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征用农民土地的过程中,农民的土地发展权被剥夺,给被征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农民权益受到了侵害。本文分析了造成农民经济损失的原因,而且针对这种损失提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时,要将土地征收权严格限定在符合公共利益的范围之内,明确列举公共利益用地的范围;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下,允许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土地市场流转;出于公共利益目的的征地补偿应充分考虑土地的市场价值、农民生活安置、经济损失,进行充分的补偿;尊重农民的主体性,使被征地农民能够参与征地决策;设立中立的土地纠纷裁决机构,确保征地纠纷能得到公正裁判。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以苏锡常三地为代表的苏南地区的484个农民样本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参与新型农民素质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受劳动力年龄、土地被征用情况、以前是否接受过素质培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被征用情况与以前接受过素质培训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成正相关,劳动力年龄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面对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的国情,积极引导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农民利益,提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总体水平,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重大。1.为整体提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制度设计创新。在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征用中,存在财产权补偿不足的状况,土地征用补偿  相似文献   

5.
征地补偿问题实际是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它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由于传统土地权利体系中土地发展权概念的缺失,相关土地收益增量被政府或者强势利益群体占有,造成对农民不合理补偿.因此,在界定土地发展权归属的基础上,探讨新型征地补偿机制,合理分配增量收益,将利于从根本上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圈地之风愈演愈烈,农民并没有从中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民对土地缺乏明晰的财产权,使其在与市场的博弈中完全处于被支配被剥夺的地位。现行土地制度给了某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从农民手上廉价获得土地并转手获取暴利的可能,从而加速了土地的兼并、转移和对农民利益的侵害。从1987年至2001年10多年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收补偿范围与标准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我国土地征收补偿范围与标准存在重大缺陷.应以市场价格为标准,提高补偿标准:扩大征地补偿范围,增加邻接地、通损地及对土地可预期的未来利益的补偿;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农民所占分配比例,从而切实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崔艺红 《经济师》2008,(5):88-89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而农民的土地权益问题则是农民问题的核心所在。农民土地权益被长期漠视乃至被严重侵蚀;已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构成对社会稳定的威胁。然而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实效却难令人满意。反观我国农民权益的保护机制,无论从观念层面上,还是在制度安排及其制度操作上,都存在着固有的缺陷。要克服这些缺陷,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唯有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9.
我国失地农民状况及受偿意愿调查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70%的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用,主要原因是补偿不到位或者补偿数额难以满足农户的要求;调查样本所获得的平均土地征用补偿与其平均支付意愿之间相差5倍;农民在土地征用中掌握的信息越充分,转让土地的倾向越高。因此,在征地过程中,应充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通过法律赋予农民转让土地的"还价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有加重趋势。农民权益易被侵犯,根本原因是我国土地制度与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健全土地管理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权利,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是三农政策的核心,也是保  相似文献   

11.
(一)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1土地换保障原则。土地是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能够对他们产生持续的生活保障。土地征用是农民对城镇文明、工业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理应获得城镇化所带来的、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因此、安置被征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质上是一个土地换保障的过程。 2.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确保政府能承受、被征地农民能接受,充分调动被征地农民自主择业和就业后继续参保的积极性。 3.坚持统一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席卷全球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用是我国各地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土地征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与不足,直接导致了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及土地征用权被滥用,影响了农民对土地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的有效运用.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也必须对此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土地流转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推动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当前土地仍然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民生老病死的保障.在国家大力推动土地流转的形势下,必然有一大部分农民失去土地,而这部分农民何去何从是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研究土地流转的意愿对更好地顺利完成流转工作、促进城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土地收益状况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土地产权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面和发展趋势,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财产,由于产权主体不清晰,产权内容不明确,致使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难以确保和增加。因此,要以土地产权清晰为着眼点,增加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土地财产性收入,指土地被国家征用后或土地经营使用权经流转后而得到的相应补偿和收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征地补偿标准以耕地常年产值为依据,以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城市的发展建设,与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发达国家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为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宝贵借鉴.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可通过提高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方式、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式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新疆土地退化现状进行分析,阐明了土地退化对土地资源、水质、空气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核算了新疆土地退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对制定新疆土地退化防治对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进程中要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华 《发展研究》2010,(12):105-107
本文厘清征地与失地农民社保、土地权利与农民变市民等关系,认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要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关键在于:征地补偿应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制度,建立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土地权利的实现机制,保障农民的宅基地用益物权,明确农民对整理节约出的农村建设用地享有收益权,建立健全农村拆迁法规,遏制"拆房占地"活动蔓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步伐的持续推进,各个地区土地征用的范围也就越来越大.最近几年以来,作为被证人的农民群体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越来越多,相较于处于强势方的开放商与政府,农村土地征迁中的农民群体一直处于弱势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土地背后较为模糊的土地产权,正是因为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残缺与不明确,导致农民群体在农村土地征迁谈判过程中遭受不公平待遇,要想保障广大农民群体的合法利益,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是关键所在.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几点基于土地产权的农村土地征迁优化措施,仅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由此引发的征地补偿费用管理混乱、乱占、浪费土地等问题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失地农民的权益,而且给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因此,必须制定出一整套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机制,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函     
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最失意的还是土地问题,政府强制征用城镇郊区的农村土地,但有些地方并没有给农民足够的补偿,部分农民也就丧失了在城镇化过程中通过出售土地而得到原始积累的机会,这些无地无业的农民可以说是“被城镇化”了。与土地相关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政府在城镇化中通过征地再出售获益最大,但“被城镇化”的农民和城镇中原有的低收入群体却要承担城镇化过程中的巨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