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建国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目标选择与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运行机制的回顾,1978年以来市场化改革的动因、过程与经济运行机制的绩效分析,阐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意义与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
下岗职工,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并尽快地使其再就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现就此提几点看法和建议。下岗职工及其再就业问题,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负面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公有经济一统天下,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不可能满足社会经济生活中十分复杂多变的种种需要,因而形成了所谓“短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社会各种需要。十多年来,通过各种经济成份和经济形式的共同发展,使我国的经济有了长…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企业为适应现代经济规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则进行的一种企业体制的转变,它是我国整体经济改革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有企业融入世界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这与过去一些行业或企业在经济运行不良和经营不善的条件下被迫下岗分流不同,而是兴企富民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为了实现“九五”计划和十五年远景目标,我国在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上实现两个涉及全局战略的根本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二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企业的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这里不仅有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否依赖本身的管理素质,组织有序化的生产,做到低投入多产出的低成本规模效益,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发达国家,如美  相似文献   

5.
一种经济体制的转型与变革,必然引起与其相应的经济行为方式、经济生活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由于人们的每一种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的指导、审视之下而产生和完成的,所以,在这些变革中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背后,是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 我国社会当前所进行的由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而是由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模式的改变而引起的社会整体结构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一、体制变动的经济效应概述 体制变动效应与一般的政策效应是两回事。一般的政策效应虽然也有扩张性与紧缩性之分,但它是以既定的体制或体制不变为前提。而体制变动效应来自于体制,通过经济主体的选择行为和经济运行过程的变化实现。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程中,体制变动是全方位的。就主要方面讲,价格制度要转变,产权制度要转变,市场组织要转变,企业制度要转变,政府职能要转变。任何层次上的转变都表现为传统计划方式的废弃和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7.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是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加经济效益。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经济活动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桥梁和纽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我国标准化工作是在沿袭前苏联的模式,即计划经济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候,标准化管理体制也必须作相应变革。标准化工作应如何改革,才能适应社…  相似文献   

8.
回顾十几年来宏观调控的基本轨迹,可以看出经济运行带有强烈的政治运行痕迹,宏观调控留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烙印。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虽说不可避免,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经济的一大悲剧。  相似文献   

9.
极少数资产阶级精英鼓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论,其实质是否定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是极其荒谬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经济转轨,是由过去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向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计划经济转轨、由产品(庄院)经济向商品(市场)经济转轨、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其它成份为补充的社会主义混合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10.
吕政 《企业活力》1993,(12):4-7
<正> 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已基本告别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迈进了市场经济的大门。但是,要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难点有待解决,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三大问题。 一、国有企业的自负盈亏问题 1980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做法是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一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1982  相似文献   

11.
张惠 《天津财会》2005,(6):34-3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原来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甚至阻碍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我国在现阶段制定了一系列的整改方案,给企业充分的经营自主权。精减机构、精减人员,是当今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而且必须面临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为了突破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战略部署.区域经济是在一定的空间地域内由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经济运行方式,是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其运行状态,在农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通常把农业增长方式分为两大类,即粗放增长和集约增长.  相似文献   

14.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是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加经济效益,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经济活动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桥梁和纽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就标准化工作重点的转移,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关于标准化工作重点向企业转移市场经济要求标准适用性要强,标准内容要灵活、多样,以满足不同用途、不同层次的需要。我国已往的标准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5.
《企业导报》2004,(5):21-22
我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它的流通能力。能不能加快现代流通的发展,这实际上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经济运行速度、运行的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在我国已基本实现了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经营方式由粗放式的经营转向集约式的经营的两个转变。在完成这两个转变之后,我们国家面临着第三次转变,就是我们国家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从生产主导型的经济转向流通主导型的经济,这是提高国民经济素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在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垄断正在培育中,而政府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将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资源的控制权和调配权让渡给市场,形成的行政垄断已经严重危害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文章主要论述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垄断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过四十多年的积累和建设,我们目前已拥有3.5万亿元的国有资产。它们分布在各级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这些巨额的国有资产是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迅速发展的物资基础,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要素,也是社会价值形成和增长主要来源。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采取了行政配置方式,只重视了资产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张,忽视了资产内在质量的提高和改进,致使国有资产配置和运营效率低下。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国有资产的利用效果,但是由于管理滞后,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尤其是引入市场机制后,在各种经济成份并存和格局中,国有资产价值经常受到侵蚀,各种形式的浪费和流失仍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8.
一、实施待业保险基金审计制度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 待业保险制度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城镇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9.
市场上出售的各种食用鸡,在养殖过程中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各种原因,大量服用药物和生长素,再加上用药的不规范,严重影响了食用鸡的健康营养成份,甚至还造成了药物残留量超标现象。因此,应建立新的养鸡方式,创建良好的养鸡环境,从而保证食用鸡肉质和蛋类的营养成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国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利用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有关理论,逐渐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创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既不能将西方经济学理论模式化,也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