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核心-边缘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淮海经济区在全国、沿海地带以及四大板块在各省中的经济地位,发现淮海经济区的边缘地位突出.利用核心-边缘理论,探讨淮海经济区走出边缘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主要通过积极培育增长中心,增强极化和扩散效应;积极与核心区域合作,主动接受辐射;重点建设纵向轴线,重新构建空间结构;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核心-边缘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淮海经济区在全国、沿海地带以及四大板块在各省中的经济地位,发现淮海经济区的边缘地位突出.利用核心-边缘理论,探讨淮海经济区走出边缘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主要通过积极培育增长中心,增强极化和扩散效应;积极与核心区域合作,主动接受辐射;重点建设纵向轴线,重新构建空间结构;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核心-边缘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淮海经济区在全国、沿海地带以及四大板块在各省中的经济地位,发现淮海经济区的边缘地位突出。利用核心-边缘理论,探讨淮海经济区走出边缘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主要通过积极培育增长中心,增强极化和扩散效应;积极与核心区域合作,主动接受辐射;重点建设纵向轴线,重新构建空间结构;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核心-边缘理论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形态变化的解释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利用核心—边缘理论研究了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及关键影响制约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西安市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度十分明显,处于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发展的核心支配地位,其他城市处于边缘地位;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呈核心集聚型,核心城市的极化效应明显;陕西省各城市资源禀赋、经济规模、航空运输条件、对外经济联系、旅游接待能力等是导致这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关键影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核心--边缘理论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军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133-134
核心——边缘理论为旅游线路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文章认为根据核心——边缘理论设计旅游线路时,应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促进旅游景区联动发展,以核心景区带动边缘景区,促进旅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并采用核心—边缘式空间关联探究城市群发展引起的土地价格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价格并非全域或局域空间关联,而是核心—边缘式关联;城市群发展的交通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提高了土地价格的空间关联,后者甚于前者;城市群空间结构以及次中心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越有可能促进土地价格空间关联,但对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影响甚微。土地核心—边缘式关联可以促进边缘城市的经济发展,这不仅需要加强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需要推动城市群内产业的相互融合,以及促进城市群结构的高级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8.
9.
核心能力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琦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0(1):15-20
企业核心能力作为当今管理学、经济学交叉融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日益受到企业管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文章在对核心能力进行理论溯源的基础上,评述了核心能力的研究范畴,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的主要理论贡献。他在宏观经济政策跨期权衡分析、“黄金律”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长期”分析、“自然率”、构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以及结构性萧条与繁荣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菲尔普斯的理论和主张对西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研究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对我国宏观经济问题和政策的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性地论述了经济学的“手”的理论——“看不见的右手”(市场)、“看得见的左手”(政府)、“看得见的右手”(企业)和“看不见的左手”(权力及利益集团)的功能、缺陷及发挥各只“手”的功能所必需的约束条件,指出要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各只“手”必须各司其职,发挥其长处、规避其缺陷,在其有效边界内运作而不能畸形发育.并处理好“四只手”之间的比例、结构和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13.
边缘城市社区的治安是整个社会治安的重要环节,社区治安需求的多元化要求边缘城市社区治安的主体也应该是多元的,政府不应当也没有能力单独对社区治安进行管理。要实现边缘城市社区的长治久安,政府必须转变传统治安理念,提升社区治安治理效能;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治安治理的主体作用;合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社区营利组织治安作用;激发居民参与治安热情,支持非营利组织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综合分析经济学理论关于"看不见的右手"(市场)、"看得见的左手"(政府)、"看得见的右手"(企业)和"看不见的左手"(权力及利益集团)的功能、缺陷及发挥各只"手"的功能所必需的约束条件,可以看出,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各只"手"必须各司其职,发挥其长处、规避其缺陷,在其有效边界内运作而不是畸形发育,并处理好"四只手"之间的比例、结构和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自1997年以后出现,到2011年初更趋明显。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现象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农业大省黑龙江省为例,运用推—拉理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现象做出了深层次分析,并指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问题的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慕庆国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16(2):114-117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其内涵不仅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还应包括理论创新。这“三大创新”中,技术创新是基础和前提,制度创新是保证和关键,理论创新则是核心和灵魂。经济理论创新大体包括两大内容:一是经济理论表现出独到的创新特色;二是经济理论发挥出创新的作用。理论创新是最高层次的创新,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途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核心与灵魂作用。高度重视经济理论创新乃是创新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阐释生产、消费、流通、科技、生态五大建设领域及政府、企业、居民三大建设主体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的基础上,对“两型社会”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据此基于“两型”生产、“两型”消费、“两型”流通、科技发展、生态建设五个方面构建了“两型社会”核心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生产、消费、流通领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根基,笔者采用“两型”指标对它们进行评价,这有助于减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等指标并列设置所导致的指标问的冲突,从而增强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和重构河北沿海区域的长效性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文章通过基于中心边缘理论视阈对河北沿海区域发展中经济增长效率偏低、经济发展动力不可持续、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空间集聚效应异化等现实困境的梳理,进而以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其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比较于二三产业处于劣势;而在竞争力层面,第三产业较之于一二产业处于极大优势。为此,河北沿海区域应从合作与协调发展机制、产业整合与优化、区域中心的培育、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等维度上建构发展路径,以实现河北沿海区域的长效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正光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2):20-21,24
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党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党的建设的十分重大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恩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时俱进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李世泽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8(2):9-13
建设“南宁—河内—海防”经济走廊是顺应了国际区域合作趋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中越合作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它遵循优势互补、后发优势、互利双赢、睦邻友好的原则。目标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两廊一圈”的基本框架内,建设以南宁、河内两城市为双引擎,以沿线中小省市为接点,以海防为出海口,交通完善、货畅其流、优势互补、合作便捷的一体化跨国经济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