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桑的作品不仅荡漾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具有丰富的神秘象征和寓意性,《红字》尤其突出。它通过对几个主要人物的心理挖掘,成双的组合的冲突及交汇出场亮相,分别交待出各人与红字相关的象征,如白兰是有形的红字,丁梅斯代尔是无形的红字,小珠儿是活的红字,齐灵沃斯是红字的制造者。作者通过红字的寓意,深刻反映了主人公的生活命运和社会的黑暗,从而将真实的人生加以升华。  相似文献   

2.
《红字》译本对心理描写的移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红字》的最重要的特色,也是它所以能蜚声文坛、经久不衰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从人物神情刻画和人物对话两个方面比较三个译本时《红字》心理描写的移植,探讨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3.
小说《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其中的珠儿对小说的结构安排、情节发展和其他人物的性格展示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的存在衬托了其他的人物形象,成为霍桑定位其他三位主要人物——海丝特、丁梅斯代尔、齐林沃思的参照坐标,是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4.
《红字》是描绘自然人与社会人冲突的小说。这种冲突表现在:代表社会利益的一群人和代表自然利益 的一群人之间的冲突,几个主要人物自身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杰出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人物、场景、结构、情节与传统的神话原型是一一对应的。这种对应更鲜明地向读者展示了小说善与恶,罪与罚等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6.
对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工作往往比新闻或者学术界中对人名的翻译更加地复杂。在小众多小说作品当中,不同人物的名字带有一定的特定和作者的隐喻。《包法利夫人》是世界著名小说家福楼拜的名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目前我国有多种该小说的译本,对于人名的翻译也不尽相同。论文试图探究该小说作品不同人名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红字“A”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全面的讨论。笔者认为,红字“A”不仅具有广泛的文学象征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社会象征意义,对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人生理论的展开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红字》以17世纪北美清教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描写了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在波士顿经历的爱情悲剧。小说的成功之处得益于作者精巧的象征主义构思和对人物的深入心理描写。本文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来解析小说中丁梅斯代尔牧师的性格,探寻他命运最终毁灭的三部曲:自我的出窍,超我的惩治和自我的毁灭。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的小说内涵丰富、深刻而复杂,是一个寓言的世界.本文从寓言的角度来解读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揭示其多重寓意性并进行具体的阐释.同时,也试图表明卡夫卡小说具有寓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铁凝小说对人物心理透视的多重方式,探寻其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源。铁凝时而将激情描述与理性分析融为一体,时而编织多声部的叙述和对话构成多重视角全方位透视人物心理,时而借助人物的外在行动凸现内在运动的轨迹,最终让读者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1.
美国 1 9世纪最重要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 (NathanialHawthornel )深受清教思想、超验哲学和神秘主义的影响 ,善用象征手法 ,作品的主题复杂多义 ,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红字》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对红字A的象征意义的探讨 ,阐述了作品单纯情节之下多层次的复杂的主题思想。含蓄的风格 ,深刻的寓意构成了《红字》似真非真、似梦非梦的浪漫世界。  相似文献   

12.
《红字》是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小说描述的清教社会是一个荒诞的世界,畸形的不合理的婚姻被看作是"合法"的,纯真美好的爱情被玷污为"非法私通",追求自由的天性被无情压抑。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清醒认识到了现实的荒诞,并敢于做命运的主宰者,反抗荒诞世界,捍卫人性尊严,追求自身幸福,最终实现了人生价值。海斯特正是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所描述的"荒诞的人"。论文运用加缪的荒诞哲学理论探讨了海斯特这个经典人物,确立了她的反抗天使形象。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的巨大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长久以来一直被学者和评论家们所关注。大家对此作品的不同见解和解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含混。在《红字》中,作者在文本设计上多处使用了含混手法,从而赋予作品多重意义和主题,也赋予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从自然主义的人物塑造观、人物塑造形式的多样性、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相关性以及典型人物的剖析等多重视角评价约翰.斯坦贝克在小说中的人物创作,可以整体把握其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美学追求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在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以这一时代为历史背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处于那个时代中的各类人物的千姿百态。在这部小说当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色彩,并且利用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深刻地刻画了小说的主题并提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其早期的代表作之一《都柏林人》中成功描述了都柏林人瘫痪生活状态。《死者》作为这部小说集的压轴之作,篇幅最长、寓意最深。文章将从"精神顿悟"的角度入手,逐步剖析《死者》中主人公加布里埃尔(Gabriel)从无知、麻木到自我反省,进而获得精神顿悟的过程,并探讨这一主题对整部小说集内涵寓意的总结与升华。  相似文献   

17.
樋口一叶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青梅竹马》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了少年少女之间一段朦朦胧胧却注定没有结果的美丽爱情故事。一叶在小说中对季节、天气、环境、事物等细处的描写,看似只是对景、物的描写,却与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命运密切相关。现拟从《青梅竹马》中对景、物的描写出发,对景物描写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以及对小说情节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发掘细微之处蕴含的寓意。  相似文献   

18.
纵观鲁迅的小说,往往出现"寒冷"意象,它贯穿于整个小说的文本之中,与叙事视角紧密结合,也寄寓着作者的创作意图,它不仅仅是小说人物的活动环境的简单呈现,也不仅仅是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它和作者、文本中的人物、被呼唤的"隐含读者"处在一个共时平面,使"隐含读者"更强烈地体会作者对所处的时代的独特性体验,洞察透过小说文本展现的现实社会,使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和文本外的读者相怜相惜,共同思考和追寻人生的"本无路之路"。  相似文献   

19.
<太阳照样升起>是著名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四位主要人物的形象揭示了"迷惘的一代"这一深刻主题,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社会的人们由于心灵空虚,没有人生目标,找不到出路而产生精神迷惘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20.
颜色词语在不同民族语言中有不同的特点和寓意。颜色在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小说中构成一个多彩的色彩谱系并贯穿于其所有的作品中。本文旨对莫里森的四部小说中的颜色意象及隐喻意义进行解析,探寻莫里森独特的色彩世界及由此而产发的情感感应与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