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经历了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转变为演化经济学“共享心智模型”的过程。认知、制度与环境或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成为诺思近期重点研究对象。诺思的整个理论体系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系。诺思用路径依赖理论解释马克思的上层建筑反作用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张福军 《经济学家》2008,(3):113-118
基于对诺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回应和体制转轨的现实诉求,国内学者尝试构建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并沿四大主线展开:一是系统比较及认知深化;二是原典溯源及寻求依据;三是理论批判及回应诘问;四是理论建构及指引实践。这一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系统地剖析了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的相关命题,但是却忽略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在制度变迁中应有的理论地位,也很少谈及制度变迁的社会价值倾向。因此,原有的理论体系应在一个广义的视角下加以拓展。  相似文献   

3.
论制度变迁理论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
李永升 《当代经济》2009,(15):166-168
以经济学家诺思为代表的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强调了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试图解释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制度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本文回顾了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将其与之前的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做了比较。从而着重论述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是一个开放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以经济学家诺思为代表的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强调了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试图解释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制度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本文回顾了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将其与之前的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做了比较.从而着重论述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是一个开放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诺思认为,制度应当是“被人设计制定的”,把制度看成一种社会规则,即是人们较为普遍使用的关系制度的规定。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是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经历了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转变为演化经济学“共享心智模型”的过程。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揭示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这对于正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凤仪 《经济问题》2007,330(2):7-9
作为制度经济学的两种范式的代表人物,诺思明显受到了马克思的影响,两人的意识形态理论存在着多方面的共识.尽管如此,二者在意识形态的根源与变迁、意识形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意识形态的未来归宿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马克思"生产--产权--意识形态"的分析框架迄今仍是最有说服力的.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改革与重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一、诺思关于认知理论的阐述诺思在研究制度演变问题过程中,出于对理性假定的重新界定,从而开始探索认知科学对制度经济学的影响。诺思认为制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演变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当事人实施的学习、模仿等行为能够促成默示知识的积累,最终加深知识交流程度,改进正式规则,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变化致使制度变迁,而制度的不断变迁就是制度的演变过程。为深刻理解制度的演变过程,诺思等人在假定当事人已经具有某种认知模式的条件下,讨论人的理性决策如何导致制度演变,从而提出了著名的认知模型——共享心智模型。诺思、登佐等人认为,…  相似文献   

9.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制度演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经济绩效的源泉,诺思(Noah)后期(1990)转向了认知科学,重点考察了个体认知心理和行为与制度间的关系,及其对制度变迁的轨迹和经济绩效的影响,逐步提炼出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演化理论,其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诺思(2005)《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新著中。在他的启发下,青木昌彦(Aoki,2001)等人通过一个演进博弈模型把诺思的框架形式化,更明确地解释和证明了诺思所提出的问题;施米德(Schmid,2004)则进一步发展了诺思关于制度演化过程中当事人的认知心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诺思后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现新古典经济学的比较静态分析,无力解决动态制度变迁所面临的一些理论问题,其关键原因在于它忽视了人类社会面临的普遍不确定性及制度的复杂性问题,也缺乏对学习过程及其认知基础的分析。从人类面临的不确定性情况出发,借助认知科学,诺思引入了适应性学习的概念,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制度演化理论。文章欲围绕不确定性、学习与制度演化这根主线,对学术界较少关注的诺思制度演化理论做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经历了从“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诺思逐渐认识到他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差别及路径依赖现象的认知-制度-经济层面的传递机制,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该理论强调了政治过程影响制度选择,制度变迁是一个适应性学习的过程,制度的非效率是历史的常态。  相似文献   

12.
蒋雅文 《经济评论》2004,130(6):73-75,82
谈到新制度主义的国家理论时 ,理论界往往会一概而论 ,但新制度主义内部的分化还是相当明显的 ,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中的国家理论既有共同之处 ,也有不同之处。独树一帜的理论家奥尔森的国家理论与理性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诺思的国家理论都有各自的贡献和不足。经济利益、社会风俗习惯、文化意识等因素对国家起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建标  曹利群 《财经研究》2003,29(10):31-35
诺思的国家悖论被经济学家所熟悉,而他用交易费用分析制度变迁时的悖论却很少被人们所注意。诺思认为交易费用下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制度的变迁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同时,诺思也指出长期中交易费用是在不断增长。这种短期内交易费用的下降和长期内的增长构成诺思的又一悖论一诺思第二悖论。诺思第二悖论不仅仅是诺思的悖论,也是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分析范式的悖论。对制度变迁的分析,我们需要新的选择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凡勃伦和马克思的制度理论都非常丰富。文章从方法论、制度变迁、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解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不难看出,凡勃伦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的制度理论更为全面和丰富,对当前制度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国家起源理论、国家模型、“诺思悖论”、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国家与制度创新、国家与制度变迁的关系等,当前中国政府如何推进制度变迁?首先,要从制度变迁的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发挥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其次,充分发挥国家在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第三,努力克服“诺思悖论”。第四,充分发挥国家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创新离不开制度支持,但现有关于制度影响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基于组织合法性理论,并以静态的制度框架为出发点。从诺思制度变迁理论视角,探讨动态的制度变迁环境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以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审判专门化改革为背景事件,构建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改革所建立的知识产权法院是制度变迁过程中一次典型的制度跃迁,对于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在异质性检验中发现,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显著增加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成果,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在机制检验中发现,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强企业创新意愿,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从诺思制度变迁理论视角解读中国从法制到法治建设的制度变迁过程及其影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研究企业制度理论的独特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有一种偏见,认为马克思没有企业制度理论,其实马克思不仅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制度理论,而且科学地阐述了企业制度的演进规律,马克思研究企业制度从本质出发,联系生产力变化对制度变化的影响,研究了独资企业,合作制企业和股份公司等形式,视角独特,论述深刻,马克思将合作制同股份公司作为并存的企业制度来研究,并且认为,合作制是对旧企业制度的“积极的扬弃”,而股份制是“消极的扬弃”,这是需要重新审视的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18.
正公共问题经济学(第十七版)罗杰·勒罗伊·米勒丹尼尔·K本杰明道格拉斯·C·诺思著39.00元该书由研究制度变迁理论的经济学大师道格拉斯·诺思领衔主笔,用经济理论系统阐述了公共政策。全书就"经济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9.
柯华 《财经研究》2012,(2):134-144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引入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这是传统经济史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正式制度对近代企业的影响和运用交易成本或产权理论分析近代企业制度变迁。文章在诺思产权—国家—意识形态的制度变迁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企业代替国家为制度变迁的主体,重点从意识形态视角进行研究,并通过对荣家企业的案例分析,为近代企业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内在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制度路径依赖理论的发展、逻辑基础和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晓男  刘霄 《当代财经》2007,(7):118-122
诺思(North)开创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为我们理解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或停滞的原因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分析视角.制度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制度变迁存在着自增强或正反馈机制,当它一旦走上某条路径,其既定方向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从而形成对制度变迁轨迹的依赖.本文在梳理制度路径依赖理论的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该理论的逻辑基础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