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取消农业税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到了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综合改革阶段.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这一改革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不和谐"现象。农村基础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作用,必须采取有效途径振兴我国农村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3.
潘伶俐 《消费导刊》2009,(22):251-251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9亿人口在农村。而目前,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加快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构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颖 《商场现代化》2007,(4):369-370
保护农村消费者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不全、市场秩序混乱、消费者消费知识和维权知识不足、维权成本高、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中国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和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两重目的的见解,认为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调整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使中国西部农村农民从单一终极目标向二重终极目标转变,农民经济活动终极目的的调整,有赖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协调机制的形成。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贫富差别,是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易宏军 《商场现代化》2005,(26):183-184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中国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和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两重目的的见解,认为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调整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使中国西部农村农民从单一终极目标向二重终极目标转变,农民经济活动终极目的的调整,有赖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协调机制的形成.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贫富差别,是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梁霄 《商场现代化》2006,(34):357-358
建立农村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业、农村的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和谐。基于此,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总体要求、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商》2015,(3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通过建设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来保障。本文首先引出了经济法制建设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然后论证了经济法制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必要性,最后给出了几点经济法制建设的重要途径,旨在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经济法制建设提供有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86年开始五年一周期的普法教育以来,我们历经了“一五”、“二五”、“三五”、“四五”四个阶段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目前正处于“五五”普法时期,取得了累累硕果,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取得了明显的普法成效。随着普法的不断深入,我们知道中国农民总数占到人口总数的近70%,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所决定的,所以如何在广大农村地区更好地、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普法宣传教育,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特别是承包经营权,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本文试图从司法实践、完善立法等方面,探讨依法保护农民承包经营权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农村节庆体育运动开展的特点,对农村体育进行实地访谈,对当今农民生活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需求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本文提出如何运用农村体育活动来进一步促进农村和谐的生活、和谐的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道德的基本内涵和功能出发,分析了公民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提升公民道德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产阶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存的阶层,中产阶层的社会功能体现在:对于市场经济秩序行为具有示范功能;对现代社会价值观及社会规范的创建、引导功能;对社会利益矛盾的缓冲功能,因此扩大中产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关键时期,从生态政治的理论视野出发找寻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可能性途径,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生态政治与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应转变发展思路,将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从环境理念上升到生态理念,深化和拓宽和谐社会的建构渠道,同时拓展并加深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与表达体系,构建生态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姜红波 《北方经贸》2009,(9):128-129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我国的城乡发展出现很大差距,环境问题也非常严重,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从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切入分析,提出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构想,通过完善立法,达到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我国加入WTO后,农村流通体制向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农村市场已呈现出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新格局。农村市场迫切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引入现代流通方式来促进农村流通的现代化。用现代流通方式,无疑是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比较严重和突出的问题,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强宏观调控,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缓解社会各阶层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东兴 《现代商业》2007,(20):239-23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比较严重和突出的问题,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强宏观调控,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缓解社会各阶层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魏新强 《商场现代化》2007,(15):384-385
本文在分析我国人力资源概况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取消劳动力就业的户口限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