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1997年中石油收购哈国阿克纠宾油田项目,开启了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历程.目前已形成以哈国为重点,合作范围扩及周边中亚国家的良好态势,合作形式包括获得油气资源开采权、修建跨境油气管道、并购中亚国家及外资在中亚的油气田以及油气生产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中,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大国关系在中亚地区博弈的影响,中亚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影响以及中亚地区各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中国要最大限度的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中亚在地缘、人文、交通管道等多方面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又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密切了区域合作关系,该地区有条件成为中国未来油气资源进口的重要战略后备来源,应该成为我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本研究着眼于国际能源地缘格局,立足于我国能源安全层面之上,运用演化博弈的有限理性和复制动态思想,在假设中亚国家战略偏好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建立中亚能源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试图找出中亚能源合作博弈的演化路径及长期均衡战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能源合作中面临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中,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大国关系在中亚地区博弈的影响,中亚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影响以及中亚地区各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中国要最大限度的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加快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水平,是实现中国能源战略,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本文在分析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国和中亚两个层面比较深入地剖析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与中亚地区国家深化天然气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系统深化认识中亚地区天然气供需特征,促进我国与中亚地区国家天然气能源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系统分析了中亚地区产气国家近10年天然气储、产、消、贸特征,探讨了天然气供需特征和我国开展天然气合作的对策。结果表明,中亚地区产气国家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很高,平均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大约30%,为我国天然气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政策非常默契,天然气能源互补性强,合作发展前景良好,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和深化与中亚产气国家天然气能源合作。中亚地区产气国家的天然气储量、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差别十分显著,在我国与中亚地区产气国家天然气能源合作中,其合作战略方式应有区别。对于天然气储采比值高的产气国家,应加强天然气田的勘探开发合作;对于天然气自给率高、出口潜力大的产气国家,要优先加强天然气进口谈判和磋商,进一步增加天然气进口合同份额和天然气进口量。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至2030年都具有长足增长趋势,使我国与中亚国家天然气能源合作具有长期性和多元化战略。  相似文献   

7.
海宣 《中亚信息》2009,(8):34-34
最近,德国《商报》记者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走了一趟,发现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市场上,来自中国的商品铺天盖地,中国商人无所不在。中国商人在中亚到处投资,尤其是在能源行业。丝绸之路也许将会变成能源动脉。  相似文献   

8.
早在去年8月,前日本外务大臣冈田克也就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的第三届日本和中亚五国政策对话会议上称,日本将加大对中亚国家的援助力度,与中亚各国加强联系。拓展中亚能源外交是日本竞逐中亚的主要目的。近年来,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亚国家对外经贸法的发展及对新疆边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国家在建国伊始就进行了一系列外经贸立法活动,基本建立起自己的外经贸法体系,但依然存在不足。中亚外经贸法律制度的确立和变化,对新疆边贸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中亚外经贸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中亚国家外经贸法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分析,阐述了其对新疆边贸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等国的动力部门的领导,亚洲发展银行及欧洲复兴发展银行、北方基金会、澳大利亚国家动力市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代表,参加了中亚电力输送系统现代化方案研讨会,讨论了在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问题。与会者研究了这一方案,讨论了中亚国家动力部门改组、地区能源贸易、金融与商业障碍、能源费率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研究了  相似文献   

11.
马建新 《中亚信息》2009,(10):19-20
两千多年前,从中国西北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如今,丝路古道正变成中国与中亚之间的能源大动脉。今年7月11日,中哈双方在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斯克州肯基亚克举行了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投产典礼,每年2000万吨的中亚原油将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就在前一天,中亚天然气管道单线主体焊接全部顺利完工,今年年底前将实现单线通气。  相似文献   

12.
柴利 《新疆财经》2013,(1):62-69
为了充分利用历史和现实条件,进一步推进我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有必要科学合理地构建我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机制。本文认为,使中亚国家成为我国稳定的油气能源供应地之一、合理利用中亚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定价地位、维护我国西北边疆稳定并带动我国西北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促进新疆能源经济的发展是构建该机制的动因;同时,该机制的构建也有跨境油气管道的物质基础、政府间协议的法律基础和正在实施共赢合作项目的现实基础;此外,该机制的构建还可以充分利用上合组织框架协议和CAREC机制等重要平台。最后,本文就该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中亚国家铁路运输业的现状、问题及前景,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在铁路运输领域加强合作,共建欧亚大陆无障碍运输畅通走廊,将是中国的中亚战略之正确选择,同时也是中国及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发展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动力和契机。  相似文献   

14.
龚燕明 《特区经济》2007,221(6):80-81
冷战结束后,各种政治力量进入中亚,美国就是影响中亚政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亚的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令美国不可忽视,美国通过政治干预和经济渗透使其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和控制不断增强。美国因素影响到中亚国家的政策取向,并有可能使中亚国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立场和态度发生改变,制约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过独立之后的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中亚国家依托丰富的物产资源,进入经济快速增长阶段。我国与中亚国家因地域邻近而具有地缘优势,因经济差别而具有互补优势,为相互间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未来进一步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在农业、能源、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将双边经济、文化关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将使中亚地区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和外交领域的又一战略前沿。  相似文献   

16.
□我们认为,中亚国家是本国及中亚地区事务的主人。 □我们主张,中亚地区应该成为互利合作的舞台。 □我们希望,中亚地区各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不断深化和发展,实现普遍繁荣。  相似文献   

17.
鉴于中亚国家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竞争地位的凸显,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法,选取了12个主要经济体作为样本,对新世纪中亚国家的能源生产、消费及出口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地位予以分析。分析得出:从生产地位来看,中亚国家与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同属一类;从消费地位来看,中亚国家不属于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费国;从出口地位来看,其生产地位和消费地位共同决定了中亚国家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出口地位越来越重要;综合能源生产、消费和出口地位来看,中亚国家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凸显,与美国、俄罗斯、伊朗、埃及和印度同属一类。同时,分析还显示,与拥有丰富能源资源的中亚国家开展合作应该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对新疆向中亚国家的出口贸易流量进行实证分析,并测算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新疆经济规模、距离、世贸组织、中亚国家的人均GDP、经济差异等因素对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显著;新疆向中亚部分国家的出口贸易出现贸易过度现象,但总体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新疆对中亚国家出口贸易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中亚地区各国经济、贸易、文化、政治社会的全面合作注入了新的力量,是丝路文明在今天的现实应用,尤其对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领域的合作意义重大,在此框架下,将形成新的区域共识、新的合作政策制度以及产生新的合作机制,也将为提升能源领域合作的水平、建立稳固可信的合作关系提供解决的思路和平台,这些内容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化、安全化和多手段融合渗透是未来促进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20.
曾向红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10):42-70+165-166
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诸多大国介入中亚事务而未导致该地区出现明显动荡的事实引人深思。这与大国在中亚同时存在明确的合作与“无声的协调”等互动模式有关。明确的合作主要存在于欧盟与美国、俄罗斯与中国等行为体之间,“无声的协调”则普遍体现在诸多大国的日常互动中。迄今为止,“无声的协调”对于稳定中亚局势所具有的意义并未引起学界充分关注。事实上,“无声的协调”是大国在中亚经由长期摸索和互动,通过遵循“潜规则”而形成的具有一定默契的合作。域外大国在中亚开展“无声的协调”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即遵守四个“潜规则”:不约而同地承认中亚国家的主权、默认俄罗斯在中亚具有特殊地位、尊重中亚国家奉行的多元平衡外交政策以及力促中亚的和平与稳定。“无声的协调”互动模式的形成与中亚地理环境具有的多重二元性特征、大国在中亚形成了特定的权力结构和心态结构以及大国积极配合中亚国家追求其外交政策目标密切相关。鉴于以上因素具有较高稳定性,大国在中亚进行“无声的协调”有其延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