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为相关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于这种特点,适当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法两种,风险基础法相对来说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和效率。政府监管部门应当规范风险基础的评价方法,引导企业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基础的方法来评价和审计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2.
刘英 《中国外资》2013,(22):119-120
在企业中,内部有效的控制是保障企业内部相关目标的控制。因此,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评价方法要在保证一定的要求之下的。其中详细评价法以及风险基础法是我国目前企业内部评价的两种方法。而对两种方法的效益以及效率进行比较,风险基础法优与详细评价法。有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风险基础评价法应给予相应的规范和指导,以便要求与引导企业以及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和审计中实施风险基础法。  相似文献   

3.
刘英 《中国外资》2013,(15):269
在企业中,内部有效的控制是保障企业内部相关目标的控制。其中详细评价法以及风险基础法是我国目前企业内部评价的两种方法。而对两种方法的效益以及效率进行比较,风险基础法优于详细评价法。有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风险基础评价法应给予相应的规范和指导,以便要求与引导企业以及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和审计中实施风险基础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也面临很多发展问题,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让企业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该项工作时还要保证工作质量,让控制行之有效。对企业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使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也能让企业更高效地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综合效益,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然后就如何提高其有效性进行研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岳兴超 《理财》2021,(2):71-73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的相关内容,通过对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其有效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及有效性提升的措施,以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研究,转变传统的企业内部管控模式,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蔡鸿轩 《时代金融》2013,(23):123-125
经济市场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梳理,相应提出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方法,认为优化内部控制环境、规范内部控制过程、控制内部控制成本、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是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进行比较,认为风险管理评价法更适合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估。  相似文献   

7.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质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如果保证的水平处于有效内部控制的区间内,则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如果保证的水平低于合理水平,则内部控制是无效的。从风险角度来看,就是评价相关目标的风险在经过内部控制之后是否已经降低到了一个适当的水平,如果已经降到了一个适当的水平,则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反之,则无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了一个有效内部控制系统的一般模板,也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根据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可以选择不同的起点或切入点,使用不同的评价思路和方法。从内部控制评价本身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评价法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9.
李玉敏  文杨虹 《中国外资》2013,(16):105-105
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维护财产安全,合理调配各种有限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保证内部控制始终有效,就需要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不仅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之后要做的事情,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建立过程之中要做的事情。所以,内部控制评价无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还是对建立之后的维护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内部控制的建立以及后续维护中,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寻找改进和提高的机会,使之能够更好的确保相关目标的实现。从目前美国、英国以及其他国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规制来看,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面很容易产生一些概念和观念上的误解和偏差,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存在不够全面和不够客观的认识。本文拟对此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不仅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范合理也具有关键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进而针对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内控有效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杨程 《时代金融》2014,(8X):103-104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不仅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范合理也具有关键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进而针对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内控有效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庄小利 《中国外资》2012,(24):230-231
企业内部控制无疑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控制风险的利器,我国已经颁布了比较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可以参照执行,纵观各企业也都有各自的内部控制制度、措施,但是其效果却不一样。究其原因,差别在执行的有效性上。本文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入手,结合企业管理实际,着重对如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经过多年研究,内部控制评价具备了一定的评价体系,其中关键问题在于评价标准的确定与认定,对内部控制而言,标准不能量化,只能作出定性要求,标准设定如何关系到最终评价结果。本文从一般标准与具体标准两方面予以介绍,并分析目前四种评价方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内部控制的风险性与科学性进行解说。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可以有效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防止公司出现重大财务舞弊和风险,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增加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但是,我国企业时常暴露出因可控风险失效而导致企业资产受损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企业如何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分析当前国内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对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中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入手,试图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采用定性分析法构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判断的基本框架和总方向,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测评模型,以期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曹斐 《财会学习》2020,(13):244-245
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在扩大,对于企业内部的控制也日趋完善。本文是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标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改善措施进行简单概括,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企业逐渐参与到世界市场的竞争中,面对更多的挑战,此外,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些因素使本就处于高风险行业的金融企业变得更加脆弱。除了政府给予其更多的关注,金融企业自身也需要对内部管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我国金融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COSO框架,就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合理应对相关风险,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悦 《财政监督》2014,(9):69-70
自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企业逐渐参与到世界市场的竞争中,面对更多的挑战,此外,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些因素使本就处于高风险行业的金融企业变得更加脆弱。除了政府给予其更多的关注,金融企业自身也需要对内部管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我国金融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COSO框架,就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合理应对相关风险,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内部控制对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概况出发,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认真审视,提出了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些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