博弈的均衡,并对深圳城中村改造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有理论对企业合约中人力资本个人产权与人力资本企业产权交易关系的解释值得商榷,因为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被不恰当地分解。该文在明确界定人力资本个人产权和人力资本企业产权内涵的前提下,基于合约理论,针对"资本个人产权分解论"提出了"资本产权转换论"的观点,认为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个人产权并未发生分解,而是转化为人力资本企业产权,以此为前提,人力资本个人所有者获得与其人力资本价值相当的企业权利。文章最后讨论了企业实践中人力资本个人产权与人力资本企业产权之间的主要转换形式。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祥松 《经济经纬》2000,46(4):15-18
马克思产以理论是一个寒带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产权的含义和本质:认为产权是财产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排他性、归属笥的关系或权利,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或经济权利;产权的权能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等一系列权利;产权的权能结构既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分离的;产权具有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特色之一是农村集体土地资本化(简称农地资本化)。中国农地资本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利益分配、要素配置与城乡发展"三维失衡"。"三维失衡"需要"三维联动"突破,即构建土地财政税收化、要素产权(地权)均等化与公共服务(民权)均等化的"三维"联动机制,兼顾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使中国农地资本化走上内外平衡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逻辑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研究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逻辑 ,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完善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本文通过分析认为 ,近年来我国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 ,主要是在体制转型时期不对称、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之下 ,乡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利益调整和再分配的结果 ,是他们相互之间利益矛盾妥协折衷的产物。其中 ,以乡村政府和企业经营者为主导的乡镇企业核心层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和利益分割 ,对于产权改革路径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解决乡镇企业的融资问题和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资本化问题 ,是其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线。基于以上分析 ,文章还探讨了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会不会提高企业效率、产权改革中的经营者持大股问题 ,以及产权改革的深化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改造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当前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在于如何均衡改造参与主体各方利益。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通过分析改造过程中参与主体政府、村民、开发商三方的利益得失,建立城中村改造博弈模型,得出两种战略均衡组合符合博弈均衡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种城中村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集体化曾经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自觉的改造农村社会的尝试。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农村经济似乎有着再次走向集体化的倾向。针对这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该文从乡村再集体化的现实需要出发,从产权角度和组织角度分析了乡村再集体化过程中国家对集体土地权利的限制和集体对土地权利的争取与保护的博弈过程,以及土地以其价值和农民以其劳动参与的组织创新,最后提出了以土地股份合作制和农业园区作为乡村再集体化的实现路径,希望能够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从产权理论尤其是教育产权理论入手,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有关内容,论述了高校在行使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权过程中如何做到权责利相结合的问题。高校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和消费者,需要明确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享有的权利以及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学校在依法行使有关学生受教育权的过程中,应从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出发保护高校学生权益。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旅游与房地产相结合的物业,产权式酒店模式自引入之日起便开始风靡全国。在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及经济繁荣城市从星星之火已发展为燎原之势。然而,由于产权式酒店的各方利益者众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严重,产权式酒店也成为了目前我国不动产投资市场上投资风险最大的产品之一。从博弈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产权式酒店的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策略和博弈行为,提出建立健全担保机制,使其成为开发商的信号传递机制,从而避免了产权式酒店投资领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以推动产权式酒店投资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