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获取大量资料,对福建省农村低保制度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福建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并实行农村低保与其他社会救助相配套的扶持政策,农村低保户除享受农村低保补助外,还享受其他社会补助政策,如学杂费减免、医疗救助减免、年节补助等,群众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保障水平低、分配不均,收入核查难,认知存在误区,评审流程不够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亟需在保障机制、保障水平、评审规范化、制度宣传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它是农村安全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保障的是农村地区最贫困的那部分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旨在消除农村的“绝对贫困”,这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安全度过矛盾多发期的重要保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必要性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燕 《金融经济(湖南)》2010,(9):13-15
完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所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保障水平不平衡、保障对象确定难,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北京市通州区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政策要求,初步健立区、乡镇、村三级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形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互助、临时救济等多层面、多样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看,成效显著。本文拟就如何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提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早在1995年即开展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2005年11月开始全面推行,已成为扶贫济困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经过几年努力,农村低保覆盖人数由2005年的34.8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88.3万人,年均增长45%;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继建立以来,经历了从建立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对于保障城乡贫困群体的生活、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改善民生发挥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获得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救助制度塑造重要时期.本文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对于中国城乡低保制度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北京市城乡低保制度发展个案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从中可以看出新世纪10余年来中国城乡低保制度的发展特征、变动趋势以及未来中国低保制度的社会政策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7.
8.
农村低保制度:政府行为与政策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农村低保在实践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处于不断完善、发展之中,同时反映出政府行为的不足。在农村低保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彼此间会产生行为博弈,而这又会影响农村低保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1.
自2003年国家开展医疗救助试点以来,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根据2011年东北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的调研,结合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本文分析了农村残疾人医疗救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目前,我国农村残疾人医疗救助制度存在救助覆盖范围窄、救助水平低、资金管理不善和制度衔接不到位等问题,医疗救助应该从农村残疾人抓起,扩大医疗救助覆盖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增强救助管理和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借鉴目标群体社会建构理论,从低保人口类型比例角度拓展城市低保救助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低保救助水平受到当地城市低保救助对象中不同类型群体比例的显著影响,低保残疾人和失业人员比例较高的城市,其低保保障标准和人均支出水平相应上升;但低保女性和未成年人比例的增长,与城市低保人均支出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地方城市低保政策设计凸显目标群体差异化救助逻辑、工作伦理和国家辅助性原则等特征。要针对重点人群适度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关注社会救助政策中的儿童和性别视角,建立低保保障标准和人均支出水平的增长联动机制,扎实筑牢低收入人口共同富裕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年至2018年的四次调查数据,考察我国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状况的变迁,并探究扮演兜底减贫角色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发现农村老年多维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34.1%下降到2018年21.3%,总体上有所改善。通过将微观数据与民政部公布的区县层面低保数据相匹配构造工具变量,发现低保救助并没有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多维贫困状态,反而对健康状况和主观感受有负面影响。但是,低保与新农保形成的制度互补显著降低了老年多维贫困的发生率。机制分析表明,低保救助会减少老人的家人陪伴,进而降低老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加了多维贫困发生率。基于此,建议进一步提高低保金水平,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以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殊需求为依据构建多维贫困减贫防贫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着多头管理、法制不全、范围过窄、效率低下、形式混乱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运用负所得税的效率与公平原则、法制原则、形式统一原则和动态监管原则等来改进我国的低保制度。负所得税形式的低保制度,应朝着税制化的方向发展,并分阶段实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改革深化,我国各级财政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体现了公共财政功能的不断强化。为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农村区域以助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有一系列重要举措陆续出台: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农民种粮“直补”并发展到与农机、种籽的综合直补;取消农业税;等等,都是意在促进全面小康进程和解决我国现代化所面临的“三农”难题。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性,也在此过程中日益凸显,而农村社保问题的背景,又联系着城镇社保体系和整体社保制度建设的进展。90年代后,通过财政支出增量的结构调整,财政重点支持了环境保护、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 相似文献
16.
17.
农村新农保与低保如何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会议提出,新农保2009年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年扩大试点,2020年前“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新农保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这标志着我国农民由沿袭几千年的单一的家庭养老,逐步过渡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健康贫困的视角下,认为政府对贫困人口提供医疗救助是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陷阱”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新疆农村地区的健康与贫困的概括,着重从制度的可及性、有效性、稳定性、运行成本四个维度评估了新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并在评估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新疆农村医疗救助事业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