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系统回顾和评述了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研究的评价方法、评价步骤、评价重点和评价结果。以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为背景,从粮食安全、粮食政策、农民收入、补助方式、造林结构等方面,阐述了政策变化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以京冀地区为例提出了通过在水源区与受水区之间实施水资源补偿政策,解决"水稀缺"与"经济贫困"并存悖论的基本观点。在制度层面,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的梳理,发现现有法律制度阻碍了水资源补偿政策的实施与地区福利帕累托改进的实现。在实践层面,通过对"退稻还旱"工程的个案分析,肯定了通过水资源补偿达成京冀地区福利帕累托改进的可行性。在理论层面,通过模型推演,严格证明了水资源补偿能够实现京冀地区福利状态由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到帕累托改进的自然转换。  相似文献   

3.
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以京冀地区为例提出了通过在水源区与受水区之间实施水资源补偿政策,解决“水稀缺”与“经济贫困”并存悖论的基本观点.在制度层面,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的梳理,发现现有法律制度阻碍了水资源补偿政策的实施与地区福利帕累托改进的实现.在实践层面,通过对“退稻还旱”工程的个案分析,肯定了通过水资源补偿达成京冀地区福利帕累托改进的可行性.在理论层面,通过模型推演,严格证明了水资源补偿能够实现京冀地区福利状态由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到帕累托改进的自然转换.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政策是经济学新的研究领域。本以区域经济学为理论指导,提出了研究和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对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国情提出了我国未来区域经济政策体系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政策是经济学科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总结,试图以区域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对现时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发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国情,提出了我国未来区域经济政策体系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6.
陕北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对于本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及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在对陕北黄土丘陵区五百多户退耕还林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提升农户收入水平以及实现生态效益的目标,运用生态补偿理论、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产业链理论等对于退耕还林进程中政府职能与农户利益不协调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退耕还林进程中政府政策不够合理或者政府职能缺失造成退耕农户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到农户的生计问题。文章指出完善政府职能对于保障退耕农户利益以及实现政府目标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构建了陕北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职能与农户利益的协调机制,具体从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完善退耕还林政策、优化经济林产业结构和延长产业链等方面阐释了政府职能与农户利益的协调关系以及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7.
利用陕西省天保工程建设的历年统计数据,运用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陕西省实施天保工程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得出:陕西省天保工程的项目互适性较好,取得了较大的生态效益,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社区居民的收入有所增长,社会影响显著;但生态补偿不到位,没有对林农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林农维护、优化生态林的主观服务意识有所欠缺。建议在今后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生态效益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经济学教育和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学界目前争论不休。本文认为,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以西方经济学为借鉴。进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边缘化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最后对我国的经济学体系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在经济学教育和研究中引入竞争机制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一、西北五省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截止2002年底,我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近10亿亩,西北五省区累计退耕还林2410.9万亩,其中,陕西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855.7万亩,荒山造林622.73万亩,政策兑现钱粮折款共计达117.32亿元.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陕西省完成退耕还林任务和钱粮投入均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相似文献   

10.
利用陕西省天保工程建设的历年统计数据,运用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陕西省实施天保工程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得出:陕西省天保工程的项目互适性较好,取得了较大的生态效益,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社区居民的收入有所增长,社会影响显著;但生态补偿不到位,没有对林农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林农维护、优化生态林的主观服务意识有所欠缺.建议在今后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生态效益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经济学教育和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学界目前争论不休.本文认为,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以西方经济学为借鉴.进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边缘化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最后对我国的经济学体系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在经济学教育和研究中引入竞争机制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补偿机制的京津冀农业合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补偿机制是进行京津冀农业合作的新利益平台,是集生态服务、补偿扶贫与农业合作为一体推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新途径。实现生态补偿型京津冀农业合作的途径有:农产品生态标识、技术项目扶贫补偿、上下游节水补偿、退耕还林补偿。基于生态补偿型京津冀农业合作的影响因素,我们应在制度、政策、扶贫、物流、农业产业链和农业布局,节水补偿、生态品牌和生态移民及异地开发等方面进行生态补偿型京津冀农业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用土地的增加导致大量失地农民产生,但是由于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村集体所有权虚置等原因,土地价值被严重低估,农民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征地安置补偿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以安徽省为例研究了问题产生的背景,说明征地安置补偿对于农民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引入一个四方博弈模型,运用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行征地制度失效的根本原因,讨论分析了现行征地安置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最后,对我国现行征地安置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回顾并评价了几年来退耕还林政策思想的发展与政策后果,通过对比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我国应当研究WTO“绿箱”农业支持政策要求,使退耕还林政策长期化和法制化,并以之为基础建成中国“土壤银行”,制定“土壤银行法”,理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在配套改革基础上推动土地流转,推行农场经营制度,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出台的"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政策的实质是以粮食换林草,国家以补贴粮食的形式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草。阳高县是国定贫困县。从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广大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我国正式建立了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该制度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公益林结构、区域分布及补偿现状,分析了公益林管理与成效,提出生态补偿制度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及完善森林生态补偿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作为稀土出口的第一大国并没有将稀土由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以挽回并逆转此不利局面。运用经济学研究方法通过利益分析来衡量国家政策调整的效果,从出口关税、配额和建立卡特尔组织等方面阐述我国现行政策在理论上的收益,表明政策调整初有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需继续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凡军义  梁丽嫒 《全国商情》2011,(2):83-84,88
本文使用陕西省安康市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消费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的生产投资意愿、房子消费意愿、生活消费意愿、人力投资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调查中没有发现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的电器消费意愿、固定资产投资意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15年CSSCI中最具有代表性的30种经济类核心期刊和《区域经济评论》上发表的区域经济学领域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归纳出2015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七个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区域创新、区域产业转移与分工合作、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以及区域政策及评估,并依次对各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和述评: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研究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特征、差异以及动力因素;区域发展战略以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两大战略为主进行研究;新型城镇化的动力、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城市新城(区)是城镇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区域创新以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为主要研究点;产业转移重点分析了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特征和趋势,产业分工合作以都市圈新型产业分工展开研究;区域资源与环境问题重点分析了环境问题;区域政策主要介绍了我国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新的指标评估体系.总体看来,2015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更注重对未来区域发展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担负着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任务.但目前面临着地方财政资金困难、当地经济发展受限、水源保护任务艰巨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法律和政策保证.适当运用公共财政手段和“水权有偿转让”等市场手段,内部补偿和外部补偿相结合构建双向“造血”机制,强化管理和监管,体现公平原则、维护水源区权益,以保证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