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心-边缘理论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形态变化的解释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利用核心—边缘理论研究了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及关键影响制约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西安市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度十分明显,处于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发展的核心支配地位,其他城市处于边缘地位;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呈核心集聚型,核心城市的极化效应明显;陕西省各城市资源禀赋、经济规模、航空运输条件、对外经济联系、旅游接待能力等是导致这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关键影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27个省(区)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核心-边缘结构理论、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旅游空间状态、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其他区域为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发育典型;省会城市旅游经济在总体趋于扩散的大趋势下,同时存在着空间集聚;边缘地区区位条件改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促进了旅游业的扩散,弱化了省会城市的集聚状态,而其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仍然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3.
核心-边缘理论为壶口瀑布风景区构建了新的旅游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促进了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形成了旅游创新,提高了壶口瀑布风景区的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构建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并采用"核心—边缘"式空间关联探究城市群发展引起的土地价格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价格并非全域或局域空间关联,而是"核心—边缘"式关联;城市群发展的交通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提高了土地价格的空间关联,后者甚于前者;城市群空间结构以及次中心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越有可能促进土地价格空间关联,但对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影响甚微。土地"核心—边缘"式关联可以促进边缘城市的经济发展,这不仅需要加强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需要推动城市群内产业的相互融合,以及促进城市群结构的高级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核心-边缘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淮海经济区在全国、沿海地带以及四大板块在各省中的经济地位,发现淮海经济区的边缘地位突出。利用核心-边缘理论,探讨淮海经济区走出边缘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主要通过积极培育增长中心,增强极化和扩散效应;积极与核心区域合作,主动接受辐射;重点建设纵向轴线,重新构建空间结构;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8年至2006年长三角15个地级市的旅游总收入,应用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的研究方法,对长三角的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了旅游城市的空间演变过程,得出结论:长三角旅游城市空间格局在总体上是均衡的,核心城市上海的首位分布虽然很高,集中的力量依然存在,但等级系统发育较好,核心城市的扩散作用正逐步加强,已经形成杭州、苏州、南京二级核心城市和无锡、宁波三级核心城市。试图探索一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和阶段的定量研究方法,并尝试解释其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力图拓展该理论在旅游地理学上的应用,丰富该理论本身的内涵、应用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核心-边缘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淮海经济区在全国、沿海地带以及四大板块在各省中的经济地位,发现淮海经济区的边缘地位突出.利用核心-边缘理论,探讨淮海经济区走出边缘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主要通过积极培育增长中心,增强极化和扩散效应;积极与核心区域合作,主动接受辐射;重点建设纵向轴线,重新构建空间结构;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核心-边缘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淮海经济区在全国、沿海地带以及四大板块在各省中的经济地位,发现淮海经济区的边缘地位突出.利用核心-边缘理论,探讨淮海经济区走出边缘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主要通过积极培育增长中心,增强极化和扩散效应;积极与核心区域合作,主动接受辐射;重点建设纵向轴线,重新构建空间结构;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测算山东省2017年17个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及联系量,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整体和个体两个角度对山东省旅游经济联系网络进行分析,借助Ucinet 6软件中的网络分析等工具获取整体网络密度、中心度、结构洞、核心-边缘等数据,从而为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建议。研究发现:山东省旅游经济联系量前5位的城市为济南、泰安、淄博、青岛、潍坊;山东省旅游经济联系整体网络结构相对松散,区域性聚集现象明显;综合中心度、结构洞和核心-边缘模型可以将山东省17个城市分为核心区和边缘区,并提出"东中协同、以中带西"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的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的管理经济学或企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首先,在"企业家精神"关于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文化的创新理念指导下,形成"俱乐部组织"学习的知识理论体系;然后,在"俱乐部组织"学习的知识理论体系指导下,形成俱乐部核心能力理论体系;最后,俱乐部核心能力理论体系与俱乐部战略性或关键资源理论体系相互影响,形成俱乐部竞争优势与俱乐部持续竞争优势的理论构架,并最终形成以根据核心能力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蓝本"构造的、以综合企业资源理论、能力理论、知识理论和以创新理论基本观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研究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竞争力理论的管理经济学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现象,产业集群理论是近年来各国经济学家研究的一个方向主题。本文回顾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历程,论述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的促进作用,认为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并就此对培育区域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新古典主义的趋同假说、结构主义区域发展观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反映了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演变的基本脉络。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主要遵循两条路线:一是区域经济发展"趋同";二是区域经济发展"趋异"。但不论是"趋同"假说还是"趋异"假说,它们都不能成为分析后发展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旨在缩小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区域发展表层协调"与"区域发展深层不协调"等问题."区域发展深层不协调"的实践对传统区域发展理论提出了质疑.实践是检验一切的唯一标准.应当以中国区域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哲学的高度为中国区域发展理论追加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4.
边缘区域经济是指在地理上远离经济增长中心,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没有较好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落后于该区域经济平均水平的区域。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漳州市由于历史文化、发展道路选择等原因没有把握好难得的一次历史发展机遇,逐渐演化成"闽南金三角"内一个典型的边缘区域经济地区。通过对漳州市所辖10个县(市、区)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发现,漳州市各县(市、区)经济边缘化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三层。根据三层区域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对各县提出针对性的经济建设对策,助推漳州市融入"闽南金三角"区域一体化中。  相似文献   

15.
核心--边缘理论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心——边缘理论为旅游线路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文章认为根据核心——边缘理论设计旅游线路时,应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促进旅游景区联动发展,以核心景区带动边缘景区,促进旅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初探--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地方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旅游资源组合方式的多元化,区域旅游的空间结构成为旅游学界研究关注的焦点和旅游地理学研究走向纵深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空间聚集和空间扩散导致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根据广西区域旅游资源分布和空间结构的特征,应用"点-轴"、"增长极"和圈层理论对广西区域旅游发展的理想空间结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浅析泛珠三角旅游区域合作的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核心——边缘理论为基础,以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为实证,从资源、经济发展、交通几个方面分析泛珠三角旅游区域结构实现优化的现实条件,认为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形态的优化,并对优化了的泛珠三角旅游区域结构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8.
产业活动作为城市边缘区的主要功能之一,不仅是定义边缘城市的关键,也是边缘城市空间演变的核心动力机制之一.本文以成都市边缘区为分析对象,依据产业结构的空间布局理论,对其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模式进行了定量实证分析后认为,城市边缘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动力来源于工业经济的提升发展,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规模化拓展,并呈现出粗放型的空间扩张特征,形成了以区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演变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骨干和主导力量,相关的都市圈空间结构和经济联系的研究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在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总结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未来趋势。最后,得出启示性结论:我国沿海地区应该并且可以实行都市圈化战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层级增长极网络发展理论为基础,认为关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整个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要推动西部区域层级增长极网络化发展战略,首先必须促进以"西咸经济圈"为核心的关中层级增长极网络发展,在实现关中乃至陕西省生产与人口向"辐射带"内地理聚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层级增长极网络的极化效应和回波效应促进关中层级增长极网络辐射带的发展,最终达到推动整个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