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消失的地平线》,小说里所绘制的"香格里拉"一直以来被大多数人视为"世外桃源"。而这个所谓的"世外桃源",在书籍的出版之后的确是引起了世界尤其是西方人的关注,以致于掀起一阵追寻"香格里拉"的狂潮,甚至于今不衰。这一小说的创设当然也引起尤其是文学评论界的兴趣,就笔者看来,这部小说的写作当然有它的历史之源,但却也因小说家意识或无意识下的自我民族优越感的心态而使得"香格里拉"能否真正作为"乌托邦"世界存在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是一位有着自身独特创作理论的作家。“物质化”是其小说理论的核心,她认为小说那种创作的“科学性的、机械的、物质的”部分既是小说的“存在物”,也是一种理性的诉求,因此,片面主张“典型化”有失夸张和矫饰,应采取非典型化的“四不”手段。同时,它通过用小说“创造历史”的方法,“证明”了小说也是“创造世界的一种方法”,从而在“纪实”和“虚构”之间架起了想象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1.巴基斯坦“无名塔”峰群 “无名塔”也叫川口塔峰群,位于巴基斯坦北部的巴托罗冰川,由一系列山峰构成,它们沿着川口冰川分布,主峰为“大川口塔峰”,海拔6286米。川口塔峰群海拔和落差巨大,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攀岩路线,是攀岩者技术与难度梦想的“香格里拉”。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郁达夫小说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特别是“私小说”之间的关系。由于生活时代、个人遭遇、本身气质、学习环境与“五四”文学革命等原因,郁达夫接受了日本“私小说”。它具体表现在汲取“私小说”以身边事为题材,艺术地再现自我,具有强烈的“自叙”色彩;不着眼于外部事件的描写,而重在刻画心境,具有强烈的抒情格调。但两者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日本“私小说”回避现实矛盾、脱离社会生活,而郁达夫小说中个人痛苦的诉说,概括了社会的痛苦,他加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大合唱。  相似文献   

5.
流有各种流法目前国有资产天天都在流,而且流到个人腰包的不少。报载国有资产一年流失400亿,可能还不止此数(国务院研究室有一个报告,1982年-1992年10年间,有5000亿资产流失)。当然,不能说原有的国有制一统天下瓦解了就一定是坏事。“流失”没有褒贬的意思,流有各种流法。我担心目前这种流法会引起社会问题。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基层的人感觉到,公共资产正在向有权有势的人那里流,而自己就要变成所谓“新贫阶级”了。  相似文献   

6.
冯沅君的小说往往表现大胆追求爱情而又顾虑重重,歌颂母爱而又怀疑母爱的纯洁性。她凭着自己对社会、人生问题的独特感受,借助小说表现了“五四”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知识女性面对新思想与旧传统的艰难选择,及其在新旧冲突中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是“将毅然和传统战斗,而又怕敢毅然和传统战斗”,“走出封建家门而又徘徊于家门内外的勇敢而又脆弱的‘五四’女儿们的心理写照”,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现代交通和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渐增多,变得更加宽泛,这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传染病等疫情的防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非典”疫情的迅速传播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消毒灭害,重在预防。经过此次“非典”事件,坚信从此以后,各种各样的消毒公司将会应  相似文献   

8.
哈代悲剧小说与古希腊悲剧在形式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共同的审美价值在于,在神秘而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拒力抗衡,毫不妥协,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崇高的悲剧精神,然而关于“命运”的内涵,在古希腊悲剧中表现为不可理解的“无意”,在哈代悲剧小说中则是“比较可以理解的”,也就是那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的自发力量。  相似文献   

9.
“冠业”的英文翻译是“FIRST SECOND”,意味着即使不能在业内争得第一,至少也得处于“亚军”的地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位老总的雄心壮忠。当然他们确实做到了,他们在用事实说话;况且冠亚人也正在继续努力奋斗着。  相似文献   

10.
桃花源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南倚巍巍武陵,北临滔滔江水,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理想之地。桃花园风景名胜区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十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区。景区总面积157.55平方公里。由“世外桃源”主体景区,“武陵人捕鱼为业”的沅江风光带水域,外围保护区三大部分组成,主景区有神话故乡桃仙岭、道教圣地桃源山、福地洞天桃花山,世外桃源秦人村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商业经济比之前朝,异常繁荣,商业文化迅速渗透社会各个角落,当然包括文学。在明末清初期大量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也因此而打下了浓厚的商业烙印,考察此类小说,它从创作、刊刻,到阅读、流行无不是商业运作的结果。可以说,是商业文化催生了这一文学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出门,尤其是出远门的时候总不忘给亲朋好友带点礼物回去,当然地方特产最佳。从美国这万里之外的地方回去,更是要给亲朋好友带一些礼物。于是,在美国期间,购买地方特产便成了一项任务。可是,逛来逛去,我发现这礼物还真不好买,因为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就是找不到“美国制造”。不管是美国的西部还是东部,  相似文献   

13.
席勒以为暴力是一种毁灭人性的力量,人性与暴力不相容,卡夫卡在他的小说《在流放地》指出,极权加技术使人丧失人性。纳粹集中营和卡夫卡笔下的流放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在凯尔泰斯小说《无命运的人生》中,集中营里的囚犯却没有丧失人性,他们用各种类型的“固执”,使自己作为人活下去。“固执”是他们对集中营的一种反抗,反抗暴力对人和人性的摧残,同时也证明他们是人,并具有人性。人性不是那么容易被摧毁的,这是小说想表达的一个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引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如此曲折和漫长,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尤其美国方面的阻挠和非难,致命这一问题蒙上过于厚重的政治色彩,掺杂了西方国家多自身利益的考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也有促人反思的地方和值得记取的教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面对日益凸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归结为“入世”带来的冲击。与此同时,对“入世”提供的某些机遇,如果把握不好的话,也有可能成为我们下一步经济  相似文献   

15.
莫言小说的内核是作者的生命体验。这里所说的生命体验是指一种生命本体状态。莫言描绘了两种不同的体验,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在描写直接体验时,他大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少数用第三人称,这类小说的主人公身上融入了作者自己直接的生命体验。在描写间接体验时,他采用亲属称谓,主人公都是“我爷爷”、“我奶奶”“我父亲”等,这些人的故事是靠“我”对“家族史”的回忆而断断续续讲出来的,“我”的思绪、梦幻、神游等常常进入故事,“我”以今人的思想去反观前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西方各种营销理论的引入尤其是营销实践的发展,“卖点”一词已为们耳熟熊详,“买点”一词也在保险营销中偶尔可见使用,然而,对于究竟什么是买点卖点,以及如何以买点卖点的理论指导和推动保险营销活动人,人们却研究甚少,本文权作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孙明  孙俊  徐天祥 《现代经济》2009,8(2):35-37
红酒是红葡萄酒的简称。在云南,以生产“滇云”牌“云南红干红”葡萄酒的云南高原葡萄酒有限公司和生产“香格里拉干红”葡萄酒的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葡萄酒企业,在当今人们对健康、时尚、浪漫、美好生活的追求中获得了发展,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也面临机遇和挑战。云南省葡萄酒企业发展需要国际化,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根据对云南红葡萄酒企业的发展状况的研究分析,云南红葡萄酒企业国际化的基本步骤是:首先应当在销售方面先立足于云南市场,细分高中低端市场,然后再影响周遍省市以及地理位置较为接近的东南亚国家,扩大出口,当企业规模达到上市要求时,可以选择到海外上市。  相似文献   

18.
阴谋论是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产物。信息不对称是永恒的,而且人类也许天生除了爱情就喜欢窥探阴谋(看看什么小说电影最流行就会明白),所以无论中外,阴谋论也将永无止境。中国历史书上早就充满了“刀光烛影、千古之迷”的重重阴谋;而今天对外开放了,关于外国阴谋的说法也频频浮现,最近的“金融阴谋论”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控制中国经济信息说”还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甚至惊动了政策高层。  相似文献   

19.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职场人的生存安全感急剧降低,从MSN到饭桌又有了新的聊天主题,并改变着他们从工作到生活的习惯,尤其是女性白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意识地省钱,为自己的“低成本生活”做准备:为了省旅游费,带薪公休日变成了加班日;减少逛街和购物的次数,眼不见为净;好动的人也无奈地做起了“宅女”,因为这是抑制欲望的最好办法:“钱不够花”已经成为许多都市白领的口头禅,节省开支更成为他们当下生活的主题。而原本与草根紧密联系的“低成本生活”也正成为白领的生活潮流。  相似文献   

20.
“父与子”自古是希伯来民族的文化母题。“天父”上帝与以色列(犹太)“子民”的这种具有原生质意义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旧约》的核心内容,并在犹太文学中得到了恒定的表现。马拉默德透过父子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抗的矛盾关系,来探讨具有现代意识的犹太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所遭遇的错位和尴尬。在他的小说里,一方面,父辈是引导子辈实现精神升华的向导,也是犹太传统价值观的传播者;另一方面,子辈对父辈的背离与对抗又体现着犹太文化中人与上帝之间的契约。通过对马拉默德的犹太父子观的探究,尤其是他的小说《店员》中的犹太父子母题的探讨,以揭示马拉默德创作中“父与子”的文化构因,进而说明父子关系的矛盾统一性构成了马拉默德小说的叙事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