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几年中。社交网站(例如,FACEBOOK,人人网)和其他用户生成内容网站(例如,土豆,YOUTUBE,FLICKER)纷纷建立。并且它们被运用成为一种广告媒介,这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一开始由于人们知识的匮乏,不知道怎样有效地利用因特网使其成为广告媒介,在美国因特网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成为了主流广告媒体,现在很值得我们来查看一下人们在提高广告在数字媒介运用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哪些东西。我通过数字广告的6点核心原则来探讨我们在数字广告中学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广告是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每一位消费者手中的钱是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看到,消费者手中的钱实际上是一个选票。消费者用手中的钞票买了哪个商品,就等于选了这个品牌和企业。如果按这个理念推论,广告是什么?广告就是企业的竞选行为。  相似文献   

3.
《广告导报》2006,(11):44-47
2007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在标的物设置中,首次将7.5秒的广告规格引入到“新闻联播后”这个时段。从5秒到7.5的转变,基于对中国市场环境、传播环境和企业需求、消费者认知等领域的广泛调查、深入分析和严密论证,是中央电视台在广告经营策略上的一个创新举措,是又一次引领电视广告行业发展的行为。7.5秒的出现,得到媒介研究专家、广告从业人士的普遍关注和强烈认同。我们有理由相信,7.5秒广告,是中国电视广告的常规格式,必将开启中国电视广告业新的一页。[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告》2006,(11):167-168
2007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在标的物设置中,首次将7.5秒的广告规格引入到“新闻联播后”这个时段。从5秒到7.5的转变,基于对中国市场环境、传播环境和企业需求、消费者认知等领域的广泛调查、深入分析和严密论证,是中央电视台在广告经营策略上的一个创新举措,是又一次引  相似文献   

5.
其实无论是传统的15秒、30秒广告,还是这种长达数分钟的电影短片,都希望以感性的故事来吸引消费者。当消费者喜欢这个故事,间接也会喜欢这个品牌。一个好的30秒广告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关键是这个故事能否吸引并打动消费者。事实上,消费者是被动地接受电视广告,而在网络上,诸如土豆、优酷这些视频网站都有很多好玩、幽默的内容,消费者有  相似文献   

6.
《成功营销》2010,(2):99-99
2009年整个的经济危机对于我们市场行销人来说是个反思的机会,我们发现,在过剩的竞争环境中,企业面临的事实是,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越来越依赖品牌认知,这种认知不在于消费者如何理解产品的价值是否真实,而在于消费者相信什么,不在于消费者是否确切知道产品的差异,而在于消费者心中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7.
广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是否经济繁荣昌盛的衡量标准。纵观我国广告之三十年发展变化历程,无论是消费者与广告从“一元”到“二元”的关系转变,还是广告主、广告商、媒介的广告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从以上四个角度对中国广告观念之三十年变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NBC迎来网站黄金期 NBC的网站在八月奥运时段的广告已经售出了85%,目前和公司签下了合同的有麦当劳、强生、希尔顿酒店、可口可乐以及其他众多品牌。据称,很多品牌的广告花费都是为视频广告预留的。NBC计划在它的网站上公布前所未有的长达2200小时奥运赛时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什么?从思想到行动。世界上最短的路是什么?从思想到行动。在叶茂中策划公司,我们称之为从观点到实践,这就是叶茂中这厮今天要与各位分享的历程与经验。观点一:叫卖比创意更重要。不可否认,广告是环境的产物。面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是,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还停留在叫卖时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简单说,叫卖式的广告要比含蓄式的广告更容易让人接受。广告的创意性和美感问题不须讨论,问题是中国大多数消费者还停留在审美的的初级阶段,不信去看看大多数人的家庭装修就可以明白。更有一个数据很惊人:中国有4.5亿人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洞察是营销的原点。任何广告和营销活动都需要围绕这个原点,它是营销者制定营销目标和战略决策的根本落脚点,离开了这个原点,就像船只在海上迷失了方向,在错误的方向上渐行渐远。正如联合利华首席营销官兼传播官基斯·威德所说:“新时代的营销已不再只是涉及传播的功能性利益,营销必须涵盖关于品牌角色的更广泛含义。我们必须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必须了解他们在真实生活中的具体需求,并专注于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传播环境,洞察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群体特征、消费态势和消费者对广告的需求成为开启营销创新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那么,在当前环境下,该如何认识消费者呢?  相似文献   

11.
袁方 《广告导报》2005,(3):134-134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在电线杆上做的广告和在电视台做的广告,即便到达的人群是一样的数量,效果还是会有相当大的悬殊,因为电线杆的品质与电视台的品质不可同日而语:毫无疑问,消费者会更加信任电视台的广告:进一步说,在不同的电视频道做广告,由于其媒体品质和形象的差异,对消费者的影响和说服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即使是同一电视频道中,平播广告和赞助广告的效果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广告是塑造和提升企业品牌最有效的途径,现在的消费者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广告所包围。据统计,生活在中心城市的人,他所接受的信息是过量和过剩的,因此造成大量广告都被人忽略。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广告手法太平淡,无法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另一方面也因为信息的海量增长与传播途径的日趋多元化。仅以电视媒体来分析,全国的数量最多时超过3200家电视台。从中国电视结构体系来看,  相似文献   

13.
鲜度商城的所有产品都是可以溯源的。比如养殖时会有一个机器进行分检,然后按固定的重量进行包装,那么它出来的这一刻就把它捕捞或者是养殖的海域所有相关的信息存在产品上,我们会用一维码、二维码的方式,为每个产品都贴个标签。消费者买到产品后可以通过产品订单号在商城的网站去查询,水产品的产地、出入库日期,以及消费者拿到水产品之前的整个产品流转过程都可以被清楚地查询到。比如水产品虾是在什么环境下养殖的,什么时候进的工厂,从工厂的生产到某个流通环节是如何流通的,这个对消费者来讲,全部都是一目了然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广告信息和患上了营销疲劳症的消费者,一个在追,一个在逃。在媒介资源过剩的时代,企业如何抓住受众的“眼球忠诚度”比建立“品牌忠诚度”更加富有挑战。在这个意义上,无干扰、无防范无竞争的”无聊时间”,是企业进行“暴力营销”的最佳甚至是惟一的机会。占据了消费者无聊时间的媒介必将胜出,而抓住了无聊机会的企业营销信息,将让消费者无处可逃,发掘无聊空间的有效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人在决定什么是好东西的时候,通常都会考虑别人是如何看待同一问题的,而媒介和口碑就是做这种决定时的最主要的两个信息来源。”早在两年前,艾尔·里斯与劳拉·里斯已经在《广告的衰落与公关的崛起》里揭示,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广告的可信度在不断下降,以至于广告量不断地在增加,广告的效果却在持续地下降。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广告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虽说有的产品不需要投入很多的广告就能够有很好的效益,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都需要投入一定量的广告,如果没有一定的广告投放,产品的销量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可能会出现企业推出的产品无人知晓或者是知晓的人很少,并且不能刺激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欲望。因此,就会导致此产品在市场上无人问津的情况,那企业也不会被消费者所认知,更谈不上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当然并不是投入广告的产品,产品的销售额就会有一定的增长,这要受到消费者对广告的关注程度及为此产品所作的广告策划好坏的影响。所以在投入广告之前就需要市场定位,找到产品的切入点,并针对这个切入点制定好广告战略,寻找适合的广告媒介,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广告效果,使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陈刚 《广告大观》2006,(9S):33-35
什么是广告代理制?一个广告公司不靠媒体不靠企业,就靠中介,这个是我们大家经常理解的一种广告代理制,这种定义,是一种非常抽象、静态的概念。广告代理制其实是一种博弈的过程,在广告公司、媒体和企业三个方面不断角逐、不断地斗争中出现的结构,在那种环境下广告发展了,所以如果从博弈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18.
《广告导报》2007,(2):54-54
记者:国内Web2.0网站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张晋芳:首先;目前广告形式单一是最大的问题,因为这个直接决定广告主的认可度,以及网站的收入和未来。  相似文献   

19.
袁泉 《中国报业》2015,(4):95-96
广告媒介作业的变化和趋势,要适应新的媒体环境以及消费者的习惯变化。新媒体的层出不穷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广告主的投放诉求也发生了改变,从简单的品牌、产品宣传到精准化营销,整个广告媒介环境的变化也随之推动了广告媒介作业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因此,广告媒介作业的变化及趋势就是结合多方变化,满足各方需求,达到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丁邦清 《广告大观》2007,(10S):135-135
时代在变,传播也在变。一方面是传播客观环境在改变。在如今这个传播过度的时代,强大的广告轰炸虽然有效果,但已经不再能达到以往那样的传播效果了,消费者的注意力时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越来越多的信息的干扰和稀释,广告的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是传播的主观环境也在改变。现在许多消费者越来越不再满足于单方面的接收信息,消费者在信息接受上的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