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现在的年轻人产生了很多新的特征,他们的心理需求也与以前的人们有了很大变化。我们设计师要从心理学角度观察和分析年轻人的这些心理需求特点,并考虑怎样设计产品来迎合这些用户的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夏燕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315-315
当今装饰色彩作为人们精神生活享受的一部分被设计师所重视,设计的空间、概念、造型、线条、肌理、灯光等因素上,色彩都伴随其中。在设计中,设计师要全面考虑色彩的象征意义、各类群体的色彩需求和心理倾向,并进行其在公共空间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3.
夏燕 《中国商办工业》2010,(11):315-315
当今装饰色彩作为人们精神生活享受的一部分被设计师所重视,设计的空间、概念、造型、线条、肌理、灯光等因素上,色彩都伴随其中。在设计中,设计师要全面考虑色彩的象征意义、各类群体的色彩需求和心理倾向,并进行其在公共空间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4.
曾声 《商》2014,(48):112-112
居住小区属于室外公共空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优劣。居住小区环境艺术需要环境艺术设计系景观设计专业方向的优秀设计师与规划人员共同配合,在对小区建筑的设计合理的理解外。对小区的外部景观空间着重人性化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体现设计风格,人文风格等,更好的体现小区特性与建筑特点,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浅析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5.
从社区的结构形态对步行空间的影响入手,针对当前居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的变化,结合步行空间的定义和组成要素,提出步行空间的设计要点和设计方法,指出步行空间对人的行为活动的重要性。目的是通过改善步行环境,来营造出具有活力和人情味的生活场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4,(7)
现代社会,艺术设计专业成为一种新兴的时代潮流。艺术设计不仅为人们提供物质上的产品,更要关注人们的情感和精神需求。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要把满足人们内在的心理感受作为设计的重要因素。产品设计中色彩心理学的运用可以使设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艺术设计离不开对于色彩心理学的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建筑发展日趋成熟,一方面,人们不再满足于对建筑的功能追求,另一方面,建筑的心理感受的优劣往往得不到建筑师的重视,虽然心理学早已被引入建筑设计,但往往只起了辅助的作用,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就建筑空间与建筑心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强调了心理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描述和比较中西方传统音乐心理思想,总结归纳中国古代儒家三圣孔子、孟子、荀子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的一些音乐心理思想观点,这对当今社会人们关于音乐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影响深远,并成为近代哲学、美学、心理学、教育学乃至现代音乐心理学等学科发展的主流,有益于中国现代音乐心理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游客对休闲空间的心理感受及心理需求为导向可以调整改善环境,通过研究游客与休闲空间的情感因素可以认识到环境对游客的影响以及游客在不同环境中的反应,进而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分体式空调以使用简单、安装方便、维护费低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建筑当中,满足人们对室内空气环境灵活调节的需求.然而空调,特别是空调室外机的设置、预留与安装问题却往往容易被设计师所忽视.本文就是通过介绍空调室外杌在建筑设计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处理办法,运用建筑设计技术与设计手法,努力解决功能和形式的矛盾,使其与建筑形态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佘贤君 《中国广告》2009,(4):130-133
心理学是品牌传播的基础。本文结合品牌传播的实践,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品牌传播进行分析,认为:(1)品牌存在的基础是满足心理需求,心理需求的满足是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2)物质需求与心理需求不能截然分开,满足物质需求的产品同时附加了满足心理需求的功能,品牌传播可以无限拓展心理需求空间。  相似文献   

12.
伍星 《科技转让集锦》2012,(10):23-23,29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是人们娱乐、休闲及交流的场所。本文从建筑心理学的角度,通过对重庆沙坪坝三峡广场空间的分析,来探讨空间语言与人的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于美好城市环境的向往,源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城市中人与环境那种历经世代建立起来的珍贵和谐,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长久以来的积淀,因而每座城市的独特风貌都蕴含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一座城市,无论其自然风光、建筑、名胜古迹,还是人文的道德风尚、风土人情、节庆礼仪,都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着从事各类活动的空间和环境,并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心理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几年泳装消费者网购行为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其特征并从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和心理学角度对其进行归纳,梳理出泳装消费者在购买需求、购物信任、购物体验等心理学方面的演化历程。研究认为,相对于传统购买,网络购买更能满足泳装消费者各方面的心理需求。基于此,网络电商应通过加强氛围营造,建立网购信任;提升服务品质,优化网购体验;合理选取时机,提升营销效果;积极整合资源,发展关系营销等措施,以此来应对未来环境及竞争变化,从而更好地保障消费者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4,(6)
色彩,这个神奇的感观事物,是来自太阳光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它是一种情感所阐述的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而真实的存在。伟大的绘画大师梵高曾今说过:"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的搭配。"那么,色彩在建筑与室内外环境设计中也不例外,完美的建筑巨作和室内环境作品中色彩的和谐搭配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室内设计中,色彩充当了创造各类生活场景的室内装饰技巧,为使人们享受居住时更为满足、更为舒适的生活空间。色彩的设计与统一,在室内装饰中起着改变以及创造某种格局的作用。同时,也与人们的身心健康紧密相关。不同的色彩可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因此,设计师们越来越重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所充当的角色,重视色彩对人们的心里以及生理各方面产生的各种作用。从而利用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受用以改变空间质感,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多样的、丰富的、理想的生活环境,以取得良好和谐的室内色彩氛围,打造完美舒适的室内装饰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文化与日但增的需求和专注,城市文化精神的挖掘与表达已成为设计师当下关注的命题.城市景观效果是通过大量的细部艺术体现的,在总体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一些细节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而景观小品虽体量不大,却是景观中的点睛之笔,不仅形象生动、为恢弘严肃的建筑增添情趣、丰富空间层次,活跃了整个景观环境的气氛,更能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物质承载,有助于在城市空间内营造特定的文化氛围,表达城市的文化精神,满足公众对城市文化生活的需求,进而带动地方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宋洁 《消费导刊》2013,(2):54-55
在人类社会即将迈向21世纪的今天,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的感知效应对室内设计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要想室内达到好环境,就必须使人的感知效应达到最佳的状态。室内环境具有以人为主体的空间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它是由特定的环境空间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要处理好室内环境与人的关系,使人的感知效应达到最佳状态则需要室内设计师的精神创造,室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中要研究人们的环境心态,这样对空间的形式进行创造时,就会使空间的形式具有精神的成分,具有情感的意识,它可以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邓忠 《商场现代化》2008,(10):200-201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空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环境的形成和存在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提供生存和活动的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未来生活空间有了新的要求。人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居环境呢?高质量的人居环境理念又是什么呢?如何创造出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是我们设计师必需去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好比二十年前,人们的衣着很单调,主要是受布料种类缺乏的限制。而在今天,同一款式的服饰,可以选用不同的面料加工,所表现出的风格也截然不同,满足了各种层次、爱好人们的需求。可见,材料作为构成各种实体的基本条件之一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作用于视觉的形成、实体的美感、实体的结构及视觉心理的产生。当今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为建筑环境标识的设计提供的丰富的材料,为设计师在选材方面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也更多的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材料的不同会体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及不同的理念,也对标识的施工结构、经济预算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选用的基本原则1、视觉表现原则标识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了视觉传达、信息传播。所以在选材上首先要考虑视觉效果及表现的理念。例如要表现传统文化和自然淳朴的风格,就要考虑用木料、石材等一些容易表现风格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个性新颖、独特,可以考虑用亚克力板、玻璃钢、铝塑板、PVC板、阳光板、弗龙板板等。2、施工结构的合理性原则在考虑视觉效果后施工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材料视觉效果很好,但却很难加工实施,结构相当复杂,材料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20.
企业在制定价格或调整价格时必须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反应。有时可把价格定得便宜些,而有时可把价格定得贵一些,以适应不同顾客的心理需要。人们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总体上可分为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并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著名的心理学和经济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