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摩托车工业包括国有、集体、中外合资、民营等形式的整车企业,资产总额为600亿元,每年的工业增加值在100亿元左右。“八五”以来,累计上缴税金250余亿元;“七五”以来,累计出口摩托车500余万辆,创汇20余亿美元,摩托车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摩托车产量自1993年以来,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产销量已高达1200万辆以上,2002年接近1300万辆,占世界总量50%。目前,我国摩托车人均占有率已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至此,我国不仅成为摩托车生产大国,同时也成为摩托车消费大国…  相似文献   

2.
刘兴 《中国纺织》2005,(11):120-121
10月21日~23日,首届中国国际(海宁)经编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三届海峡两岸经编研讨会在浙江海宁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经编企业代表共计260多名,再一次就中国经编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进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论坛也再一次以务实的风格推动着中国经编业的茁壮成长. 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经编行业总产值接近500亿元.2000年~2004年总产值及产品销售年均增长均超过20%.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统计,2004年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四省经编产业集群地区实现经编产品销售收入235亿元,利润16亿元.2000年~2004年的4年间,这些集群地区销售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5%,利润年均增幅超过40%.经编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增长速度均高于针织行业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80年代飞速发展以来,中国摩托车工业在20年里,不仅产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与国外同类型产品相比,在质量、型号、外观造型上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可是近年来,由于国内50多个大中小城市先后对摩托车进城实施限制,加之来自经济型车的冲击,使得中国摩托车业面临着大发展以来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见效和WTO的临近,国内各摩托车厂家对产品排放、质量和外型也不断改进,摩托车的发展前景再度出现曙光。分析目前和未来的经济和消费环境,我们有理由认为:在未来10年内,中国摩托车业将面临4大新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摩托车业是国内众多行业中对外开放较早,接受市场竞争较充分的行业之一。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中国的摩托车业已较以前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多年来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但因相关核心技术的相对落后,中国又称不上是摩托车强国。因此,加入WTO对中国的摩托车业而言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摩托车业已从幼稚、成熟到壮大;从年产不到5万辆,发展到2001年的1236.7万辆,增长240余倍。至此,产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年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一半。整车生产企业资产总额近600亿元,每年的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左右,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991年—2001年累计上缴税金近250亿元,1986年—2001年累计出口摩托车438万辆,创汇18.7亿美元。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其它相关工业的发展,全国摩托车从业人员总计达150万人。在国家投资极少的情况下,摩托…  相似文献   

6.
中国摩托车发展轨迹对汽车工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多年来一直是在高度管制中发展。与支柱产业必须由国家来投资控股的发展思路相适应,汽车工业长期没有对民营资本开放(直至2001年底才允许吉利豪情等有限几个品种上市),形成了国有资产占绝对优势的行业所有制结构。然而国家上千亿元的投资和大量的行政干预,并没有使中国的汽车工业壮大起来,而是虽过不惑之年,仍属“幼稚”产业,在国际汽车市场上仍处于弱不禁风、无足轻重的地位。而与此同时,作为广义的汽车工业的一部分,与汽车工业具有诸多相似或相关之处的摩托车工业却因被视为“过渡…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的摩托车业,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和无序竞争后,现已进入稳步和成熟的发展阶段。随着摩托车市场的进化,中国面临加入WTO后的冲击,在未来10年内,中国的摩托车业将面临着六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钟罡 《冶金财会》2013,(11):17-20
大型的(集团)企业和跨国公司将兼并重组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被充分运用,在战略选择上将其作为企业发展实现做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WTO后,摩托车生产企业将面临历史性机遇和严峻挑战。如何认清形势,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从而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动,是值得认真思考的战略问题。 一、有利方面 1.“入世”后,一方面放宽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准入限制,将直接刺激国外资本在中国投资。国外资本在中国投资的扩大,既可以增加国内市场消费,又能带动国内投资。另一方面,加入WTO可消除外国对我国的歧视性待遇,享受多边的永久性最惠国待遇,可使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环境得到改善,对促进企业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大力开发国际市场、加速机…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和江门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7年中国(江门)摩托车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摩博会),将于10月26-28日在江门五邑华侨广场会展中心举  相似文献   

11.
三月下旬,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德国宝马集团在北京举行了合资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从此德国宝马开始“沈阳造”。预计今年10月份,第一辆3系列宝马轿车将在沈阳下线。一个以高档轿车、中档轿车、轻型客车、轻型卡车、大型客车为主的汽车制造业基地正在辽宁形成,这也为辽宁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整合  相似文献   

12.
黄蓓蕾  房方 《汽车观察》2010,(10):50-52
继上世纪90年代汽车行业的全球并购蔚然成风,在今年的“全球汽车论坛”上,国内外多位专家明确表示:并购重组将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大趋势,在若干年内都会持续。 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全球汽车行业格局极有可能面临又一次的深刻变革和重新洗牌。在这次变革过程中,只有准备充分的中国汽车企业才有可能利用这次百年一遇的契机,完成本身从量变(规模增加)到质变《成为全球化企业)的转型,并在未来十年内顺利迈入全球十大汽车企业的行列。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摩配》2007,(3):16-18
一、概述我国的摩托车工业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第一辆井冈山牌摩托车算起,已经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它真正发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已经来临 ,在我国行将加入WTO的今天 ,中国炼油石化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一、20世纪世界炼油石化业的简要回顾1、炼油工业 :尽管早在1861年世界首家炼油厂就已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建成投产 ,但全球炼油工业的形成、发展和走向成熟则是20世纪的事。随着汽车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壮大 ,世界炼油工业的发展走过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11~1950年炼油工业的发生阶段。主要炼油国家是美国、德国 ,日本也有少量炼油能力 ,主要采用连续管式蒸馏、连续热裂化、延迟焦化、催化裂化、临…  相似文献   

15.
中国聚氨酯工业现状和发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潘玮杰 《董事会》2009,(3):65-67
2009年是中国钢铁产业的并购重组年,区域整合将代替行政命令和资源互补,成为钢铁业并购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2002年第7期中国机电工业2001年我国摩托车行业产销量双破1200万辆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自1997年以来的第四个“千万”年,大大鼓舞了业界士气。但也相伴着隐忧与不安。下面对过去一年试作简要剖析,对新年度进行预测展望。2001年摩托车市场解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1年度全国摩托车生产企业产、销、存情况报表,通过归类整理和比较分析,对全年度摩托车市场战况浅析如下:1.产销增长,库存下降。2001年《目录》内150余家企业中125家累计生产摩托车1236.70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7.1…  相似文献   

18.
抓住机会,高起点研究新一代汽车技术,抢占新一轮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动权 世界汽车工业经过百年发展,基于机械技术的传统汽车产品高度成熟,绝大部分市场已达到饱和。分析世界历年汽车产品产量的曲线变化,从中清晰地看出,传统的汽车产品已经经历了其生命周期中的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经过近年来高度成熟期的激烈竞争后即将步入衰退期。日益加剧的能源、资源、污染与全球温室效应、交通等问题,不断加快传统产品的衰退。另一方面,汽车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处于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且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核工业》2007,(6):54-55
3月12日 甘肃省政府与中核集团公司在京签订了甘肃省政府和中核集团核工业领域合作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20.
马华 《中国纺织》2001,(5):41-42
近,在万众瞩目的中国国际 服装服饰博览会举办期间,笔者采访了杜邦纤维(中国)有限公司主席兼总经理路久成先生。他向笔者表示:随着中国入世脚步的加快,服装行业中高档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国内品牌来说,“入世”后主要是面临品牌的挑战。为此,杜邦莱卡将开展与中国成衣品牌的全方位合作,结成策略性联盟伙伴,强强联手,共同开拓市场,抵御市场风险,与合作伙伴一起分享利益。笔者,杜邦莱卡与三枪的合作就是相当成功的。目前杜邦莱卡已在中国针棉内衣市场上把三枪作为唯一的战略合作伙伴。杜邦将在品牌推广、对外宣传方面对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