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既有研究仅关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单向关系,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互为格兰杰长期因果关系;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产生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较强,而农民增收对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促进作用较弱.由此得出启示:应进一步加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保护的影响,研究抽样调查了湖南省四个县市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及转移情况和耕地现状,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保护的影响的结论。研究发现,耕地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减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对耕地劳动力的投入也明显减少,且农村劳动力高龄化和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劳动力转移虽然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却对耕地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由托达罗模型引发的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新 《商业研究》2006,(18):145-148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加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托达罗人口流迁模型,剖析了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相关问题,认为经济因素仍然是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浅层次、多渠道、多样化、渐进性是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突出特点;农民工进城对城市工人就业并不产生多大消极影响,相反还会增加城市就业机会;为了促进农业劳动力的持续、健康转移,必须重视农业发展,有效改善农民教育模式,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粤北粤西典型村的调查研究,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广东省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提出要解决当前广东省粮食生产下降的问题,关键要注重改善粮食补贴方式,切实提高粮农的收入;切实改善粮食生产的条件,加强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合理引导劳动力"返乡",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为经营型农场发展创造条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谢海兰 《商》2014,(42):77-77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从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转移空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属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范畴.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的必经之路。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越来越少,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因此,发现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和出台相应的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托达罗的两部门理论主要用来说明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和间接性,尽管发展城市传统部门会对城市环境和市容造成某些不利影响,但其促进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对我国存在许多有益的启示。文章指出,我国应坚持走多元化、浅层次、渐进性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道路;发展城市非正规就业,增大农业劳动力转移空间;发展小城镇,发挥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功能,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发展城镇弹性就业,尽可能地增加农业劳动力及其家属的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农业内卷化的经济根源,将影响农业内卷化的主要经济因素,即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人多地少的程度越高、农业机械化的程度越高,越多的劳动力就会从农村转移出来。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期,我们深入山东、江苏等地广大基层农村,对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和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总的看法是: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时期,农业生产的要素投入结构面临重大转变,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是稳定我国农业生产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工序的视角,以我国为例来研究国际垂直专业化中的污染工序转移问题。国际垂直专业化中研发和营销的污染强度比较低,生产的污染强度比较高,从而形成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发达国家有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工序的动力:劳动力不足和环境管制严格;而发展中国家存在承接污染工序转移的条件:劳动力丰富和环境管制相对松弛。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和行业面板数据,验证了国际垂直专业化中污染工序向我国转移的存在。因此,我国一应积极推行技术创新,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承接、发展清洁工序;二应适当强化环境管制力度;三是呼吁国际社会增加对我国的环境援助。  相似文献   

10.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配置效应,但是不同经济层面的研究会对这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结论,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县域经济增长的配置效应便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建立了江苏省县域总体、江苏省三大区域县域、江苏省各县域三个不同层面的实证分析框架,对近20年间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在于,20年间江苏省县域总体和三大区域县域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呈现出倒"U"型发展趋势。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前10年的配置效应要大于后10年。苏南县域呈现出更高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结合新一轮农地确权,把地权稳定性对劳动力非农转移影响的两种理论逻辑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并引入农户资源优势(土地、资本)异质性条件,构建拓展的Todaro模型,分析地权稳定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总体影响以及对异质性禀赋农户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总体上,地权稳定性增强会通过提高农户的投资意愿而抑制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转移;地权稳定性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抑制性影响对于不同特征农户而言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激励承包地多、农业资本相对充裕的农户返乡务农。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投入与农民收入增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宇  许晓阳  韩存 《财贸研究》2008,19(2):25-31
以128家农户2000—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研究了农业劳动力在农村就地转移和增加非农产业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增加非农产业投入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在加入贷款数额、贷款期限、劳动力数量、农产品收购价格、税费负担以及户主受教育程度等控制变量之后,效果仍然显著。给我们的政策启示是,我国政府应该在条件许可的地方,鼓励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并增加对农村非农产业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探讨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1.留在农业内部的一部分职业农民。通过农业外延的拉长和产业领域的拓宽,在农业内部就地消化一部分劳动力。农业是基础,农业生产毕竟还需要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较高,边远地区较低;异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盲目性。为防止农业发展因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而受到严重的冲击,应进一步强化支持农业的政策力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强化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较高,边远地区较低;异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盲目性。为防止农业发展因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而受到严重的冲击,应进一步强化支持农业的政策力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强化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桢淞 《商》2014,(22):44-45
本文在对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规模、结构等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度、经济、家庭与个人素、农业生产条件四个方面出发,挑选出可能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13个子因素的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各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联度排序,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规模的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城乡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1978-2007年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对所研究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向量自回归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及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 的内涵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绝对剩余,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使农业劳动力的边际效益为零时,农业中供大于求的那部分劳动力。二是相对剩余,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使农业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达到全国平均劳动生产率时,农业中供大于求的那部分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业剩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Battese and Coelli(1995)提出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构建了农业FDI影响下的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函数模型,根据199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FDI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FDI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和农业技术进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劳动力投入质量、农业资本投入和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投入数量和自然灾害则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国农业在总体上出现了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下降并存的局面。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机制,指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会给城镇非技术工人劳动力市场带来影响,还会影响到城镇技术工人劳动力市场.农业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的进出通过影响城镇非技术工人劳动力的供给,进而影响城镇劳动力市场上两种劳动力数量的对比,也正是这部分农业劳动力在城镇非技术工人劳动力市场的进出,使得城镇劳动力市场在偏离后能够重新回到原来的均衡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