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的两三年中,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国内政策导向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被推到"风口浪尖"。因此,找到产业结构问题的症结所在,将成为河北省今后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经济地理理论为基础,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河北省现阶段产业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发展LED通用照明产业为例对解决河北省产业结构机制的现实问题加以深入探讨。为该省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两三年中,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国内政策导向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被推到"风口浪尖"。因此,找到产业结构问题的症结所在,将成为河北省今后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经济地理理论为基础,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河北省现阶段产业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发展LED通用照明产业为例对解决河北省产业结构机制的现实问题加以深入探讨。为该省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吴婧 《管理观察》2015,(22):77-78
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并购的角度提出了并购重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措施。本文结论将对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青 《企业导报》2012,(20):147-148
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产业结构优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问题。本文从低碳角度对武汉国民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工业能源消耗等入手,分析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情况,并在第二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深入发展和节能减排三个角度上对武汉武汉低碳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上海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需求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导言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导致这种关系变化的因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半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即从供给方面着手的。但是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改革的深入,人们发现应当十分重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问题,需求因素的重要性明显增加了。促使我们从需求面研究这一问题的实际背景是,为适应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戴德颐 《价值工程》2007,26(10):28-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地区间的产业分布比较相似,因而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本研究从区位基尼系数与利润率之间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分析表明,在1987-2000年间所选行业里,绝大多数行业的利润率与区位基尼系数呈负相关关系;最后得出,我国此阶段的行业分布变化总体上是符合利润率规律的。  相似文献   

7.
从金融开放对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复杂影响角度出发,探讨扩大金融开放程度是否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研究发现:(1)金融开放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金融开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金融开放存在一个最佳的限度;(2)在金融开放作用于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技术创新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大力推进金融体系改革,提升我国金融发展质量,进而循序渐进推进金融开放,重视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是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经过国内外学者的长期研究,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角度已较为成熟。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能源约束视角出发,对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进行分析,并将最后的结论与已有的方法模型结果对比分析,验证该角度切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西北五省、自治区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从三次产业结构和时间序列角度,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西北五省省、市、自治区现有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西北地区第二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强,但产业结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亟需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昆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回顾了1978年以来昆明三次产业的结构变迁,指出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昆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回顾了1978年以来昆明三次产业的结构变迁,指出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唐健 《企业导报》2011,(12):116-117
我国现阶段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产业结构的演进日趋合理。低碳经济的提出与流行必然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有较大的影响,甚至改变原有的演进轨道。低碳经济被广泛认为是继工业化和信息化之后改变全球经济的又一场产业革命,而产业结构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关系,成为现阶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昆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回顾了1978年以来昆明三次产业的结构变迁,指出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现状,指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制定恰当的公共政策,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有机衔接。一方面,深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产业创新和升级能力;另一方面,抓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衔接,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无缝对接。从处理好人口、经济和生态关系的角度,提出要改变人口向首都过度聚集现象,就必须完善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提高周边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最后,围绕提升区域产业创新与升级能力、促进人口迁移与区域协同发展、有效疏导首都人口压力等问题讨论了相应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标:探究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空间不平衡特征及其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方法: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高度化两个层面,测度2000~2019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采用Theil指数测度其空间差异,借助二次指派程序(QAP)探究产业结构变迁的空间不平衡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呈现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出“阶梯式”的分布格局,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呈现“核心—边缘”特征。全样本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地区经济差距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分时期考察结果则显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强度逐步提升并超过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分地区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强度不同,东部地区应注重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协调发展,中部地区则应该两者并重,西部地区应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上发力。研究创新:从关系数据视角,应用二次指派程序揭示产业结构变迁的空间不平衡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价值:从产业结构变迁视角为理解地区经济差距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抚州小城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智胜  金亮 《企业经济》2004,(11):142-144
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抚州小城镇的发展及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抚州小城镇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最后针对抚州小城镇的未来建设与发展从指导思想、产业结构调整及小城镇的区域布局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金融开放对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复杂影响角度出发,探讨扩大金融开放程度是否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研究发现:(1)金融开放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金融开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金融开放存在一个最佳的限度;(2)在金融开放作用于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技术创新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大力推进金融体系改革,提升我国金融发展质量,进而循序渐进推进金融开放,重视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变动同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时期以来,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核心的结构形式被许多经济学家所注视,如美国哈佛的大学教授霍利斯·B·钱纳里、库兹涅茨、弗来明、克拉克、赛尔奎因、鲁宾逊等等,由于研究经济问题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在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中,经济增长同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也就成了经济学家最感兴趣的研究论题之一。为此,他们写了大量的经济学著作,库兹涅茨的《投入产出经济学》、钱纳里的《结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着改革开放后中国地区经济不均衡增长的这种格局,围绕着要素投入、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变化等方面从供给、需求和产业结构协调的角度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我国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是政府和企业的共识。美国在上世纪末期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从知识经济的特征角度论述建立科技知识型企业制度的必要性,且对我国建立科技知识型企业制度模式做了探索,从而建议我国建立新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知识型企业作为发展新经济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