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发追赶背景下, 解决创新资源和能力不足和快速提升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关键。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 构建组织搜索和企业知识存量、能力重构、创新能力提升三大子系统, 对本土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机理与技术跨越实现路径进行仿真分析, 研究表明: (1) 从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过程看, 创新能力成长要经历“知识积累——能力重构——创新能力提升” 的逻辑路径; (2)从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路径特征看, 技术跨越的实现是基于能力积累的连续追赶路径与基于能力平台跃迁的跨越式追赶路径的结合; (3) 从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动力来看, 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基于自组织适应性演化的结果, 也是企业主动性学习及变革的结果。本研究为企业创新和追赶提供理论指导, 为快速实现技术跨越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电熊猫液晶技术发展历程的纵向案例分析,探讨后发企业如何借助外部创新网络实现技术赶超,以及企业跨越式技术成长的动力机制。本文探究了后发企业技术赶超过程中创新网络的构建与演化机理;分阶段重点阐释后发企业创新战略与创新能力的匹配与协同演进;分析了外部制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识别出后发企业实现二次创新的关键因素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成长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并形成“适应性技术吸收-维护性技术开发-发展性技术变革”的跨越式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演化视角研究了后发企业不同利基战略与技术能力的动态匹配机制.利基战略按照竞争定位不同可分为产品利基和流程利基,技术能力按照演化过程划分为复制性模仿能力、创造性模仿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在技术能力的三个阶段,后发企业利基战略导向依次为流程利基主导、流程和产品利基并重以及产品利基主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366家新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探索创新生态系统模式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创企业嵌入基于平台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基于产品的创新生态系统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规模不同的新创企业选择不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式会对其创新绩效产生差异化影响,揭示了资源阈值与新创企业创新之间的联系;验证了“创新生态系统-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并指出动态能力所扮演的中介角色;企业年龄对基于平台的创新生态系统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间起倒U型调节作用,对基于产品的创新生态系统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单一技术难以支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高科技企业希望通过技术多元化寻求突破。能否正确识别、 选择与企业自身能力特点相匹配的多元化战略对企业尤为重要。 基于此, 本文引入企业动态能力作为调节变量, 探究动态能力对相关技术多元化与非相关技术多元化战略选择影响作用。 实证结果表明: 技术相关多元化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关系;动态能力对相关技术多元化、 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间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数字领先企业与数字追随企业围绕关键数字技术突破以及数字化转型展开了合作。针对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对称依赖现象,本文基于不对称依赖视角,构建数字领先企业与数字追随企业合作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市场机制与公共管理者参与机制下双方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与机理,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追随企业的机会成本损失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对双方合作起积极影响;(2)数字领先企业机会成本收益对双方合作起消极影响;(3)适度的知识距离有助于促进双方的合作;(4)公共管理者参与机制相对于市场机制更能有效规范合作双方行为,促进双方合作。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升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是转型时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2011~2016 年“走出去” 的高技术企业为例, 探讨国际化背景下企业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 企业动态能力及其3个结构要素均能显著提升创新绩效, 其中协调整合能力的提升作用最明显; 国际化能够强化动态能力的促进作用, 尤其是对协调整合能力的强化作用; 进一步看, 国际化的强化作用在国有企业和高技术密集度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 此外, 本文运用 Hansen 面板门槛模型发现, 随着国际化程度跨越不同的门槛值, 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增强。因此企业进行国际化拓张时应正确理解和运用动态能力, 发挥其“遇强则强” 的弹性效应, 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企业进行R&D技术选择的一个结果是渐进性创新,另一个结果是突破性创新.由于自身技术、能力、资源的限制,企业在进行这两种创新时大多采取合作研发组织模式.本文依据经济博弈理论,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合作研发组织的博弈行为进行了研究,阐明了企业进行合作研发的条件并设计了促进合作研发的策略,为实施合作研发战略的企业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产业创新系统”框架,从知识和技术领域,参与者、网络以及制度三个维度对制药业不同历史阶段中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比较后得出:制药产业创新活动是一个动态演化的复杂系统,我国制药产业必须遵循其演化规律,在组织与监管模式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调整与配合,才能逐步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与突破。希望通过总结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演化规律,为我国制药业发展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企业进行R&D技术选择的一个结果是渐进性创新,另一个结果是突破性创新。由于自身技术、能力、资源的限制,企业在进行这两种创新时大多采取合作研发组织模式。本文依据经济博弈理论,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合作研发组织的博弈行为进行了研究,阐明了企业进行合作研发的条件并设计了促进合作研发的策略,为实施合作研发战略的企业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技术选择影响企业创新成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决策活动,技术选择是影响企业创新成败的关键要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技术选择影响企业创新成功的理论模型,具体包括4个要素:技术选择、技术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和创新成功.通过对国内80家企业的调研,分析和验证这一模型,结果表明技术选择对企业创新成功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它能通过正向的显著的影响技术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来间接影响企业创新成功.  相似文献   

1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已成为企业进行全球竞争的基本策略和焦点。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企业改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为企业提升创新水平带来了更多机遇。因此,如何处理好技术跨越和市场需求的关系,成为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波特假说从理论推导视角研究环境规制作用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路径及动态演化过程。(1) 基于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理论, 阐释环境规制对企业创新价值的提升作用, 打破了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的传统规律; 结合环境规制对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重塑技术创新的供给和需求曲线,运用均衡模型求解企业的最优供给量, 结合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位移变化, 研究环境规制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态演化路径; (2) 分析了包括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两阶段的技术创新动态价值链整合, 研究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动态模式; (3) 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 探讨了政府环境规制、企业技术创新和公众环保监督的混合策略均衡动态演化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4.
核心能力的构成维度及其特性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核心能力由文化、制度、技术、管理等四个维度构成,其中绝大部分具有“方法性”特征的隐性知识,具有难于仿制的、暗默的、集体共有的、深植的以及整合的特点。核心能力的技术、文化、制度、管理等构成维度的双重潜在性决定了核心能力同时也可能是核心刚性,核心刚性以范式刚性与能力惰性形式表现出来。中国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应从四个方面切入:在企业制度维度层面构建有效、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是企业形成核心能力的前提;加强技术维度创新,致力于建立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并适时地变换渐进性创新及突破性创新两种模式以完成核心能力的培育与再造;塑造以创新、变革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文化,并不断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变革;加强管理维度的创新,对企业内外部的资源、知识、能力进行整合和协同,实现制度、技术、文化维度之间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新知 识、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新的生 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 质量,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 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是新技术、 新工艺从研究开发、生产到首次商 业化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技术 创新体系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 和管理创新。以技术开发提高核心 竞争力为重点,围绕企业改革和发 展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企业技术 中心的作用,加大新技术开发和“四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紧 密跟踪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动态, 努力占领技术制高点,构筑企业技 术和竞争优势,是企业技术创新的 重要任务。那么,作为国…  相似文献   

16.
企业信息技术促进组织变革与构筑全球化竞争优势是当代管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导入信息技术并不一定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的附加价值,学者们把上述问题称为"IT生产率悖论"。本文旨在以海尔信息技术动态发展过程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信息技术如何动态促进IT能力的形成与组织边界的跨越,以及组织边界跨越与IT能力如何通过相互适配与协同演化构筑企业竞争优势。本文基于组织边界跨越和IT能力理论分析海尔信息技术发展过程,指出信息系统和组织人员分别作为边界跨越载体和边界跨越者,与边界跨越的动力机制相结合构成组织跨越边界的重要条件,而边界跨越的条件与IT边界跨越能力的形成是企业实施信息系统、构筑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结论将有助于克服"IT生产率悖论",对中国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动态能力视角出发, 提出商业模式创新、动态能力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假设, 通过因子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法对114 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17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及假设检验。研究发现, 商业模式创新和动态能力分别对企业绩效有促进作用, 且动态能力在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结论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关系理论, 并给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制造业企业以相应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8.
煤炭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安全、绿色、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转型提升企业绩效是煤炭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动态能力和技术专家对提升数字化转型企业绩效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单一条件并不构成高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必要条件,但是提升动态能力在高数字化转型绩效上发挥了普适的作用;煤炭企业高数字化转型绩效的路径有4条:资源利用主导型、创新-学习协同型、创新研发主导型和多重能力协同型;煤炭企业非高数字化转型绩效的路径有2条,且与高数字化转型绩效的驱动机制存在非对称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技术追赶一直是我国学者和政府所关注的问题,只有实现技术上的追赶才有可能实现领先,最终真正由大国向强国迈进。要进行技术赶超,首先要了解技术能力,其次应研究技术赶超(提升技术能力以求追赶先发国家,最终达到超越)战略。寻找我国在技术赶超上的劣势,并学习其他国家成功进行技术赶超的经验,进行劣势扭转,达到赶超。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技术能力、技术赶超战略尤其是作为技术赶超的主体——企业的赶超战略进行研究,对我国技术赶超战略的研究从4个方面提出建议。充分认识到协同创新的重要作用,为了我国在技术能力赶超的战略制定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技术核心能力是高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首先对高技术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高技术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动态发展的一般过程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高技术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动态发展的"平台--台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