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西部地区的民族文化是祖国文化大家庭中的一朵奇葩,也是西部少数民族的精神家园,传承和发展西部民族文化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安定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西部民族文化正遭到轻视、挤压和不当开发,面临逐步萎缩甚至消失的风险。因此,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来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瑰宝,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并从观念、资金、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保持西部民族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达斡尔族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具体体系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其传承与创新的特点和现状,为未来更好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帮助,力求使达斡尔族民歌表现形式多元化,并且将其呈现器乐化发展局面,尤其与钢琴作品有机的结合,使达斡尔族民歌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处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改革时期和在西方竞技体育冲击下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逐渐破坏甚至消亡的局面。利用当代大学生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保护必要之举,这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传承和保护地方民族体育文化两个方面阐述了当代大学生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广西侗族地区在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区域风貌之下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建筑是一种综合的文化,在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保护建筑文化就是保护传统民族文化。本文着眼于广西侗族地区建筑文化的特色,剖析目前在建筑文化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朱会华  潘灯 《企业导报》2012,(10):268-269
民族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但是因政策法规不健全、文化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文化传承出现断层,保护更是匮乏。本文拟以广西容县为例,探讨高校图书馆在民族地区开展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审计与会计》2009,(8):F0004-F0004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选斡尔族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她区,嫩江右岸,是全国五个城市少数民族区中惟一的达斡尔族区。全区辖四镇两乡,幅员2078平方公里,人口17.1万人,其中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近年来,全区林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实现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张晓晨 《活力》2014,(12):15-15
鄂伦春民族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等文化精髓处于濒危状态,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鄂伦春民族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民族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鄂伦春民精通民族语言越来减少,传统民俗、技艺后继乏人。在民族文化逐步走向消失的严峻现实面前,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刻不容缓。为了穿越数百年时光流淌至今的文化血脉不要在我们这一代和今后几代人中断流、干涸,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  相似文献   

8.
蔡景 《东方企业文化》2012,(15):121-122
一个名族的文化传承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名族的灵魂与血液。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民族历史文化如何传承和发展?我们以惠东渔歌与疍家历史文化为例,阐述其历史文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衣耕文化,而农耕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能增强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也是当代人的责任。因此,国家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夏学禹领导曾经说过:“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等方面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具风格是我国传统优秀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半数以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五百多项,占全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各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构成了西部丰厚的体育文化资源,也为西部地区广泛、持久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开发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提供了优质的题材.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国家政府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各个省份各民族历代传承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了解与保护。其中,古村落乡土文化的保护更是迫在眉睫,由于当今现存的古村落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影响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等价值,这些古村落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凝聚民族文化的纽带,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对文化瑰宝的保护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形式中引入人工数字技术,即将古村落文化与人工技术结合,可以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弘扬传统村落文化。  相似文献   

12.
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传统特色,丰富文化生活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国际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正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就首先介绍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关系入手,在阐述在经济发展中要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认为应该注重民族文化这个承载着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民族灵魂的重要载体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孙荣辉 《价值工程》2012,31(9):243-244
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承载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课程发展的双重使命,面对强势的西方体育文化入侵的冲击和挑战,本文试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的文化价值取向入手,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相关理论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核心内涵进行分析,它对解决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项探讨的提出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意见,它主要研究高校体育课程中制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各个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村落是指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并存、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传统古村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持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文化基础,对传承、发展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自2004年至今,10年间全国具有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从最初的9707个以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的速度锐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如何保护传统村落的原真性和整体性,发掘其新的生存环境和时代价值是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河北省拥有传统村落32个,水峪村为典型传统村落代表,本文结合水峪村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其保护与发展策略作出相关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族的传统手工羊毛毡具有做工精细、 外表精美、 结实耐用、 民族风格鲜明等特点,蕴含着哈萨克族细腻、 柔情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希冀.哈萨克族的传统手工羊毛毡不仅具有实用价值、 审美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而随着经济发展、 民族大融合,哈萨克族手工羊毛毡技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保护和传承成为一个巨大难题.本文以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阿克塞)为例,探究手工羊毛毡的制作技艺及如何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文化变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永恒定律。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之重要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绝对的变异性。壮族铜鼓习俗是一项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壮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标志。在当下社会语境中,壮族铜鼓习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出现了民俗文化再生现象。这种民俗文化再生现象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产生深刻影响。对壮族铜鼓习俗之文化变迁和文化再生进行思考,有助于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之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变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永恒定律。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之重要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绝对的变异性。壮族铜鼓习俗是一项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壮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标志。在当下社会语境中,壮族铜鼓习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出现了民俗文化再生现象。这种民俗文化再生现象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产生深刻影响。对壮族铜鼓习俗之文化变迁和文化再生进行思考,有助于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之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9.
文化变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永恒定律。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之重要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绝对的变异性。壮族铜鼓习俗是一项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壮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标志。在当下社会语境中,壮族铜鼓习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出现了民俗文化再生现象。这种民俗文化再生现象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产生深刻影响。对壮族铜鼓习俗之文化变迁和文化再生进行思考,有助于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之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0.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多彩,经久不衰,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沿袭传承、相互交融、不断丰富、不断发展,并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章论述了民族地区农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阐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点,重点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以及自身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