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贪污贿赂犯罪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根源,这决定着预防此类犯罪必然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在预防工作中,除要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思想政治、健康人生观、价值观、信仰、法制的宣传教育外,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加强预防立法,强化对各种权力的设置管理和严格监督制约,即通过依法治权来强化对职权的综合治理,使职权沿着健康的、正确的而非异化的、商品化的方向运作和发展,并明确预防工作中的各种权责关系等。本文拟就加强预防贪污贿赂犯罪立法问题作一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商品化。有效预防和遏制质监技术机构检验检测人员职务犯罪,就要认真分析其犯罪成因,突出抓好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三个环节,健全自律、防范和监督三个机制,从而构筑教育扎实、制度规范、监督到位的惩防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谓的"职务犯罪"是对与职务有关的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等行为的概称.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中依照法律、法规、组织章程等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不正确履行职权等违背职责要求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职务犯罪造成国资的流失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犯罪,其实质是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另一种是因为行为人在职务活动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而导致的犯罪.  相似文献   

4.
刘国禹  李恕超 《魅力中国》2009,(36):206-206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基于职务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包括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等。此类犯罪虽为数较少,但其社会危害性极大,严重损坏了国家机关的声誉,破坏了人民群众对国家和政府的信任,影响了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认真研究分析当前职务犯罪的现状及行业分布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职务犯罪主要集中在基建、财务、采购、招生等重点领域,犯罪形式主要表现为贪污、挪用、受贿等,犯罪所涉金额较大,犯罪主体较为集中。从高校重点岗位人员职务犯罪现状、特点入手,对重点岗位人员职务犯罪发案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提出预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贪污贿赂犯罪是一种贪利性犯罪,在目前社会转型时期出现许多新特点。为了预防和打击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文章分析了贪污贿赂犯罪的社会学、经济学和个体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任荣东  许国锋 《魅力中国》2014,(25):284-284
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法律实践中如何界定犯罪主体成了罪与非罪的关键,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结合实践论述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人的认定。  相似文献   

8.
职务犯罪是一种与职务相关的犯罪,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基于法律与经济研究的紧密联系,文章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观点来解读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职务犯罪问题,以期更好地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之机制。  相似文献   

9.
杨涛 《科学决策》2007,(1):57-57
据新华网报道,不久前浙江出台《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用立法手段保障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行之有效的“行贿犯罪档案”制度。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将于2007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规定:检察机关应建立和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国家机关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领域招标时,可向检察机关查询投标人行贿犯罪档案。  相似文献   

10.
张兄来  徐杰  杨兴 《乡镇经济》2010,1(4):110-113
防范职务犯罪人外逃是当前预防、打击职务犯罪的时代要求和重要环节。文章探讨了防范职务犯罪人外逃的具体方法,提出了完善联合机制、加强证件管理,以及创新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出境管理、强化职务权力公开运行机制、健全职务人员的财产监管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曹小金 《老区建设》2010,(10):50-51
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公正”的形势下,有效防范和遏制农村干部的职务犯罪,对稳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秩序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尤为必要。某基层检察院在查办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过程中发现,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产生有四个方面的客观原因,应从改革农村干部任用制度、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对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等方面去预防。  相似文献   

12.
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在近些年呈现出上升趋势。作为具有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在遏制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中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完善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为视角,分别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以期通过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实现减轻和遏制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之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在近些年呈现出上升趋势。作为具有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在遏制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中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完善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为视角,分别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以期通过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实现减轻和遏制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之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在近些年呈现出上升趋势。作为具有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在遏制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中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完善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为视角,分别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以期通过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实现减轻和遏制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之效果。  相似文献   

15.
犯罪的分类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和刑法理论,以犯罪构成理论为基石来划分的.从行为人的主观罪过来看,犯罪可以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从犯罪主体所呈现的特征来看,犯罪可以被分为自然犯和法定犯.根据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的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来划分,我国刑法将所有的犯罪分为十大类.由于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首先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所以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即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有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除了危害行为外,行为之对象、行为之情节、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行为所引起的危险状态也都是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但它们不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只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客观要件内容所呈现的特征来划分,我们可以把犯罪分为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情节犯四种类型.本文拟就从此种分类方法着手,对我国犯罪成立类型作一些阐释,以示与以成立犯罪既遂为标准(通说)而划分的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等犯罪既遂形态类型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6.
<正>一、城市拆迁过程中的职务犯罪之类型1.贪污贿赂型犯罪贪污贿赂型犯罪是职务犯罪的主要类型,在城市拆迁过程中也不例外,表现为拆迁中的公职人员利用公权力进行权力寻租或直接占有公共资金。在司法实践中,有的地方拆迁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虚报拆迁面积,与被拆迁户相互勾连,更有甚者直接伪造拆迁安置补偿协议骗取国家补偿资金,直接占为己有。有的开发商为了获得拆迁用地,向拆迁工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苏州市经管系统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大幅上升,仅上半年就有117件经济类职务犯罪案件,这些案件的犯罪主体,为行贿者大开方便之门,致使国家经济损失严重。经管系统职务犯罪的后果较其他领域的职务犯罪的后果是及其严重的,这是因为经济领域的腐败行为破坏国家政治和法制的统一,引  相似文献   

18.
张煜婷 《发展》2010,(4):26-26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检察机关立案侦察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国有企业的职务犯罪案件逐步凸显出来,且所占比例较大,呈一种趋势化状态存在,已经成为横亘在国企改革之路上的一大障碍,对国企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是我们每一个司法工作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和犯罪;法律失去执行和监督就会成为一纸空文。从近年腐败现象和职务犯罪滋长蔓延的势头看,综合治理职权,加强法律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从建立法治国家的长远目标看,法律监督更是一个必须加强的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高检也提出要“严格执法,狠抓办案,加强监督”。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怎样才能在新形势下完善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笔者提几点初步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2004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赋予了媒体“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使命。近年来,浙江省、郑州市、深圳市、乌鲁木齐市等地方人大通过立法把新闻单位作为监督主体而单独列出,明文规定:“新闻媒体依法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和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情况进行舆论监督。”今年1月1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