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企业薪酬体系研究——我国民营企业薪酬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爽 《企业家天地》2010,(10):70-71
企业要吸引和留住高素质员工,激励他们努力工作,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薪酬体系。员工的薪酬不仅仅是一种支付手段,有效的薪酬体系可以使员工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这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受到资金、企业规模、发展目标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最初的薪酬制度难以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本文对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程淑丽 《大众商务》2022,(8):275-277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薪酬管理十分重要。企业与员工之间维系关系的纽带在于薪酬。员工为企业做出贡献,企业给予薪酬作为价值回报。只有薪酬体系完善、合理,才能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文章首先阐述了制造业技术人员薪酬体系改进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薪酬体系及作用,之后构建制造业技术员工能力薪酬体系,对制造业...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导致企业本身先天不定,而在其发展中又由于低小平的管理模式,落后的人才观念,不完善的薪酬制度,缺乏沟通与交流,忽视员工的学习、培训及人才自身事业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还有企业主的人格缺陷等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困于自身的人才短板。本文试从人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企业人本管理的实质、树立企业人本管理理念三个方面阐述企业管理的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桂艳梅 《大众商务》2010,(10):110-110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发挥薪酬的作用是人力资源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激励员工的最主要的因素,充分发挥薪酬的作用,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企业只有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依据员工的不同个性特征,不断优化调整企业的薪酬政策和实施策略,并通过企业其他制度的补充和促进,最大限度的发挥薪酬的作用,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才能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发挥薪酬的作用是人力资源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激励员工的最主要的因素,充分发挥薪酬的作用,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企业只有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依据员工的不同个性特征,不断优化调整企业的薪酬政策和实施策略,并通过企业其他制度的补充和促进,最大限度的发挥薪酬的作用,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才能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金融业、证券业、保险业被称作国民经济建设的三大支柱。我国保险业"业务高增长、人员低素质"的发展现状,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稀缺问题将是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随着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的增多,我国保险企业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将成为决定未来格局的关键。高素质人才队伍造就的直接途径就是培训。要提高员工培训的有效性,提高组织的学习力,加强保险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我国保险企业应基于学习型组织进行员工培训理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卢娓娓  俞利明 《现代经济》2009,8(5):79-80,99
良好的薪酬制度应是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以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来实现稳定员工队伍,吸引企业发展所需的核心人才,在激烈的市场和人才竞争中制胜的目的。本文对广纸集团核心员工薪酬现状进行行业中和企业内分析,试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市场竞争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激励性强的薪酬策略,以充分调动这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回首2011年,可谓是"涨"字当头,员工的工资的涨幅赶不上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增涨速度,水涨船高,员工口中出现种种抱怨"该涨的没怎么涨,不该涨的都涨了"不少员工因不满薪酬选择了离开公司,去寻求其他工作。而企业也有诸多无奈,只恨留不住人才,问题出在哪里了呢?一些著名职场专家指出:企业要做好薪酬管理,迎接涨薪时代的准备,应对涨薪时代的人力资源流动。  相似文献   

9.
基于薪酬激活理论提出的研究框架构建跨层次的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模型,利用对119个团队、404名员工的三阶段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薪酬信息披露与薪酬信息寻求偏好的一致性程度对员工工作重塑行为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薪酬信息披露与薪酬信息寻求偏好的“高—高”与“低—低”一致性通过激活员工的趋近动机而增加其趋近型工作重塑行为,薪酬信息披露与薪酬信息寻求偏好的“高—低”与“低—高”不一致通过激活员工的回避动机而增加其回避型工作重塑行为。团队差序氛围可以强化由薪酬信息披露与薪酬信息寻求偏好不一致激活的回避动机对回避型工作重塑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企业员工“忠诚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蓬勃发展的知识经济下,员工忠诚度下降的种种现象已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员工忠诚度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借鉴国内外对忠诚度的各项研究,考察员工忠诚度现状和分析员工忠诚度降低的原因至关重要。通过弹性制定薪酬制度、营造"以人为本"的环境、加强内部选聘、重新聘用离职员工等措施,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帮助企业吸引和挽留人才,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也愈加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决定了这个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立足,因此,企业的人员招聘、培训、人员的配置和薪酬的管理将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进入经济时代以后,我国的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但是由于很多原因导致企业本身先天不足,在发展中的管理模式老化,落后的人才管理,不完善的薪酬制度,对员工学习、培训及自身事业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忽视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困于自身的"人才陷阱",所以企业开始逐渐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地解决,把问题传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李博文 《大众商务》2010,(4):217-217
对企业而言,如何有效的管理员工,把握住优秀的人才,无疑是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知识员工的需求层次较高,对其管理重在建立工作回报机制,从薪酬管理角度形成针对知识员工合理的内在薪酬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博文 《大众商务》2010,(2):217-217
对企业而言,如何有效的管理员工,把握住优秀的人才,无疑是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知识员工的需求层次较高,对其管理重在建立工作回报机制,从薪酬管理角度形成针对知识员工合理的内在薪酬机制。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归根结底是对知识型人才的竞争,笔者以知识型员工的异质性特征为出发点,试图构建一种新的薪酬设计体系--基于知识型员工异质性的差异化薪酬体系,以满足知识型员工的异质性特征,激励知识型员工,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5.
薪酬管理公平在现代组织中随处可见。不单纯表现在薪酬额度方面,更多的表现在员工对于薪酬管理公平性是否认可。因此,员工薪酬满意感体现了组织薪酬管理公平性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不同员工薪酬满意感的不同表现,提出解决员工薪酬满意感提升的对策。通过研究对现代组织构建公平的薪酬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春华 《大众商务》2022,(8):272-274
薪酬福利管理现已经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员工的薪酬福利需求随着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企业有必要通过科学的薪酬福利管理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满足行业竞争对于人才发展的要求。首先阐述了薪酬福利管理概念,其次分析了企业薪酬福利体系优化原则及优化内容,最后总结 了企业薪酬福利体系优化保...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导致企业本身先天不足,而在其发展中又由于低水平的管理模式,落后的人才观念,不完善的薪酬制度,缺乏沟通与交流,忽视员工的学习、培训及人才自身事业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还有企业主的人格缺陷等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困于自身的人才短板.本文试从人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企业人本管理的实质、树立企业人本管理理念三个方面阐述企业管理的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企业内部薪酬是否公平,极大地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员工的去留,是企业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因此薪酬内部公平是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薪酬内部公平的特点来阐述其在现代企业薪酬激励运用中的误区,并就如何走出公平误区、实现薪酬激励效能最大化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特定的办学类型,其间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文章选择对"高素质高技能"这一人才培养水平定位论题展开论述,提出人才素质应该具有较为完善的内在结构,素质包含德行、知识与能力,素质与技能不可割裂。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须具备敬业精神与持续学习能力,其培养迫切需要社会广泛参与,特别是企业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大职业教育"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步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对各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应该以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特别是要在强化学生技能的同时,突出与"高技能"相对应的"高素质"的培养。文章通过分析社会对人才基础素质的需求,提出基于教育实践的基础素质的拓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