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新红  杨锦 《会计之友》2021,(6):95-101
以2014—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企业股权融资规模呈倒U型关系:当股权质押比例低于58.35%的临界值时,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小,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上升,基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的考虑,上市公司会扩大股权融资规模;当股权质押比例高于58.35%的临界值时,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大,为了规避控制权稀释效应进一步加剧的风险,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会缩减股权融资规模。另外,这种倒U型关系在非国有企业和相对控股公司中更显著,且股权融资规模对质押比例的容忍度较低,其临界值分别为54.94%和55.09%。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为金字塔结构,然而金字塔顶层的终极控制权对公司的审计师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我国2011—2013年沪市和深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终极控制权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终极控制权性质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非国际四大。其次,终极控制权的控制权比例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终极控制权性质为国有性质时,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为非国有性质时,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没有显著的关系。再次,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终极控制权性质为国有性质时,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为非国有性质时,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正U型关系。最后,终极控制权两权偏离度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无论终极控制权的性质是国有还是非国有,现金流权比例与控制权比例偏离程度越大,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A股市场2007年至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4182个样本,对我国资本市场上大小股东代理问题与审计师选择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控制权比例越高,越有动机聘请的"四大",大股东现金流权比例越高,越不倾向于聘请"四大"。  相似文献   

4.
《经济界》2003,(4)
公司类型 指标 样本公司数 (个) 平均总资产 (万元) 平均总股本 (万股) 前5大股东持股比例(%) 前1 0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加权每股 艘矗r亓.1主营业务收入 增长率(%)王雷利I闱增长平 (%) 普通股平均每1 0股送股(股) 普通股平均(2002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 沪深A股上市公司整体 1 251开购形成的民营上市公司 _J-徭上下民营上市公司34;329,320.56 1 1 5,1 51.50 1 64,11 5.8646,1 29.72 21,l 66.68 24,721.048.5297 56.1 55l 46.052855.1 575 45.0451 51.85750.1 1 75 0.0657 0.1 8755.6324 1 4.947I 1 9.425264.71 25 l 0.0874 24.9680.4361…  相似文献   

5.
关于公司控制权的研究随着现代股份制公司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本文对股东控制权结构做一个界定,利用Banzhaf权利指数法,将2007-2012年A股样本上市公司的前八大股东的股权比例转化成控制权比例,运用软件Eviews 5.0建立公司绩效的多元回归模型,说明股东控制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资本结构体现财务控制权在股权和债权之间的分配,股权结构的财务控制权直接受股东所持股份比例的多少、股权的集中度和股票权限的影响;债权结构的财务控制权手段主要有限制性贷款、人事参与和相机控制三种形式。论文阐述了资本结构对财务控制权的影响,分析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财务控制权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增加债务资本比重、优化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等方面来完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实现财务控制权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终极控制权和会计稳健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2004-2006年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和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二权分离程度与会计稳健性呈现负相关关系,但是,现金流权比例没有对会计稳健性程度产生显著影响;同时,本文深化了会计稳健性的动因解说,并为终极控制人"掏空"上市公司而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8.
(一)家族企业会计信息不透明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人控制权私利较为严重 目前我国多数家族企业依然存在"一股独大"现象,多数控制权掌握在家族股东手中,对外部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现象比较普遍.家族股东可以通过某些渠道攫取控制权私利,使得企业价值遭受损害.家族企业采取金字塔结构控制,其主要动机是进行两权分离,从而实施隐秘的攫取控制权私利行为.  相似文献   

9.
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价值是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话题。本文以在2006年底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73家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终极产权的角度研究了终极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家族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均对公司价值具有较强的激励效应,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对公司价值有微弱的抑制效应。作为股权分置改革代理变量的流通股比例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家族类上市公司企业已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家族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的策略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文章从并购决策和并购绩效两个方面对家族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家族上市公司具有独特的控制权结构和较高的股权集中度,两权分离程度的提高为家族实际控制人利用并购进行利益侵占提供了便利,通过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提高有助于解决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3~2004年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所有权结构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取决于控制性家族"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两种影响的比较.较高的现金流量权会产生利益趋同效应,从而提高盈余信息含量;而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偏离则会加剧控制性家族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产生利益侵占效应,降低盈余信息含量.同时,控制性家族在上市公司任职与盈余信息含量显著负相关.因此,优化家族控制公司的所有权结构,降低控制权私利应该是一条能有效提高会计盈余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金字塔结构下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民营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量明显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与东南亚国家相类似,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处于家族控制的金字塔结构下,控股家族是否会利用其控制权对上市公司进行疯狂的隧道挖掘?管理者与控股股东是否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这些问题均与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韩志丽 《会计之友》2006,(12):76-77
随着民营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量明显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与东南亚国家相类似,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处于家族控制的金字塔结构下,控股家族是否会利用其控制权对上市公司进行疯狂的隧道挖掘?管理者与控股股东是否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这些问题均与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理论及中国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90年代初建立证券交易市场以来,上市公司的并购是兼并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控制权交易成为并购活动的主旋律。1997年、1998年各发生了50多起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并且对上市公司控制、购并行为已由简单走向成熟,从不规范逐渐走上规范化。在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过程中,交易价格最容易引起争议,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问题。 一、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情况简析 以不同的受让方为划分依据,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共发生53起,控股权转让比例介于7.08%~68.90%之间。按控股权转让比例大…  相似文献   

15.
在2003年之前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以2006年1月20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09家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2004年‐2009年作为研究区间,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作比较研究。在本文设定的样本期内,样本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呈下降趋势,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有下降迹象;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布不均,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有很强的控制权。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国有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流通股比例稳定上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公司目前的控制权结构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公司治理特征及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引出对股权结构的分析,研究股权集中度、国家持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外资股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系.以公司规模变量、协议转让规模、盈利能力、财务杠杆、目标公司是否拥有配股资格为控制变量相应建立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在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议要降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第二到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第一大股东形成制约作用;二是积极引入法人股、外资股,增加社会公众股,降低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改善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7.
控制权私人收益计量模型:剖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数理分析了控制权私人收益与控制权溢价之间的逻辑关系及Barclay & Holderness控制权私人收益计量模型的内在理论依据,并探讨了该计量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然后本文提出一个适应我国资本市场特点的修正控制权私人收益计量模型。最后本文采用修正后的计量模型,以深沪两地股票市场1995~2004年间共发生231项涉及控制权转移的大宗股权交易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进行了计量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控制权私人收益为0.081。控制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其获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越大;公司规模越小,控制权私人收益越大;公司财务状况越差,控制权私人收益越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入手分析控制权溢价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股权结构所造成的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使我国的控制权市场更多的表现为大股东和内部人获取控制权溢价的场所,而我国控制权转移中经常采用的协议转让方式又为控制权溢价的实现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股权转让比例、目标公司规模等因素影响了控股股东和内部控制人控制权收益的预期,从而影响了控制权溢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我国家族上市企业业绩进行的分析表明:我国由家族控制的企业所占比例低于世界水平,但其业绩好于上市公司的总体水平;家族上市企业中的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在企业总资产、主营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和每股收益方面的差距逐渐扩大,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家族企业的主营利润、净利润与家族持股比例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家族企业中的“一股独大”现象并没有对公司的营业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总经理和监事会成员的持股比例可能对解决国有企业的“一股独大”现象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许纪校  李娜 《财会通讯》2008,(11):26-27
本文从家族上市公司投资机会、内部现金流、负债水平和控制权与收益权分离度等方面对投资规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投资规模与面临的投资机会、内部现金流和控制权与收益权分离度显著正相关,与负债水平显著负相关,大规模公司的投资规模水平要高于小规模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