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国维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终结者和现代文论的开启者,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诗学"意境"范畴,而且开启了现代文论的新方法,被后来很多学者誉为中国学术研究实现现代转型的第一人。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古代文论中最体大思精的巨著,不仅总结了隋唐以前的诗学文论,同时也开启了唐宋以降文论美学的帷幕,特别是其《隐秀》篇乃先秦、秦汉"意象"论之总结,而其《物色篇》则开启了唐宋"意境"论的先声。刘勰的《文心雕龙》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处于相似的承上启下的位置,而且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意境"论发展史上的两个关键人物,具有诸多可比性。试图从隐秀和境界说的内涵和意义入手,粗略探讨一下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对《文心雕龙·隐秀》篇的承革扬弃关系。  相似文献   

2.
尚旸  水晶晶  芦亚楠 《消费导刊》2011,(7):95-95,44
《文心雕龙·知音》是中国古代一篇文艺理论批评著作,前人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对文学鉴赏理论的突出成就,而立足于篇名即“知音”本身探讨刘勰的修辞意识的则寥寥无几。有关“知音。气兑的美学信息,还隐含在“知音”这个词本身的修辞原型当中,“知音”说的命名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3.
刘勰《文心雕龙》总论包含的《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文章,不仅集中体现了刘勰的文艺观点、论文主张,而且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美育思想,概而言之,包含三个主要层面:一是以儒家征圣宗经思想为美育指导思想;二是以文学教化功能为美育具体形式;三是以天人合一境界为美育理想境界。这些思想既对审美创造、审美鉴赏以及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建设有着直接的借鉴作用,还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美育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慧丽 《商》2014,(52):110-110
《答吕姜山》是汤显祖戏曲理论批评的名篇之一,是反应汤显祖戏曲思想的重要篇目.当代学者对篇中所表达的理论思想有所争议,重读此名篇,结合中国历代文论思想,探析其中两大曲论观点:“唱曲当知,作曲不尽当知也”;“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有助于学界对其理解达成一致.其中“意”“趣”“神”“色”分别要求作品有感情,感情真实,情节变化莫测,词语自然朴素.  相似文献   

5.
罗解 《商》2014,(52):144-144
意象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神思》篇中首次提到,《神思》是《文心雕龙》创作25篇的第一篇,它是文学创作的总纲,在此篇中,刘勰深入探讨了创作构思的关键,他通过对意象的生成、构成及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的揭示了作家想象构思的规律.在《神思》篇中,刘勰还提出了非常重要的“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的文学创作思想,他认为作家在进行艺术构思的时候,应该使得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保持一种冷静而专注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不仅思想内容丰富,而且艺术成就突出.它不仅值得中国人不断的学习研究,同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也非常值得向外国人推荐.而翻译即是向西方介绍及传播《诗经》的一条主要途径.由于《诗经》具有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特征,因此运用“三美论”翻译《诗经》能较好的体现出原诗的内涵与意境,从而达到通过翻译将《诗经》传播到国外的目的.本文将着眼于许渊冲提出的“三美论”这一概念,研究其在《诗经》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张睫 《商》2014,(47):101-101
朗基努斯的《论崇高》主要针对当时罗马文学迅速走向衰退没落的事实,以显性的修辞学理路和隐性的美学理路提出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伟大的思想、崇高的风格以及强烈的效果。荷马凭借着大诗人的博大情怀以及大文学家的艺术修养绘制出一部凝重肃穆的大史诗和一幅魁伟人性的英雄图,使得《伊利亚特》成为朗基努斯笔下崇高风格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正因为如此,本文将尝试利用朗基努斯的文艺观来解读这部被称作“希腊圣经”的史诗巨作。  相似文献   

8.
论凯恩斯“货币非中性思想”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非中性论和与之紧密相联的货币供给外生论从理论层面彻底摧毁了作为“整个经典学派理论之骨干”的萨伊定理,构成凯恩斯革命的两大理论基石。非充分就业均衡是经济运行常态,因此,深入研究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对于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特别是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体系支撑。本文试图系统梳理货币性质理论的历史演进,探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货币非中性思想”,并解析其在凯恩斯革命中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个历程。先秦两汉时期的“丽”,尚处于孕育和萌芽阶段。“丽”在先秦时期作“形容词”、“数量词”、“动词”等属性论初具审美内蕴,但基本上未有意识地被纳入艺术审美视野。“丽”在两汉时期文论视野中,在“文体论”、“鉴赏论”等层面,表现出审美质性,但几乎都是文论家们自发地对之理性把握,揭示的也是一些表面的、直接可感的审美属性,并不具备多方面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0.
“猫论”和“共同富裕”思想作为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不同的历史背景、目标指向和历史地位,但都对各自的时代产生了重大影响.更为重要地是,探究“猫论”和“共同富裕”思想的联系就会发现,二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都重视生产力、重视群众的首创精神,都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等,因此,比较邓小平的“猫论”和“共同富裕”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态度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是现代"龙学"的奠基作,在<文心雕龙>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其成书过程颇为曲折,加之版本甚多,且又存在大陆与台湾两个版本系统,令青年学子难以择善,有必要在梳理其成书过程的基础上,对其各种版本进行辨析,指明善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学的载体发生了变化,文学不再单纯地以文字的形式写在纸上、印在书上,它开始与图像、声音等结盟,通过大众传媒这一媒介来传播。对于视像与文学相结合成的文学新样式,需用文化诗学文本内外整体性研究的方法,来全面关照“视像-文学”这种新的文学现象。文化诗学以它开放性的理论品质顺应时代变迁来接纳新文学样式,它把这些新文学样式作为文艺理论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拓宽了文艺学的学科疆界。  相似文献   

13.
续书是对原著的一种解读、阐释和生发,它既扩大了原著的影响,又从文体类型上巩固和强化了原著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规范。作为《西游记》的衍生物,明清之际的三部续书对原作的接受主要表现为主题思想、题材、叙事结构和艺术风格等的步武摹写。但由于时代环境的变迁,续书又表现出与原著不同的时代新变,这主要体现为思想主题上的“收心”实用”倾向、表现手法的“意识流”倾向和艺术形象上的进一步虚化等,而这正是三部续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与《天问》“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句,俱涉“悬囿”。“县”、“悬”为古今字,意为“悬挂的花园”。“悬圃”在《楚辞》各版本及其他典籍中,与昆仑都有着紧密联系。典籍记载之“县圃”、“悬圃”与“玄圃”,其所指实同,但这并不是传统注疏家们所言之通假,而是由昆仑兼具黑色之文化意象所决定。“悬圃”初或借用两河流域古代之“空中花园”,由于花园具有通天功能,后借以描摹神话昆仑大山之通天高境。通过解析“悬圃”之文化意象,《天问》句当作“其尻”,而不作“其尻”。  相似文献   

15.
金隄与萧乾夫妇的《尤利西斯》中译本自出版起就备受关注,成为翻译界的研究热点。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以多维度转换程度、读者反馈和译者素质为评价指标,探析风格迥异的两个译本如何在翻译生态环境中实现长期竞争与共存。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经典意义在于阐发了丰富的文艺理论,内容包括革命文艺与社会政治革命的关系;文艺的人性与阶级性,文艺与广大人民大众的关系;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学艺术家的立场、态度与世界观;文艺作品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过程;文艺的内容与形式、风格与流派;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文艺的民族形式及发展创新;文艺批评及其政治与艺术标准等。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许多基本论点对当代文艺工作仍有指导意义;应对这些论点加以改进和完善以建构起新时代的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7.
就齐文化所独具的内涵而言,它跟隐逸文化有冲突的地方,但隐逸文化在齐文化史上却并没有因此而消亡。齐文化中的隐逸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齐人豁达和不拘泥的民风,使之能够对古代中国士人均面临的仕与隐的问题做出自如选择;二是在齐地尤其发达并进而影响到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术神仙之说,对齐地隐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作用明显。这既是在看似与隐逸文化相冲突的齐文化中却又能够产生出隐逸文化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齐文化对中华隐逸文化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它建立了揭明汉字构造义理的六书理论,开创了新的、科学的、字典式字书体例,保存了大批古文字资料,同时也起到了规范文字的作用。《说文解字》对字义的训释方式,大多成为后来训诂学常用的方式。因其训释之精当,它历来广为训诂家们所倚重。《说文解字》主要从字形的分析上建立了一套形声系统,从而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古音资料,成为考定上古语音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就已经兴起了原始民主思想与言论自由思潮,稷下学宫就是一个自由论辩的场所,引发了百家争鸣的高潮。《管子》一书正是在这种原始民主思想、自由主义背景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是百家争鸣的投影。《管子》提倡言论传播的自由,要求君主要善于听取民众的意见,君臣之间、群臣之间也要做到言论传播的畅通。但是《管子》对舆论传播的控制是很严厉的,采用法制的手段实行禁止、诛罚等,客观上要求言论要"名实相符",在某种程度上还反对著书立说。《管子》一方面提倡言论传播自由,另一方面又对舆论传播进行控制,这正是民主与法制这对矛盾范畴具有一定张力和弹性的体现。这对我们仍具有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长期以来要么持一种“修正论”的态度,要么持一种“发展论”的观点。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及其争论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和研究。本文试图进行一种新的理解的尝试,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由众多理论组成的驳杂理论.既需要细致地研究每一种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也需要细致地研究每一个代表人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变化,以及对每一种理论、每一种观点、每一个人物的思想进行细致的、具体的研究和分析,才能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处在同一平面而有利于展开对话,继而可以作出相对合理的、甚至正确的评价,使其研究得到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