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应有之策。本文采用2011~2020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来看,能源技术创新可显著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以短期效应为主;从作用机制来看,创新要素集聚在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即能源技术创新可通过创新要素配置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升级可正向调节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基于此,提出构建能源技术创新生态圈、建立绿色经济内外一体化发展机制、打造区域能源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6—2020年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地区创新水平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相较于线性模型,空间杜宾模型拥有更好的解释效果;地区创新水平对能源利用效率的直接效应呈现“U型”走势,随着地区创新水平的升高,先降低能源利用效率,跨越拐点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间接效应呈现相反趋势,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创新水平位于“U型”曲线左侧;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地区创新水平滞后一期的分析说明回归结果稳健;地区创新水平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东中西部有明显差异。应深入推进能源技术创新,促使创新水平跨越发展拐点;逐步加强区域协同合作,促进正向溢出效应;并制定区域差异化发展政策,关注区域差异和相互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探讨经济发展约束下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对大气环境的空间效应作用机理,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经典最小二乘估计(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patial Durbin-STIRPAT Models)探索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估计结果表明,能源碳排放与空气环境污染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能源强度与技术进步对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逐步扩大的前提下,厘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的影响是当前亟需量化评估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基于全球68个国家2003~2021年的面板样本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回归方法,从空间溢出视角深入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及其强度的潜在影响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各个国家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加剧东道国温室效应,但会有效降低东道国的碳排放强度;(3)从机制分析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的正向作用主要源于经济规模的增长和二产占比的提升,能源效率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5.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进程, 产业转移趋势愈加明显, 其中, 东部地区的建筑业、工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持续转出并由中西部地区承接, 由此引致能源强度在空间分布和收敛性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选取2004~2017年间中国30个省(区、市) 的相关数据建立空间杜宾面板模型, 实证研究了产业转移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 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南低, 西北高的集聚特征; 能源强度存在条件β 收敛, 人均GDP的增长以及产业转移的推进促进了能源强度的收敛, 即省域间的差异会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西部地区2000 ~ 2012的面板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模型在分析该问题时具有较好效果,并且西部地区省城能源效率的提高对邻近省份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分析还发现,第二产业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的增加对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源价格的作用并不显著,而人力资本与能源效率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是有效实施供给侧改革以及顺利进行“一带一路”战略工作的根基,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中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借助DEA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对比分析全国与“一带一路”国内段沿线地区硬软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及其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带”的硬性基础设施投资,“一路”的软性基础设施投资呈现较高的技术效率水平;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呈鲜明的空间依赖性;与全国比较,硬软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一带一路”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硬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一带”沿线的效应较大,尤其是对西北地区产生的本地和溢出效应最大;软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最明显促进“一路”沿线的集约化水平及带来显著的积极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在工业集聚的过程中同时面临着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需求。本文基于2010~2020年黄河流域71个城市的数据样本,运用SDM模型实证检验工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工业集聚与本地绿色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与周边城市存在“U型”曲线关系;且不同类型城市工业集聚对本地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强度具有异质性,表现为资源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集聚对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环境规制的双重门槛效应。基于此,应识别工业集聚的不同阶段影响,注重产业错位发展,强化产业互补,深入发挥工业集聚的积极影响,因地制宜,以期提升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促进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电解铝是典型的能源密集型产业,能源效率是影响中国电解铝企业经济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能源已成为决定电解铝企业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但是简单的单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方法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效率,也无法作为电解铝企业空间布局的决策依据。本研究介绍了基于DEA的电解铝能源效率评估方法,并分区域及集团对2004年及2011年我国电解铝企业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对空间差异以及产业迁移现象进行了经济解释,结果发现:(1)我国电解铝能源技术效率优化的根本动因是技术进步,整体趋好,空间差异不明显;(2)经济效率指标区域差异明显,技术效率指标集团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泉。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选取36项基础指标构建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2000~2019年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总得分,分析了其时空演变过程,并用空间杜宾回归模型对其溢出效应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样本期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局部与整体基本上都呈现增长型演变格局,但存在区域间的差异性,而且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产业结构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环境规制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显著为负;城镇化水平、所有制结构和市场化程度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间接效应显著为负,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了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并将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效应分解为直接影响效应与间接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镇化率水平提高1%,能够促进能源消费减少0.0890%,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带来相邻地区能源消费0.1362%的增长幅度.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力推动城镇化节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指标评价体系,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个维度衡量产业结构升级,并引入了地方政府基础建设类支出、科学支出、税收政策、国有化程度以及金融环境等变量,基于2001~2013年全国31省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了供给侧改革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总体上,基础建设类支出和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均存在负向空间效应,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支出和金融业发展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均存在正向空间效应,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的,国有化程度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础建设类支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能源回弹效应是一国试图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进而节约能源的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我国,伴随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能源消费仍快速增长,进一步增强了深入研究我国的能源回弹效应的必要性。然而,目前虽然国外对能源回弹效应的研究十分丰富,但国内对能源回弹效应的研究却明显不足。在对能源回弹定义探究的基础上,对国外有关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与经验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个地区房价的波动可以通过时间滞后传递到其他地区,从而产生房价溢出效应。本文以我国31个省际区域2005~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31个省的房价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态势进行分析。然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我国省际房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并从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两个方面研究房价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域间的房价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地区的城市化率、城镇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对房价有显著的影响,房价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距离对地区房价影响比地理距离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VAR模型,实证分析1953~2014年我国能源效率与能源结构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能源效率与能源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呈现正相关;在长期,能源效率与能源结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分析了影响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金融集聚指数和城镇化指数,考察金融集聚与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建立了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采用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分析金融集聚对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金融集聚和城镇化均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呈增强趋势。金融集聚、金融投资比率、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城镇化都存在着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地理距离关联模式下溢出效应更强;而金融发展规模和政府干预程度对城镇化发展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对1996~2010年影响全国省域人均碳排放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省域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聚群效应;人均产出、对外贸易、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指标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人口密度、城市化率、产业结构等指标表现出的更多是抑制碳排放的作用。建议: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走可持续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进"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富活力和制度优势的微观经济实体,对现代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京津冀区域经济要协同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要优化,区域内上市公司要发挥带动作用。本文采用2003~2016年京津冀十三市的面板数据,在验证通过京津冀十三市产业结构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上市公司对区域产业结构作用关系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协同;总资产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呈现负效应,而上市公司的数量、投融资数额、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本文在研究基础上,从上市公司角度提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城市视角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无疑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契机。借鉴区域和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范式,结合新能源汽车特点,论文有针对性 地选取评价指标,以11个新能源汽车主要推广城市创新数据为基础,在城市视角下应用主成 分分析与DEA的组合方法,定量评价了其技术创新效率。通过对投入产出数据的DEA有效性进 行对比分析,发现这11个城市的整体技术创新效率偏低,主要是受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交 叉作用影响,且普遍存在新产品开发投入冗余、研发支出投入过多、企业规模不合理和资源 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环境EKC曲线理论,采用2002~2013年中国31个省际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工业污染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关性进行研究。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经济增长、能源结构对工业污染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工业污染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并形成了不同集聚区域。经济增长、能源结构对工业污染的空间影响效应明显,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呈现EKC曲线假设的倒“U”形关系,能源结构与工业污染呈现正向相关关系。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