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如畅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8):213-214
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成就是文化,而文化的最基本要素就是符号。人类的文化由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符号所组成。符号不仅形成人类的种种文化景观,更成为人类的独有标志。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起源于符号,符号乃是文化的根基。阐述了作为艺术文化领域中的标志设计,在历史沿革中如何寻求符号化的表现特征,如何充分发挥其在视觉传达中的作用,从标志的视觉功能、表现方式、造型过程等方面阐述标志设计的符合化的视觉语言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在标志设计作品中标志的符号及文化语义至关重要,因为标志的符号性是标志外在的形式,标志的语义性则是对其外在形式的诠释方式。标志的符号性侧重于直观的视觉特性,通过形象元素的组合关系展示标志的语义性。标志的语义性往往通过一个图形暗示关联着的含义、隐语,运用准确的标志符号的形象化视觉语言达到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目的。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9,(10)
云肩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符号,其装饰图案丰富,结构排列有寓意,有丰富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是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之瑰宝。本文通过分析云肩蕴含的文化价值,提取云肩元素结合现代丝巾设计手法,发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顺应时代审美潮流,丰富丝巾设计元素。  相似文献   

4.
从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名称设计、枣庄乡村旅游产品视觉识别系统及枣庄乡村旅游产品解说系统等视角,研究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对于枣庄乡村旅游文化符号的表征。结合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在名称设计、文本宣传、产品解说、视觉识别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通过产品名称设计让旅游者产生乡村文化意境,请专业人士设计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视觉识别符号,完善乡村旅游产品解说系统等。以具有代表性的枣庄乡村旅游文化符号元素将枣庄乡村文化的多元性、乡土性、鲁南地方特色表现出来,促进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创意开发。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文化背景下,传统节日文化要更好地保证其传播效果,应该更多地关注节日的视觉符号设计,复兴传统节日也要从重点开发节日的视觉符号开始。本文通过中国传统节日的视觉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运用,探析节日视觉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体现,更是传统节日视觉符号与现代设计风格的融合与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6.
潘玉萍 《现代商业》2011,(18):276-277
中国传统吉祥符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产品包装设计当中,必定会使产品包装形象设计更具文化性和社会性,本文从吉祥符号的产生谈起,阐述了吉祥符号的特征、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视觉设计是将不可见的企业品牌理念和文化外化为简洁明了、清晰易记的视觉符号的最有效手段。视觉传达中VI设计更是企业建立和建设品牌文化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重点从烟草行业特征及服务品牌建设的需求及内涵等方面,针对烟草行业内服务品牌建设对VI设计提出的要求及具体特征作出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品牌》2020,(2)
广西是壮族地区,当下利用民族文化特色带动本土食品品牌建设,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发展本土食品的包装设计,可以行之有效的建立本土品牌形象与提升品牌价值。在此前提下,针对本土食品品牌包装设计中使用壮族视觉符号使用雷同、壮族视觉符号深挖不足的情况,提出壮族视觉符号与本土包装设计的价值和运用措施,从视觉上提升本土品牌的艺术价值、展现地域特色,从品牌内涵上生化品牌文化和建设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9.
雄冠式凤冠是畲族独具风格的视觉符号,既取其形又能传其神。本文依据文献记载介绍了畲族雄冠式凤冠的形制、特征,并探讨了其蕴藏的历史文化、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价值。同时通过探讨畲族雄冠式凤冠拙朴的纹样、碰撞的材质、虚实结合的形态等艺术特色浅析对于现代服饰品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安特色地域文化为例,选择对西安特色方言元素、西安民间工艺形式元素、西安秦文化元素等进行符号文化提炼,在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中深度挖掘西安地域特色文化及文化符号,充分体现西安历史文化底蕴与文化特色,以期为本土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准确定位及开发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与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how visual expressions of culture offer new discursive territory within which consumer cultural ideals can be negotiated on a global scale. Through a critical visual analysis of the revelatory case Swedish Dads, we find hero shots depicting involved fathers where children’s needs and the hermetic confines of the home take center stage, as opposed to the traditional fatherhood ideals portrayed in western contemporary advertising,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 We demonstrate how the Swedish state’s gender ideology was encoded into a communicative event in the form of hero shots and subsequently dispersed by visual consumers as well as political and commercial stakeholders pushing this particular agenda and/or capitalizing on its tendencies. This in such a way that the event conquered new discursive territory fostering new types of consumer cultural negotiations on fatherhood ideals also in other cultural settings.  相似文献   

12.
蒙英华  黄宁 《财贸研究》2012,23(3):40-48
中国文化进口主要集中于综合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而且绝大多数文化产品进口受到出口国市场容量大小的影响,如建筑和设计、珠宝等,但受中国购买力水平影响较小;中国绝大多数文化产品出口受进口国购买力水平影响较为明显;中国文化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促进其他视觉艺术、珠宝、电影和录像、建筑和设计等文化产品的出口,但对中国文化进口的影响并不明显;除古董进口及其他视觉艺术的出口以外,中国绝大多数文化产品的进、出口与距离变量呈负相关关系;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中国绝大多数文化产品的进、出口。  相似文献   

13.
"多彩贵州"作为贵州省的一张"名片",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为丰富该品牌内涵,保持其市场价值,通过运用市场营销中的企业形象理论,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在视觉识别层面上的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少数民族纹样具有较强的视觉识别性及艺术性,可以有效提升"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识别度,保护该省原生态文化资源,并开发出具有更高价值的贵州本土旅游产品,以实现产品更大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数据,对中国文化贸易结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尽管中国是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但文化贸易结构不合理,文化产业总体国际竞争力较弱且发展不平衡;中国文化贸易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手工艺品、设计、视觉艺术品和新媒体这些外围的文化产品中,具有核心内容的影视媒介、音乐媒介、出版物及版权、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文化出口比重低、竞争力弱。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显著提高。文化贸易出口的增加有助于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拉动就业、促进文化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互通、提升一国文化"软实力"。我国作为文化贸易大国,文化产品出口额逐年攀升,现阶段文化产品出口主要以设计类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类产品为主。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品出口呈正相关关系,贸易对象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本国居民的需求,进而影响其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基于上述分析,从文化产业生产周期角度对文化产品出口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无锡作为我国“吴文化”起源地之一,经济实力有目共睹,而文化软实力一直是无锡的弱项。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背景下,第三产业中的创意产业被证实拉动经济成效显著,因此无锡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从创意产业发展入手,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研究了无锡城市文化现状与问题,包括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受阻,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无锡城市文化发展趋“利”少“韵”;创意人才缺少等问题。提出发展无锡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建议:发展创意产业,弥补先天历史文化短板;发展创意文化经济,着眼长期效益;建立创意产业人才引进体系、激励体系与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文化产业的困境与出路——江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海浪 《商业研究》2006,(23):107-109
江苏文化消费数据表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当前各地全面小康目标如期实现的一大障碍,急需加快发展。目前农村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加快发展有基础、有可能。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走市场化道路以及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等,是目前农村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provides an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B) classroom about cultural values, beliefs, attitudes, and norms through the study of cultural metaphor. The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established qualitative methods by using participants’ visual pictures and written explanations—representative of their initial perspectives of another culture—as units of analysis. Prior to and after a cross-cultural immersion experience in China, students are asked to contribute a tangible visual image of their impress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briefly write about it. Upon their return, students are once again asked to submit another image of culture along with an additional written explanation in order to explicate thei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s role in cross-border interactions. Findings point to the increased capacity to construct redefinitions of culture based upon their experiences. They also reveal a glimpse into the ideas, imaginings, and attitudes of students as they attempt to make sense of unfamiliar world views, practices, and norms in light of the increasing interconnection in our world.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s a contribution to sensory‐aware cultural consumer research. It suggests that while the audio‐visual domain is unquestionably a crucial ingredient of contemporary consumer culture,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he other senses as well. The study works towards a practice‐based culturalist approach to sensory ethnography, a perspective that allows consumer scholars to empirically account for the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senses. Through an empirical case study on sport fishing, the paper scrutinize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related to conducting sensory ethnography. In addition, it discusses the benefits of this approach in consum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