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多维信息溢出视角,本文采用有向无环图和溢出指数方法,选取2006年6月2日至2015年12月25日的周度数据,从期货和现货两个层面实证分析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间信息溢出效应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的收益率溢出指数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波动率溢出指数则呈现明显的突变特征;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影响较大,在信息溢出方面处于主导地位,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国际影响力相对较小,但呈现逐步增强的趋势;此外,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属性强于我国,并且在2012年,我国大宗商品的去金融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国际油价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对国际原油市场依赖性的不断增强和国内能源市场化的推进。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愈加明显。本文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同时还分析了国内能源定价的非市场化行为对于国际油价波及国内经济这一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短期波动将对国内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内能源政府定价行为在短期内确实减缓了国际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与短期影响相比,国际油价的长期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2014年,世界经济继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总体增长乏力,复苏进程凹凸不平。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成为描绘中国经济发展最新态势的关键词。在国际货币政策方面,继美联储10月底正式结束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日本和欧洲等经济体却仍在维持甚至加大货币宽松力度。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方面,国际原油从年初的震荡上行,到下半年风云突变大跌超过50%,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雪崩行情。这些因素不仅  相似文献   

4.
生产率、国际能源价格等冲击沿着产业链传导到PPI和CPI。中国经济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中国产业的生产链长度日益变长。那么,生产链长度变化会如何影响CPI和PPI以及两者的联动关系?本文通过构建全球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从理论上探讨生产链长度对PPI和CPI分化的影响大小,进一步利用实际CPI和PPI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链长度对CPI和PPI联动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PPI的影响大于其对CPI的影响。不论是PPI还是CPI,根据单国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得到的对中国价格指数的影响均比根据全球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偏高,但运用全球投入产出模型计算的CPI与PPI变化幅度之差,要大于运用单国投入产出模型计算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生产链变长尤其是国际生产链变长导致PPI和CPI分化的观点。利用跨国面板数据所做实证的结果也表明,生产链长度变长减弱了世界各国PPI—CPI的联动性,即生产链变长加剧了PPI—CPI的分化。这表明,稳定物价不宜以CPI为单一目标,应该兼顾PPI与CPI的稳定,同时积极调整价格指数体系,并编制产业链价格指数。  相似文献   

5.
石油市场与国际政治相互影响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产业链较长,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将传导至各国产品需求和价格(CH、PPI等),进而影响市场的通胀预期或通缩预期。  相似文献   

6.
专家认为 ,要从国家和石油企业两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来防御石油风险。我国原油价格自1998年6月起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 ,因此原油价格水平主要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我国成品油价格尚未与国际市场接轨,既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同时还受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态以及与石油产品相关的经济政策的影响。目前 ,我国的石油经济政策是一种以经济效益为指标的目标式政策引导,成品油价格的走势,主要取决于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动和国内相应的价格政策。因此 ,在原油价格较高的情况下,成品油价格也将在较高水平上波动。业内专家指出,油价上涨短期内…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下滑通道,国际大宗商品也经历了“需求地震”而引发的价格暴跌。进入2009年,初级产品的价格依然会承受很大的现实压力,矿石、金属、橡胶、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市场走势也备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大宗能源、原材料及农产品的重要进口国,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仅仅体现在需求拉动方面,并没有掌握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话语权,只能被动地承担国际市场投机的风险,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石油的进口、消耗、汇率以及市场投机等价格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促进石油进口合约及战略联盟、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期货市场、建立采购协调机制、改革和完善市场体制、加强外汇储备的运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6方面的策略建议,对我国今后的资本运营和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观点     
<正>"油气体制改革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环节,而应上中下游改革‘三箭齐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刘满平强调,不能仅局限于价格改革等某一方面的"单兵突进",而应从价格、市场主体、税费等方面综合推进。"进入2月份,国际原油的价格走势将会明确。原油的阶段性底部已经得到确认,一季度原油价格跌破40美元/桶的概率很小,45美元/桶将是较安全的‘地板价’。"——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经济导报特约评论员刘心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7年国际油价振幅将大于2016年,原油会在动态调整中再定位。  相似文献   

10.
回顾1.原油3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加剧。受美国经济持续改善,原油管道逆输缓解库存运输瓶颈问题,以及美联储暗示将推进刺激政策等因素影响,WTI原油价格持续震荡上升;受欧元区经济低迷,塞浦路斯债务危机重新引起市场对原油需求忧虑的影响,布伦特原油价格走势先降后升。3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整体水平均大大低于2月份,WTI原油、布伦特原油  相似文献   

11.
经济评价中“决策油价”确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油销售价格是油田开发项目必须及石油石化项目经济评价应采用的重在参数之一,但随着我国与国际原料市场的接轨,近年来原油价格变化非常大,油田开发项目的建设周期又比较长,原油价格常常具有可变性,如何利用该参数进行项目经济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引入“决策油价”的概念,并根据对世界的油价史和油价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油介变化动态,确定“决策油价”进行经济评价工作,对冀对进一步开展该类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3月11日以来,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三重灾害,造成社会经济重大损失。日本经济短期受重创,中期将提振,但长期低迷的局面不会改变;日本地震不会改变全球经济复苏大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利弊共存,但影响有限。地震重创了日本能源体系,将引发全球油气市场供需出现一些新变化:日本部分炼厂关闭致使亚太地区石油供需结构发生变化,成品油价格可能上涨,轻重原油价差可能扩大;核电危机将促使日本大量增加LNG进口,并将影响全球能源结构;日本化工产品生产受到冲击,带动全球部分化工品价格升高。日本核电危机造成各国对核电安全的担忧,可能影响世界各国核电发展,导致油气需求增加、中长期油价走高。日本大地震启示中国:应完善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加快推进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加快发展天然气;适当调整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结构,统筹运作;推进与资源国的能源合作,确保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13.
尽管再生资源在工业生产中替代原生资源的比例逐渐升高,但对再生资源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对经济的影响尚缺乏研究。本文以再生铜为例,采用GRACH族模型分析发现,我国再生铜价格的波动存在一定集聚性和持续性,价格波动比较缓慢。且负向冲击对再生铜价格波动的影响比正向冲击大,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此外,再生铜价波动具有显著的GARCH-M效应,即预期的风险对再生铜价格波动具有正向影响。然后采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引入产出、投资、消费和通货膨胀率变动等宏观经济变量,定量分析了再生资源价格波动与中国经济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再生铜价作为建筑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其价格上涨短期内 促使GDP增长,但长期则抑制投资,最终可能影响GDP增长并提高通货膨胀率,即再生铜价格上涨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不利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揭示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言,废旧金属价格的变动只是某种表象,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变动的背后是更为复杂的原因,问题的实质是以固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和部分地区对房地产业过度依赖的产业结构的变化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季度数据,引入非对称协整模型,考察国际油价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并鉴于油价波动对不发达经济体可能的冲击,还测度了油价的不确定性并探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短期来看,国际油价变化是国内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中国因素”对全球油价变化的影响尚不明显;(2)从长期来看,国际油价和经济增长具有非对称协整关系,油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明显大于油价下跌所产生的效应;(3)国际石油市场存在正反馈交易行为,导致油价波动在油价上涨时表现更加明显。油价不确定性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影响,长期中则不会显著影响经济增长。以上结果意味着必须高度重视石油安全问题,加强油价波动预警与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原油项目税收以矿税和关税为主,通常情况下这两项税收额占项目税收总额的80%~90%。梳理2002年以来俄罗斯这两类税收计算公式的调整情况,结合2004年8月以来乌拉尔油价、卢布汇率以及俄罗斯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化,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尽管国际油价大幅波动,通过俄罗斯政府对原油项目财税税率计算公式的调整,以卢布计价的俄罗斯原油项目在征收矿税和关税后单桶收益增长与俄罗斯消费价格指数指标增长同步,并没有随国际油价大幅震荡,证明俄罗斯石油项目上游投资具有财税风险较低、投资收益稳定的特征。中国公司在对俄进行石油上游业务投资时,既要认清其石油税收方面的潜力,还要防范汇率波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国际原油价格预测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进口原油数量的不断增加,国际原油价格成了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合理油价的空间为15-21美元/桶,而后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油价的非供求因素如期货市场、石油库存、气候以及欧佩克的影响力,力图提供一个预测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2002年以来的国际原油价格在一系列基本面和非基本面因素作用下持续上涨,虽然到目前为止没有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但将导致全球经济活动减速,从而影响原油需求的增加。通过对2002—2004年的国际市场油价走势的回顾,并对影响2006年国际油价走势因素分析,预期由于需求增加减慢,供给增加,如果不出现重大突发事件,2006年国际油价将较2005年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18.
地缘政治因素在2006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中发挥关键作用。2007年随着全球和美国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非OPEC国家原油供给增加超过全球新增原油需求,OPEC剩余生产能力也将增加。因此,全球原油供求因素将不支持油价上涨。预期2007年全年油价不会超过2006年水平,如果不出现重大地缘政治事件,全年原油均价将低于60美元/桶。  相似文献   

19.
The 2006-2008 food price spike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impact of high commodity prices on pover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se concerns in relation to Uruguay, a small country that exports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nd imports fuels. Applying a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e find that, as a whole, an increase in commodity price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economy of Uruguay. Benefits obtained through a growth in export activities are partially outweighed by an increase in crude oil prices. In this context, extreme poverty increases. As in other countries, the increase in food prices affects the already poor population, who become even poorer. This fact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policies that mitig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price shocks.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上半年,石油需求低迷,供应充足,库存高企,供需从2011年同期的偏紧转为宽松;国际油价波动较大,一季度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最高水平,二季度大幅回落.天然气市场需求和产量小幅增长,供需保持平衡;北美、欧洲、亚太三大天然气区域市场价差扩大.全球油气并购活动持续低迷,北美非常规气并购市场迅速降温.国际大石油公司生产经营指标下滑.中国石油需求增速大幅回落,对外依存度再创新高;成品油价格前升后降,石油石化行业效益持续下滑;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进口量大幅上升,进口气价倒挂严重.下半年,预期世界经济依然疲软.石油供需仍将宽松,油价略有回升,但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天然气供需继续平衡,三大市场价差仍将维持.中国经济企稳,国内成品油需求有望平稳增长,但涨幅低于预期;天然气将保持消费量与产量、进口量齐增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