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人类思维的抽象,形而上的社会正义有了一个脱离具体内容的普遍形式。社会正义在形而下的实践中往往陷入二律背反的境地。对社会正义的反思有利于我们对它有个清晰、全面的了解,并最终指引我们的实践不断地接近其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2.
行政裁量基准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也呈现出僵化趋势,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恢复裁量的能动性和生命力。应当充分利用我国行政裁量基准的特殊属性,并发挥我国特有的检察监督职能,构建以裁量基准为核心,裁量公开机制与检察监督相辅助的裁量控制体系,保障形式正义的同时,兼顾个案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随着我国重工业体系的建立而迅速提高,但近几年却放缓了速度,并且在这一进程中出现了国有企业下岗失业问题严重、“三农”问题突出、城市房屋拆迁纠纷不断涌现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在凸显自由与平等价值的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的烛照之下,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社会调剂。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法治进程中,人们对法律正义的追求贯穿于法治运行的始终,法治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法律实施的过程依赖于公民的信赖、支持与服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正义与公民服从的关系,在考量法律正义的基础上,认为法律正义与公民服从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法律正义是公民服从的理论前提,公民服从是法律正义的重要环节和实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如何维护正义局面的稳定性一直是诸种正义理论面临的一个难题。维护正义的稳定性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正义的相互性问题和缓解正义的愤恨。在良序社会中,不仅有以法律为代表的良好的正义制度,也具有良好的道德秩序,人们拥有充足的正义感。因此,良序社会概念不仅对于从规范性角度解决正义的稳定性有效,也对从正义秉性的结构性角度解决正义的稳定性有效。由于正义客观条件的存在,虽然良序社会不可能根除正义的脆弱性,但它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正义的稳定性。克服了正义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6.
哈耶克一方面竭力否定社会正义,认为其不过是无法企及的“幻象”;另一方面又推崇其带有抽象先验性的“正义行为规则”,将自由视为正义的最高原则。在幻象与真实之间,可以透视哈耶克带有种种矛盾的正义观。其有闪光之点,但更多的是可质疑之处。  相似文献   

7.
8.
公平竞争与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道德伦理的重要内容,公平竞争作为一种行为规则对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公平竞争不仅为社会正义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和保证,而且是社会正义的内在要求,不公平竞争则是对社会正义的极大损害。  相似文献   

9.
“正义”一词源于柏拉图且对后世政治理论影响深远。柏拉图为了建构没有变化的理想国而主张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个人服从国家的绝对信仰,而这些恰恰是与以平等主义和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的正义理念完全相反的,并且他不但从理论建构上曲解了而且从背叛苏格拉底的实践上彻底地践踏了正义,这是正义迷失之源。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为主的传统中国,赋税征收多在物质资源有限的基层社会进行.国家要实现赋税的征收,就必须要发动各种基层社会成员,协调种种利益冲突.通过对清代巴县田赋和契税征收的实际运作过程的考察表明,基层社会的赋税征收,更多地依靠书吏、差役、乡绅等非正式国家行政人员进行.在赋税征收上,清代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体现了正式性与非正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程序正义作为一种法律价值,是一项要在审判的过程而非裁判结果中实现的价值,它有着自身独立的价值和内在要求。法院的审判能否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与其能否做出公正的裁判并无必然的联系。中国在走向法治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在审判方式的改革中,合理的借鉴、吸收程序正义原则的精神内核无疑是推进改革快步前进的有效方式,但无论这一原则的本土化运作是何等的谨慎、完美,它势必会带给中国社会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强调的正义是在博弈过程中实现的一种事实的、自愿的、合意的契约,这种由博弈过程而形成的契约从个体的自由、权利出发,最终以实现集体人的自由和权利为归依,博弈的过程形成的契约的达成不是社会某种力量的强制,而是通过权益主体的正常表达、在合法博弈的动态中实现。  相似文献   

13.
马武军 《全国商情》2009,(19):116-118,122
基层法官职业化建设存在身份保障不力、职业素养不够、司法权威弱化、行政化管理困扰等诸多问题,基层法官职业化的制度完善之道,应从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法官任职和退休制度、树立基层法院司法权威、建立基层法院复合型和专家型法官相结合制度等几个方面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思想史上的两位巨人,探究二者的思想差异,对于古希腊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二者的代表作《理想国》和《政治学》出发研究其“正义观”,并进行比较,分析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是现实主义者,二者对于社会正义建立的基础和实现的途径观点各异,而对于正义的体现又有着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不仅强调要实现个体正义以促进个体自由、平等与全面发展,而且强调要保障个体正义的优先性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发展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的个体正义优先理论涉及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的现代化等重要内容,对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等具有较为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无知之幕"是现代契约论的代表性设置,其作用在于:遮蔽理性选择时的私人利益信息。作为一个罗尔斯主义者,布坎南的正义理论借用了"无知之幕"这一分析工具。在讨论契约正义理论与现实宪法规则的再谈判关系时,布坎南把自己的野心限制在了程序正义的层面,并且考虑了非利益的宪法伦理问题。由于坚守程序正义的观点,公平与效率这两大转型期最重要的价值目标在布坎南的理论体系中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协调。  相似文献   

17.
在和谐社会语境下,有效解决犯罪引起的冲突,平衡国家、社会、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思路。报应性司法在保护被害人、改造犯罪人以及有效解决冲突等方面存在缺陷。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与社会正义的价值追求有诸多契合之处。构建中国恢复性司法的运作模式时,可以在被害人、犯罪人调解计划的基础上,扩大参与者的范围,保证恢复价值的真正实现和冲突的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一个理想的文明形态代表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于文明发展方向的期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这一文明形态必将首先以一个高度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形态加以表征。新时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可以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向度加以叙述,这就意味着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对旧文明形态非正义的超越中,构成了对上述四个向度的正义彰显。这四个向度的正义彰显形塑出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未来发展前景,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孕育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场语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权利理论与正义理论的梳理,着力论证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步觉醒对当前实现社会正义的积极影响,强调在权利本位的指引下,包括政府、国家、社会、集体、公民都要认真对待权利,为权利而斗争,理性维权的背后是对“利维坦”的束缚,而对权力的约束与自我制衡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机制,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仅仅是正义实现的起步和前提,但意识的觉醒正如蝴蝶振翅,在当前权力严重腐败,“官本位”思想积深,个人权利保障与维稳大局不断冲突的中国,有必要探讨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将如何引起社会正义的风暴.  相似文献   

20.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目前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目前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及以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旨在更好地推进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