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逐渐加强,作为抵补预期损失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意义尤为重要。本文就合理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发挥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财金[2005]49号,以下简称《办法》)印发后,部分金融企业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关于正常类贷款准备金问题《办法》规定,专项准备的计提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收回的可能性合理确定,如果正常类贷款有风险,也可计提专项准备,计提比例可根据其风险状况自主确定。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贷款往往需要担保公司进行担保,而担保公司承保时要求企业提供反担保。反担保准备金如何支付,支付多少?国内外缺乏相关的研究。本文研究了在银行—担保公司—企业合作加政府支持的担保体系中运用反担保的方式,模拟期货盯市制度来设置反担保风险准备金。反担保风险准备金根据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进行动态调整。并基于Merton模型建立反担保模型,当企业经营风险增加时,要求企业增加反担保账户里风险准备金的数额;当企业经营风险减少时,企业可以提取多余的准备金。动态反担保准备金的设置可以控制银行贷后风险,稳固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制度及固定资产准则的规定可计入当期损益,在计算当期利润总额时扣除;但税法的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椐企业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准备、风险准备等)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此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当期及以后各期,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贷款损失准备"核算企业(银行)贷款的减值准备。因此,贷款损失准备的内涵应该是为贷款的减值所做的准备,在贷款发生减值时,对应冲销其减值。但指南中有关贷款减值会计处理的规定,却没能充分体现其真实内涵。为此,本文提出不同于指南规定的新的处理方式,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6.
方瑞峰 《现代商业》2013,(30):204-205
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根据贷款损失程度计提的、用于抵贷款风险的准备金。本文首先介绍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的历史沿革,进而分析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二者间的差异,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西班牙动态拨备机制的协调经验,最后提出我国贷款损失准备监管与会计准则协调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 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按照规定计提八项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规定的目的在于要求所有的企业(上市公司)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更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有利于提高资产的质量、消化潜在的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这对于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财务状况、规范证券市场信息的披露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船舶抵押权制度起源于古代航海冒险事业筹措资金的需要,是船舶所有人取得贷款的一种手段.我国<海商法>第11条规定:"船舶抵押权,是指抵押权人对于抵押人提供的作为债务担保的船舶,在抵押人不履行债务时,可以依法拍卖,从卖得的价款中优先受偿的权利."船舶抵押贷款存在着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管理风险、项目风险、法律风险等风险,但本文仅就船舶抵押贷款的法律风险作一分析,并就该法律风险提出防范意见.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0.
<正>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除应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外,同时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可见,国家对企业资产质量计价的规范性提高了。  相似文献   

11.
林杰 《北方经贸》2015,(3):85-86
财务风险存在于任何一个运营着的企业中.只要企业在运转,只要发生资金的来往就会伴随或大或小的财务风险.对潜在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防范的策略如下:关注政策变化;建立风险防范系统;建立建全风险准备金制度;建立破译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住房置业担保存在经营市场"条块分割"、住房置业担保规模小、收费标准不明确、风险防范措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过热存在市场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高负债经营隐含财务风险,基层银行发放房地产贷款存在操作风险,假按揭已成为个人住房贷款最主要的风险源头.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审查,规避房贷操作风险,防范"假按揭"风险,完善惩戒机制,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完善住房置业担保制度,进一步研究制定房贷保险制度,充分发挥房贷保险的风险分担职能.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颁发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中对"应收帐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以及"委托贷款"八项资产计提坏帐、跌价、减值准备,本文称之为"八项准备金".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会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民 《商场现代化》2007,(16):375-376
商业银行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文章论述了商业银行会计的特点,分析了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及贷款业务核算,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加强信息披露、进行银行准备金制度的改革以及做好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中国银监会决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自2008年1月1日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新准则对我国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准则采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法及组合计提法,改变贷款按五级的简单比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做法.本文探讨如何在新准则下,完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提足拔备,做实利润,促进银行业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1993年颁布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建立商品价准备金制度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企业对库存商品预计可能发生的削价损失从当期销售成本中提取削价准备金,用于弥补商品削价损失。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又明确为“存货跌价准备”。粮食企业应建立存货跌价准备金制度,以正确反映粮食库存价值和盈亏情况。在会计处理上,在资产负债表作为存货的抵减项目。在当前粮食总体上供过于求,敞开收购保护价品种的情况下,粮食的入库成本明显地高于市场价格,除了部分退出保护价的粮油品种外,粮食企业训存粮油普遍存在跌价损失,即使按后进先出法确认销货成本也无法达到顺价销售水平。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论资产减值准备的若干实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必须考虑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属于企业作出的一项会计估计,由于影响资产减值的因素很多,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判断能力,有时还要借助专家的工作。本文就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实务中的一些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税收     
《商业会计》2015,(5):5
金融企业涉农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续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5]3号)和《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9号),决定延续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所得税税前扣除以及金融企业一般贷款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月,银监会在完善"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客户风险统计制度"。新制度实施以来,笔者发现在报送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关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现行规定,银行及同类金融机构应当根据不良贷款情况适当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但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中,如计提比例过高将不当影响当年利润且不当夸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如计提比例过低则扩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根据对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近三年的不良贷款率与拨备覆盖率的比较,笔者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应当适当参考中国农业银行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标准,以适当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计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