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基于生态经济和传统经济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通过引入制度给力通量曲线研究制度变迁基本原理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质是相容性制度变迁过程,制度变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基于制度变迁视域,从提高生产释放力和降低生产束缚力两个角度进行考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2.
何广延 《改革与战略》2011,27(10):71-73
制度变迁受制于其主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权力结构。文章根据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现象,发现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具有强制性、渐进性和滞后性特征,并因路径依赖陷入非效率的锁定状态,文章最后对实现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路径替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讨论广东制度变迁的问题上,人们更多地强调了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功能,并以价格机制转换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等制度变迁现象作为主要研究视角或分析对象,而将广东的制度变迁引入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进行全面阐述和制度分析的则相对较少。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为分析视角,考察了经济全球化对广东制度变迁产生的外部驱动力。最后认为,广东的制度变迁是因经济全球化驱动制度系统的整体开放,而与外围制度产生竞争,并通过制度内生模仿机制和制度外部倾销机制实现外部移植制度安排和本土现存制度环境耦合。  相似文献   

4.
丁元 《特区经济》2006,213(10):38-39
本文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结构特征,并对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均衡进行了分析,认为制度非均衡已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一种“常态”。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非均衡又成为该市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它的轨迹也就是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1978~2009年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之间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划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农村制度变迁对农民的收入增长具有阶段性的影响作用,农村制度变迁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并借助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1978~2009年中国农村农作制度、农村价格制度、财税制度,以及农村人口变迁制度等制度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由此建议应该把农村制度创新作为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诺思将对制度的理解融入到经济理论和经济史的分析之中,形成了一种基于人类行为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相结合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分析框架,对我们分析理解住房保障制度的演变有着积极地作用,下面笔者就依据诺思的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对住房保障制度变迁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路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爽  张永庆 《特区经济》2010,(1):136-137
本文首先指出了制度缺陷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阐述了制度变迁的定义并分析指出制度变迁的路径方式,最后对制度变迁的两种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制度模仿是欠发地区经济发展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在于交易费用理论,文章将通过运用交易费用这一理论对会计准则的制度变迁进行全面分析,通过会计学的理论和经济学的理论深度结合对会计准则的变迁进行分析预测,分析了会计准则如何在制度变迁各因素的推动下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升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制度变迁的后果考察为切入点,从事件、利益相关人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政府职能制度变迁的后果,最后针对转型期中国政府职能制度变迁从现状、趋势、不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分析方法,以我国建国以来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依据,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得出结论我国现阶段的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以诱致性变迁为基础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其他相关制度安排必须及时进行相应的变革以保证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汪菁 《科学决策》2013,(1):78-93
目前中国正处于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面临着如何有效地处理公共危机的严峻考验。目前中国的公共危机管理还存在着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组织体系不够完备和信息管理体系存在缺陷等问题,这些都影响着中国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效率和效果。为此,中国应该在完善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加强危机管理的机制建设和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等方面提升我国危机管理的水平,这也是改善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社区服务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天芳 《特区经济》2008,(6):289-291
在我国社区服务经历了计划经济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这样两个阶段。由于经济体制的不同,社区服务公共产品供给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体制特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社区服务逐渐走出了政府包办式的服务模式,向着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但在体制转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此本文提出社区服务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改革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桑凤平 《改革》2012,(5):150-153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自身国情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其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应构建公私医疗卫生机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中的合作治理机制,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财力投入长效稳定化,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建设,搭建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双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诸多弊端。通过分析“双轨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脉络,指出公办高校的养老保险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对教师个人、公办高校以及国家来说影响深远,如加大教师的自由流动,促进高校人事体制改革,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但也存在不利的影响,如可能引起高校教师的不满,降低高校的人才竞争力,转轨成本巨大等。研究提出政府要积极主导,加大资金支持,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逐步建立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养老保险体系;高校要积极行动,从舆论引导,相关政策的落实等方面配合改革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公用事业规制体系运行机理及其下一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剑 《改革》2012,(8):107-113
发展中国家的公用事业规制体系在规制机构的"有限性"、规制机构的独立性、规制机构结构设计、规制激励等方面存在困境。构建适宜的发展中国家公用事业规制体系,应着力提升规制机构能力,依据人力资源水平、规制承诺水平状况选择合适的规制治理模式,合理确定规制机构的自由裁量权水平,构建完善的规制激励机制。设计我国的公用事业规制体系,应使其与制度禀赋相匹配,考虑规制政策模式的选择以及各规制政策的权衡。  相似文献   

16.
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中的责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新轩  武琼 《乡镇经济》2009,25(2):54-58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和免征农业税的实行,学界再次关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并围绕它展开争论。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阐述,分析了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缺失。认为在构建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中,政府首先要建立相关的法规制度——畅通的需求表达机制、科学的决策机制、稳定的投入机制和健全的监督机制等,其次在制度的执行上,要根据财权与事权相对应的原则并结合公共产品外溢特点和受益范围,在明确界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的基础上,实践中央、地方、农民三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7.
美国风险收费制度是根据案件的具体结果来支付律师费用的一种制度,案件胜诉则支付约定的费用,反之则不需或少付律师费用。虽然对于我国是否可采纳风险收费制度有不同的观点,但由于风险收费制度有利于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诉讼难的困境,以及对公益诉讼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因而在一定限度内采用应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旅游景区创建与管理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有助于变革当前旅游业发展规划,推动公众养成低碳生活方式,实现旅游发展与保护环境共赢,甚至推动区域内产业的耦合发展。当前旅游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为实现“低碳”转型,应当从软件、硬件以及产品三方面出发,构建低碳旅游景区的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景区管理模式、建立景区间的战略联盟,从而推动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方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统理论认为公共产品是不能通过市场有效提供的,或者说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上是失灵的,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制度的创新,越来越多的私人投资涉及公共产品领域。分析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方式,进而探讨其市场供给对政府治理结构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公共产品私人供给与政府治理结构转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吴九占 《特区经济》2009,(5):166-168
改革开放早期,我国的"三农"政策实现了历史性转轨:所有制上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转轨;经营制度上向以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转轨;生产结构上向农工商综合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多种经营的转轨;分配制度上向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轨;政策范围上向农业、农民、农村全面覆盖和促进协调发展的转轨。这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产物,是在不断争论中形成的实践结晶,是以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发展生产力为导向形成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