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 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调失灵”局面并存。因此,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形成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强化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科技、人口、土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的“五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五化”发展水平并划分其协调阶段类型,借助空间插值分析模拟其高低值格局,研究表明:(1)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排序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优势排序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发展超前于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滞后显著;(2)“五化”综合空间分布呈现以“哈尔滨-长春”向外扩散的不规则圈层区域,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高值区波及范围狭窄,黑龙江东部、辽源-通化、朝阳-阜新、本溪-丹东所在的吉林南端、辽东与辽西为低值地带;“五化”各自格局均呈现不均衡态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四化”格局类似,农业现代化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阶梯式格局;(3)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高级别的“五化”增长型城市与鹤岗、双鸭山、白山、辽源、七台河、本溪低水平“五化”衰退型城市差距较大,沈阳工业化、城镇化与绿色化、哈尔滨的信息化、齐齐哈尔的农业现代化位居首位;多数城市农业现代化超前于其它四化发展;(4)三省“五化”处于轻度失调衰退类型,“五化”协调发展排序为:辽宁>吉林>黑龙江,沈阳、长春、大连与哈尔滨为初级协调发展,吉林与大庆为濒临失调衰退,轻度失调衰退的城市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制造业“新型化”五维评价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多种均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偏好比率法,信息熵组合赋权和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对中部6省制造业“新型化”水平和制造业的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资源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做全面的比较和评价。结果显示,从纵向看,“十二五”期间,中部6省制造业“新型化”程度稳中有增;从横向来看,中部6省制造业“新型化”水平呈阶梯状分布,省域之间差异较大,且制造业“新型化”五维层面统筹不协调。最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十一五” 规划初期、“十二五” 规划初期和“十三五” 规划初期经济数据的样本对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发展质量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 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了实质性提升, 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性在不断增强, 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逐步让位于经济、社会和生态更加均衡的发展。但京津冀区域发展能力不协调、不平衡现象仍然严峻, 社会发展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长三角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 提出实现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推动区域发展质量提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一项重大发展战略,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本文运用耦合模型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与次区域 (非长江经济带) 对外贸易-经济-环境耦合协调水平, 以揭示我国区域间三元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演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 我国区域间对外贸易-经济-环境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处于中低度耦合协调水平, 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水平明显高于非长江经济带区域, 其中东南地区耦合优势突出, 中、 西部地区年均耦合水平较低, 西南地区增速明显, 但东西差距拉大。 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 “N” 型发展的空间正向集聚关系, 低耦合集聚中心逐渐向西转移, 高耦合协调水平极在东南沿海不断增多并形成稳定集聚中心。 从驱动因素看, 长江经济带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主要受到进出口总额和地区人均 GDP影响, 非长江 经济带则主要受进出口总额和第三产业增长影响。 为此, 本文提出长江经济带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推动 区域联动式、 集聚式、 协同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是促进 “一带一路” 倡议推进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2007~2017年 “一带一路” 沿线 18 个省为研究样本, 利用熵权法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对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并深入分析了物流行业的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东部区域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好于西部, “马太效应” 显著; 区域内物流行业综合评价的空间自相关效应较为显著, 然而异质性并不明显; 碳约束、 经济发展水平、 信息化发展水平、 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对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既要青山绿水, 也要金山银山”, 要求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做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环境规制日渐严格的压力下, 对资源严重依赖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波特假说” 还能否成立? 本文运用 DEA-SBM-Malmquist 模型评估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分析环境规制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创新效率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回归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推动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与创新效率的提高, 对经济发展具有助推的潜力, 环境规制通过直接作用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与创新效率, 进而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 “波特假说”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8.
创新效率研究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大主题, 本文从 “瑞典悖论” 出发, 探究 “金砖国家” 是否存在 “瑞典悖论” 现象, 并试图从开放经济视角对部分国家存在的产出与投入不相匹配的现象进行解答。 本文根据 36 个国家 2013~2017 年的数据, 构造了创新效率评价的投入产出体系, 用超效率 DEA 方法, 分别计算出这些国家5 年内的技术创新效率、 经济创新效率和综合创新效率, 并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其它 “金砖国家” 的差异。 将计算出来的效率值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 Tobit 回归分析, 找出了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 并通过构建交叉项的方法, 区分了发达大国、 发达小国和 “金砖国家” 的不同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的经济创新效率连续几年表现良好, 在2017 年居于首位, 而技术创新效率稍有不足, 原因在于科技论文产出成果还不能与快速发展的GDP 水平相匹配。 研究通过创新效率计算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发现部分国家存在着高投入和相对低产出的问题, 印证了 “瑞典悖论”的存在, 并根据研究经济开放性与创新活动的相关性, 对创新效率测量及创新模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能源-经济-环境协同发展是破解资源稀缺难题、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构建能源-经济-环境指标体系,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黄河流域能源、经济与环境三系统的发展状况、协调关系及其关联度。结果表明:①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小幅波动频繁,总体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但区域差异明显;②各省(区)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均较高,耦合协调度则普遍偏低,多处于低水平耦合的发展阶段,但整体呈现提升优化趋势;③环境因素与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关联性最强,能源与经济子系统次之。为进一步促进黄河流域能源-经济-环境协同发展,我国需要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内要素流通与汇聚,重视生态文明常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人口—土地—经济—社会” 四维城镇化的协调, 是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与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 本文构建了 “人口—土地—经济—社会” 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 并对长三角地区多维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与对比分析。 研究发现: 2005 ~2013 年长三角各个维度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波动中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 在此之后各个维度下城镇化发展水平均出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05 ~2008 年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均为中低协调耦合状态,2008 年之后大多数城市为中度耦合协调, 小部分城市达到中高协调耦合;2015 年上海、 苏州、 镇江、 宁波处于低度协调耦合, 扬州、 杭州、 台州处于高度协调耦合,其他城市均处于中度协调耦合。 整体来说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的协调耦合程度仍有待提高。 因此, 长三角地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 应从正外部性角度出发, 充分发挥协调度较高城市的集聚效应; 从正内部性角度扩大协调度较低城市的土地供给和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揭示了 2006~2017 年我国30 个省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 从理论层面阐释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从科技金融资源环境、 科技金融经费力度、 科技金融融资规模以及科技金融产出能力 4 个方面分析了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提升速度缓慢,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形成 “东强西弱” 的局面; 科技金融资源、 科技金融经费、 科技金融融资与科技金融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且科技金融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最强; 本文还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科技金融政策制定、 金融机构结构转型以及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大力倡导“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对外经贸合作深入发展的今天,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充分发挥中俄蒙三国的经济互补性,挖掘三国之间的贸易潜力和合作空间,对三国的经济发展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利用2002~2015年中俄对外贸易面板数据,通过引力模型分析了中蒙俄三国的贸易潜力。结果表明,近几年中俄两国之间的实际贸易额呈下降趋势,贸易增长潜力较大;中蒙两国之间的贸易虽呈现“贸易过度”的状态,但贸易额波动较大,且贸易总量较小。最后,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以及完善边贸管理体制等3个方面对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再工业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本文运用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在省际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两种技术进步方式非对称发展下区域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表明: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都促进了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引进技术的促进作用更大,但是引进技术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机制,过度引进技术、忽略自主研发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技术陷阱,且在“再工业化”国际趋势下,引进技术的边际收益变小,此外劳动力在模型中的作用并不显著,因此为快速缩小区域工业经济差距,现阶段西部地区应实行以引进技术为主、兼顾二次创新的技术发展战略,同时应注重制定因地制宜的人才激励政策,吸引本地人才回流。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经济复苏低迷以及资本投入刺激效应衰减的背景下,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经济发展计划。 其中, 德国 “工业4.0” 和 “中国制造 2025”战略备受瞩目。 本文以CNKI 数据库中所收录的关键词为 “工业 4.0"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对相关关键词进行因子分析与可视化研究。 结果表明: 制造业发展的研究领域包括信息技术、 人才教育培养、 制造模式、 商业模式和国家战略等。 我国应该健全市场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增加创新投入,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加快产业与技术的融合; 重视人才开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 的发展导向特征使其不同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 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经济增长关系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从 “两缺口模型” 和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入手, 在测算分析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存在资金缺口的基础上, 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聚类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 (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促进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 但是促进作用会随沿线国家人均GDP 水平的提高而减弱; (2) 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阶段, 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随着东道国人均GDP 水平的提高, 东道国的技术水平替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3) 资本和劳动投入是 “一带一路” 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建筑企业应该在战略层面上如何应对呢?应时而为,做好中高速增长的心理准备"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2%,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6%,建筑业增长率高出宏观经济增长率约15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9.2%,建筑业增长21%;2012年经济增长7.8%,建筑业增长了17.8%;2013年经济增长7.7%,建筑业增长了16.1%。可以看出,进入"十二五"以来,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2025》中,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本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走出去” 的发展目标为出发点, 通过梳理文献, 选择“走出去” 能力的评价指标并构建模型进行计算, 得出技术创新能力是“走出去” 的决定性因素, 创新能力越强, “走出去” 的能力越强的结论, 并提出了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各重点领域应建立战略联盟、投资建厂、依附工业出口、国际平台推广, 也应吸引国际人才, 建设品牌, 提升“ 走出去” 的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6~2015 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问题。结果表明:丝路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协调性不断加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空间集聚性,整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态势,地区分异化明显。建议推进均衡化发展,优化物流业自东向西辐射机制、大力增强中西部省区物流基础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着力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物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战略给我国航空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航空相关项目建设将坐实“稳增长”重要支柱的地位。本文运用基于数据包络(DEA)的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31个省的航空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并分区域比较了航空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动趋势。文章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我国航空产业将加速融入国际社会,航空产品研发能力、系统综合集成能力和数字化生产能力可以得到大幅提升,进而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这一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航空业的技术进步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国内经济增长效应为出发点,选取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和相关数据,相继构建理论模型和VAR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格兰杰检验等方法探究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动态经济增长效应,以期明晰“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挖掘和验证经济增长外部引擎路径与潜力,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智力支持。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间保持着正向均衡关系,而短期中,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引致的经济增长效果还比较微弱,有待合理规划产业投资布局以逐步释放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保障经济持续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