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2011~202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效应、地区异质性和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收入水平和促进社会公平3个方面促进包容性增长。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包容性增长水平的促进效果比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传导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来提高包容性增长水平,且数字普惠金融在人力资本程度较低的地区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来加快实现社会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中国金融发展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 本文将金融发展分成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两个维度, 同时基于 2007 ~2016 年中国271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 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金融效率、 金融规模同产业结构之间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 U 型关系; (2)金融效率、 金融规模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 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效率的提升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东部地区则不明显; 东部地区金融规模的增加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不明显。最后根据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2011~2020年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城市层面数据,构建企业家精神的调节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创新投入的支持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企业家精神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企业家精神特征越明显的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支持作用越强。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企业家精神的调节效应因企业规模、所有权属性、所处行业和所在地区的不同存在差异。本文研究为数字普惠金融更好的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应,推动创新型经济增长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12-2018年的相关数据从金融服务的广度、使用度、互联网金融三个维度进行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在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方面,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参与度、互联网覆盖率、受教育水平和收入差距存在正向关系,进而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系统与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与动力,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全国总体和分区域为样本,主要考察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分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为金融分工体系构建与产业专业化水平提升提供经验证据。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显著正效应,在考虑金融发展因素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仍为正效应。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且金融发展对分工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其中,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而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十分重要。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产业分工水平的提升,进而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广义似然比统计检验来确定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生产函数,测算我国30个省(区、市)2008~2020年的金融技术效率,并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FTP)和前沿技术利用效率(TE),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等方面分析了金融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金融技术效率的变化主要由前沿技术利用效率(TE)引起;(2)东、中、西部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前沿技术利用效率的均值最高,中部地区最低;(3)政府干预力度对前沿技术利用效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前沿技术利用效率呈现正“U”型关系,而科技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对于前沿技术利用效率均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以上影响因素通过对金融前沿技术利用效率的作用,间接影响着我国金融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金融集聚指数和城镇化指数,考察金融集聚与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建立了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采用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分析金融集聚对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金融集聚和城镇化均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呈增强趋势。金融集聚、金融投资比率、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城镇化都存在着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地理距离关联模式下溢出效应更强;而金融发展规模和政府干预程度对城镇化发展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 2005~2017 年丝路中道10 个省 (市) 区的面板数据, 通过对应分析法、 收敛性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工业绿色发展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丝路中道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同时明显存在 “东优、 中平、 西劣” 板块阶梯型差异特征, 而整体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距存在日益收敛趋势; 产业结构优化度、 科技创新能力、 市场化程度与城镇化水平对工业绿色发展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在空间交互效应方面, 除相邻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能够推动本地区工业绿色发展外, 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度、 科技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本水平对本地区均表现出空间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9.
全球经济正在逐渐步入以数字和绿色为发展特征的新时代。数字普惠金融在成为经济高速发展重要引擎的同时,是否能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呢?本文基于2011—2020年15个RCEP成员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实证模型,具体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关系;(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这3种途径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3)数字普惠金融的碳减排效应存在基于差异化能源结构的门槛效应;(4)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更有利于人口高聚集国家和污染严重国家的碳减排。因此,各国应逐步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并利用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带动传统产业转型,政府也应加大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支出。此外,各国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时,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合理路径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基于此,本文选择2007~2017年相关数据作为样本, 使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制造业创新效率, 并进一步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实证分析了科技金融对于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 我国整体制造业创新效率有所提升, 其中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最高, 西部地区次之, 中部地区最低; (2)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信贷可对制造业创新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政府支持和风投支持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科技金融对于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3) 科技劳动力水平和外资可对制造业创新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最后针对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互联网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商务应用与发展环境4个维度构建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估算区域的互联网水平;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互联网与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有边际效应递增的促进作用,以知识积累、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门限变量时,互联网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明显的单门限效应;中国各区域的知识积累、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因此,应加强中、西部的联动效应,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从整体、分维度和分区域角度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整体和分维度检验中发现,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随着分位点位置提高,正向促进作用愈加显著。但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5个维度的正向促进作用有明显差异。分区域检验发现,随着金融集聚水平提高,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普遍存在先降后升的现象;随着分位点位置提高,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在落后型地区呈逐步减弱趋势,而在明星型地区和平庸型地区其正向促进作用愈发加强。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国务院日前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我国首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确立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从普惠金融服务机构、产品创新、基础设施、法律法规和教育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手段,对推进普惠金融实施、加强领导协调、试点示范工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物流产业的作用日益突出, 物流产业依托技术进步的调节效应, 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并且更能发挥其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 本文截取我国 2005~2015 年的空间面板数据, 借助Durbin 模型, 将技术进步作为调节因素, 考察物流产业专业化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区域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不均衡, 在其作用下全国以及东、 中、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效应; 除了东部地区外, 物流产业专业化对本省和临近省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呈现鲜明的杠杆效应, 尤其是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较显著; 技术进步具备了明显的调节作用, 其对东、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 中、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正向辐射效应明显大于其本地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空间视角, 选取 2003~2017年中国285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 通过设置3 种空间计量模型, 探讨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 实证结果显示: (1) 环境规制对中国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倒 “U” 型曲线关系, 且在不同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2)东部样本、 西部样本与中部样本空间溢出效应的强度依次递减, 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 金融信贷对中国城市生态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政府干预对中国城市生态效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对中国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 2006~2015 年我国30 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为样本, 利用区位熵法测度区域物流产业集聚水平, 通过计算全局 Moran's I指数, 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相关性。 在此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实证检验了物流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 从整体来看, 物流产业集聚通过发挥其 “专业效应”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企业生产率, 在有效推动本区域经济的增长的同时, 能够通过溢出效应带动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 分地区来看, 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在3 个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中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最大, 其次是东部, 而西部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为负, 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通过创造和转移知识推动创新。本文利用2005~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定量分析研究KIBS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影响,得出结论:整体上KIBS发展有助于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此外,KIBS发展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影响存在行业间和地区间差异,相比于西部的消极影响,中、东部的KIBS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因此提出政策建议:积极引导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转型,加速KIBS的发展;引进外商投资,培养高素质KIBS人才,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 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理, 利用中国 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 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实证检验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地区创新水平在空间上具有正向相关性 ,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滚雪球”效应;(2)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金融集聚均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交互项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非线性;(3)以金融集聚为门槛变量进行非线性检验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存在双门槛效应。 随着金融集聚水平的提高,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经过两个正向促进体制后, 转为较强的负向抑制体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Moore指数和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了全国及东中西部2000~2015年的产业结构跨期演变程度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并运用统计分析法及固定效应模型、全面FGLS估计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产业结构跨期演变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产业结构跨期演变程度大小依次为东、西、中部,新型城镇化水平高低依次为东、中、西部,均呈现出区域差异性。(2)全国及东西部产业结构跨期演变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部作用不明显,且结果稳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见,加快产业结构跨期演变,推进“产城一体化”,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用2004~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面板数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碳排放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OFDI增加了我国的碳排放量,即OFDI每提高1%,人均CO2排放量增加0.012%左右。但此种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即OFDI对中部地区碳排放增加效应明显高于西部,而东部地区碳排放效应为负且不显著;与此同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对我国碳排放量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